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之乡”邯郸有什么特点?

邯郸市是一座兼具占老文明和现代风采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地处被誉为“华夏龙骨、天下之脊”的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南部西依巍巍太行,东临华北大平原,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全市总面积1.266万平方千米,是一座兼具古老文明和现代风采的城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19个较大的市之一。总人口约849.9万人。

邯郸是7000年前磁山文化的发源地。磁山文化是一种早于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就在这里哺育了炎黄子孙的先民,并且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磁山文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智慧的巧妙结合,赋予了这座城市以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旅游资源,也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遗址、陵墓祠堂和碑刻石窟,俨然一座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的露天博物馆。邯郸是世界上粮食作物——粟的最早发源地。

邯郸兴起于殷商后期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这一时期留下的古迹遗址比比皆是。如赵王城遗址、武灵丛台、学步桥、回车巷等。而且与之相联系的还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成语和典故,如围魏救赵、完璧归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胡服骑射、漳河投巫、破釜沉舟等。据考证邯郸县全国成语典故最多的城市,达200条之多,被誉为“成语典故之乡”。独具特色的燕赵文化培育出大批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著名的有蔺相如、廉颇、苟子、赵奢、李牧等。

邯郸的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被人称作“关天下之形胜,绝天下之转输”的名城。赵敬侯以邯郸为都城得以迅速把赵国发展成为“前有漳滏,右倚常山,左邻河间,北通燕涿”的万乘强国。曹操以邺城(邯郸市南40千米)为基地,挟天子以令诸侯,独霸中原,称雄一方邺城繁盛一时,建安文学发祥于此。北齐王朝时,佛教盛行,凿窟建寺,留下了许多石窟艺术。唐宋时期,邯郸境内的大名府为“河北重镇”。宋元时期,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民窑的杰出代表,以其绘画装饰丰富多彩,自然豪放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清末,这里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武禹襄,他们所创的杨式、武式太极拳以柔寓刚、刚柔相济的特点享誉海内外。

1940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太行山区,以涉县赤岸村为司令部,开辟、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成为中原地区抗击日军的一支劲旅。

邯郸不仅文物古迹众多,而且自然风光秀丽。西部的太行山,峰峦叠翠,回环错列,于险峻之中蕴含着无限的秀美。因赵匡胤千里送京娘而得名的京娘湖秀美清澈。泛舟湖上,空气清新,清风徐来,尤如仙境。因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而得名的娲皇宫,登高远眺,如入云中,深山古刹的风的一览无余。在太行山深处,还有一个“长寿村”,该村人常年饮用山泉水,身强体健,长寿无疾。

邯郸是太极拳的故乡,已连续五届成功地举办了国际太极拳联谊会。聚集太极界六大门派,切磋技艺,弘扬太极文化。使太极拳真正成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运动,成为体育运动的阳春白雪。

诸多的名胜古迹为邯郸保存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除了以磁山文化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早期文化,以赵王城、武灵丛台为象征的古赵文化,还有以“曹魏三台”和南北响堂为代表的魏齐文化。革命战争年代,也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保存有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等革命历史遗址。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邯郸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邯郸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邯郸特色有什么?

1、邯郸小吃五百居香肠

河北省大名县著名风味名吃。“五百居香肠”创业于1821年。色泽纯正,条杆匀称,香味醇厚,肥瘦适宜,甜咸兼备,软滑利口,食而不腻,越嚼越香,回 味悠长,独具一格。而且经久耐放,就是炎夏酷暑也不腐不蛀.

2、邯郸小吃郭八火烧

“郭八火烧”作料齐全,制作精细,风味独特,层多且薄,每张上有二十五层至三十层,外表金黄油亮,呈现石榴籽状,吃起来皮酥里筋,焦香可口,味香诱人。

3、邯郸小吃马头天福酥鱼

邯郸特产马头酥鱼,是由滏阳河中的小鲫鱼经精心烹制而成,马头酥鱼其鱼形不散,鱼肉鲜嫩洁白,味道鲜美。马头酥鱼特别适用老人、幼儿食用,被评为邯郸市十大名小吃之一。

4、邯郸小吃驴肉卷饼

驴肉卷饼,是武安县的特色小吃,武安自古就有吃驴肉的传统,驴肉色红,肉质鲜嫩,柔软细腻,含脂肪少,现在通乐村的驴肉最多。

河北邯郸有什么特色?

邯郸的十大特色小吃:

大名二毛烧鸡。创业于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第一代开业人王德兴诨号“二毛”,故俗称“二毛烧鸡”。现已传于第七代传人王书林。大街上有很多二毛烧鸡店,而且在一篓油的各个饭店都可以吃到  。

马头天福酥鱼。早在魏晋时期即被列为贡品。魏晋名厨李德和他的弟子总结前人的经验,反复研制而成。是家庭小吃和招待宾朋、馈赠亲友的佳品。在一篓油饭店也可以吃到.邯郸的酥鱼我还是比较喜欢永年的,味道非常好。

临漳临英扒兔。是由名师主理,优选生长五六个月的健活獭兔,精心加工而成。

临_关牌驴肉香肠。源于清朝末年,已有近百年历史。又称“驴灌肠”。

大名五百居香肠。创业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原籍山东济南府的王湘云来大名谋生,在城内开设了以香肠、熟肉为业的店铺,因大名距济南约500里,故取名“五百居”。由于其香肠味道鲜美,成为当时官府佐餐和宴会上不可或缺的上等食品,行销省府、道衙中。

