一、公共基础知识备考:经济学两大系数之恩格尔系数

公共基础知识备考:经济学两大系数之恩格尔系数

经济学两大系数是指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这两大系数是经济学的核心考点,经常合到一起来考察,主要考察两大系数的含义和区分,在政治中也会有所涉及。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对比利时不同收入的家庭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构成的影响,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原理,由此被命名为恩格尔定律。其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越少,用于购买生存性的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或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最后决定。恩格尔系数达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恩格尔系数主要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恩格尔系数的数字越小,生活越富裕(可简称为越小越富),恩格尔系数的数字越大,生活越贫穷(可简称为越大越穷)。

正常来讲,一个家庭的收入越高,生活水平也就越高,但是收入并不是决定生活水平的唯一因素。比如生活的环境和物价水平等因素,也会影响到生活水平。比如甲生活在上海,月收入5000,乙生活在小县城,月收入4000,那么有很大可能,乙的恩格尔系数是比甲要低的。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恩格尔系数为29.3%,比2016年下降0.8个百分点,比2012年下降3.7个百分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呈现快速下降的态势。《人民日报》曾报道,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57.5%,农村居民家庭更是高达67.7%。专家认为,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表明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但以此说明中国进入富足社会,理由还不够充分。比如,居高不下的房价让很多家庭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每个月定期还完房贷之后,工资所剩无几,对于食物方面的支出,只能进行压缩。这不仅不能体现生活水平的提升,反而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活水平的下降。

二、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它与旅游客源市场的形成有何关系?

旅游恩格尔系数是旅游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2010年,中国旅游学者刘思敏受到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的启发,原创“旅游恩格尔系数”的概念及其理论。

旅游恩格尔系数计算公式:旅游支出金额÷消费总支出金额x100%=旅游恩格尔系数。

如果说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国家生活水平、消费结构的重要指标,对应的是“民以食为天”的时代,其基础性作用毋庸置疑,那么,对应当今“民以乐为本”的时代,作为恩格尔系数的升级版或者姊妹篇——“旅游恩格尔系数”自然意义重大:

1.关注旅游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变化,提出“旅游恩格尔系数”的概念,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的扩展、视野的开拓,为旅游业的社会功能、民生意义找到了新视角,提到了新高度。2.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消费,与居民收入的变化以及恩格尔系数有着某种内在的、特定的关系,因此,研究“旅游恩格尔系数”,并找出其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旅游需求的变化趋势,必将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使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普通民众物质层面的生活状况已成共识,“旅游恩格尔系数”则可以用来衡量其精神层面的生活质量。食品消费主要属于生存型消费,旅游消费属于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甚至居民对于旅游地产的购买支出也应计算在内)。旅游消费虽然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特性,但总体上说,旅游消费是以物质为载体、精神为导向,因此,食品消费主要用来满足居民物质层面的需求,旅游消费则主要用于满足人民精神丰富和提升的需要。

4.创设“旅游恩格尔系数”,用以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判断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导向性作用,意义重大。而进一步深入研究“旅游恩格尔系数”,无疑也将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