津津乐老槐树烧饼。是邯郸市饮食总公司经营了半个世纪的风味食品,因经营场地旁有一棵老槐树而得其名。

大名郭八火烧。创业人郭致忠,大名县西大韩道村人。曾在北京(原叫顺天府)学艺,清光绪二十一年,回到大名,在县城经营火烧。因他从顺天府学艺而来,堂号首取“天”字,并希望买卖兴隆,故立店铺“天兴火烧铺”。因郭致忠小名叫“郭八”,当地人便称他经营的火烧铺叫做“郭八火烧铺”了。后来郭致忠将手艺传给儿子郭瑞。目前,“郭八火烧”的经营者是其第四代传人郭卫东  。

津津乐菊花包。由天津正宗狗不理传人第三代高焕章、第五代高渊亲传技艺。在邯郸市津津乐酒家落户已50年,2001年获河北省烹饪大赛风味品种比赛银奖。

一篓油水饺。是邯郸赵国风味小吃。相传创制人王一香早年与父亲在赵国南门外开一肉包子店铺。有一天,赵国大将廉颇“武灵丛台点兵”路过南门外时,很远就闻到了肉包子香味。当廉颇购买包子时,包子已卖完了。廉颇说:“你的案板上的不是包子?”王一香说:“那是生的,还得蒸。”廉颇说:“那得几个时辰?”王一香说:“不到1个时辰。”廉颇一听心急了,就将案板上的包子统统扔到了开水锅里,不一会儿,包子全漂了起来。吃了煮熟的水包后,廉颇连声叫好:“真是一咬一口油,真香。”从此,王一香将包子铺改为“一口油”水包馆,生意更加红火。后在北宋年间改为“一篓油”,流传至今。

武安拉面。特点柔润、滑爽,是近年来新兴的小吃品种。

邯郸有哪些特色小吃 邯郸特色小吃有哪些

1、大名二毛烧鸡,大名二毛烧鸡不仅是河北邯郸的名小吃,也是河北邯郸十大名菜之一,其历史十分悠久,约创始于清朝嘉庆年间,是将新鲜活鸡处理后加入多种名贵药材和百年老汤制成的,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味道十分咸香可口。

2、马头天福酥鱼,马头天福酥鱼是河北邯郸的传统名吃之一 是以新鲜鲫鱼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鱼肉味道鲜美,吃起来口感独特,而且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在魏晋时期还被列为朝廷的贡品。

3、临漳临英扒兔,临漳临英扒兔是源自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的特色小吃,具有浓厦的民族风味,是以当地特产的优质獭兔为原料使用多种名贵的药材和香料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味道十分鲜美,老少皆官。

4、永年县驴肉香肠,永年县驴肉香肠是邯郸市永年县的传统名吃,创始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了,是以驴肉为主要原料加入各种配料后灌入驴肠衣内熏制而成的,吃起来香而不腻,营养丰富。

邯郸的风俗有哪些?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在邯郸西部有元宵节荡秋千的习俗,从正月初十开始搭建秋千架,到十四、十五两天的荡秋千高潮,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参与了这一活动。届时,各个村镇之间还将举行荡秋千比赛。

乞巧节 农历二月初二

在磁州附近的山村里至今还有二月二乞巧的习俗。这一天,姑娘们结伴到附近的小山上自制“乞巧饭”,焖小米饭、包水饺、煮米粥都行,最重要的一项是到旁边的灌木丛中找一种红色的野生植物果实,(相传这种果实有让人手变巧的功能),将其放入锅中,然后每一个姑娘都蒙住眼睛,用筷子夹着吃,每人吃之前锅里都要保证有7个,吃到的越多,手就会越巧。

丛中花会 农历二月十四至二月十六

丛中是邯郸的一个镇,早在明太祖年间,这里就开始举行民间花会表演。花会表演分为四组,共有20多种表演形式,如造型艺术、武术、杂耍等,内容都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老故事或历史故事为主。届时在大街小巷都可欣赏到精彩的演出,人们往来穿梭,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六月六敬谷神 农历六月初六

在邯郸西部的武安一带至今还流行着敬谷神的习俗。六月六前后,当地农民所种的谷苗都已出穗,远远望去一片金黄。为了庆祝,也为了祈求来日的风调雨顺,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蒸馍、豆包,并把自家蒸出的馍带到自家的地里,以祈求五谷神能赐给人们一年的好收成。

邯郸美食:

邯郸除了有悠久的旅游文化以外,还有丰富的特色饮食文化,早在清朝年间,帝王们到邯郸避暑,都会禁不住吃些邯郸的小吃。特色小吃有:大名二毛烧鸡、马头天福酥鱼、临漳临英扒兔、一篓油水饺、临洺关牌驴肉香肠、五百居香肠、津津乐老槐树烧饼、武安拉面、津津乐菊花包、大名郭八火烧、磁县胖妮熏鸡、一口香水饺、合记包子、广府牌驴肉、广府牌酥鱼、马头熏兔、涉县系列小吃、驴油烧饼、桂月牌缯肘、老苏羊汤、武安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