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的常家庄园有什么让人大开眼界的地方?
今天要说的是晋商豪宅里面最大的一个宅院。
常家庄园,总面积有6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60个球场那么大,还是带跑道的球场。
在上一篇游记中,我们说到常家庄园的花园是北派最大的私家园林,很有的一看。而花园附近的这一堆房子,更有的看。这些房子,就是如今的常家庄园景区的主体,他们曾经被附近村子里的老百姓居住,后来在战争过后,当地人以300元一间的价格买下来,做了疗伤院,也幸亏是买了下来,这些房子才作为珍贵的文物保存了下来。
几乎每一个游客到山西旅游的时候,都会看一看山西的大院,了解晋商的豪宅文化,山西的每一个大院都是一个博物馆。比如说,著名的乔家大院是山西民俗博物馆,榆次的渠家大院就是晋商文化博物馆,平遥的马家大院是古代家私博物馆,还有灵石的王家大院,则号称民间故宫……
还有这个榆次的常家庄园,我个人觉得它不仅是一个书画博物馆,更是一个民间宅院的装潢装修艺术陈列馆。这里的建筑和装修艺术,在当年老百姓是绝对想都想不到、见都见不到的。甚至令如今见多识广的游客们大开眼界。
同样都是晋商,同样都是巨商,同样都是大院,不同的晋商家族的“企业文化”、子女教育的态度、处世格调、精神风骨……完全不同。
咱就说刚才提到的民间故宫王家大院吧,那真的是官宅规矩多,一步一讲究,各种隐喻、内涵、比拟、暗示等手法可以说是见缝插针,无处不在,在里面游览,甚至都可以想象得到,当年的工匠设计师拿着一张图纸是如何忽悠王家老爷拿下这个项目的;
而常家庄园就不同了,常家人500多年以来都是儒商,高情逸态,空谷幽兰,至今后代依然散布在海外的各个国家。这里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但是这里有的是有钱人把玩艺术的那种“任性”。
常家庄园的主要景点
常氏祠堂 祠堂即原“北祠堂”,开建于1879年(清光绪五年),竣工于1882年(光绪八年),历时3年,共耗银两万余两。 北祠堂位于庄园后街东段北侧,坐北朝南,院宽25米,进深100余米,占地25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遵从儒礼,南北中轴,东西对称,三门四进,雄浑壮阔,庄严肃穆,是中国北方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设施最完备、规格非常高的祠堂建筑群。在建筑布局上,常家祠堂从南向北由4个院落组成,即石围栏外院、前院(戏台院)和由献厅分隔而成的里院上、下院。主要建筑设施有供奉祖宗牌位的正厅和献厅、配厅、配房、戏台等。 贵和堂 贵和堂宅院位于后街西段北侧,坐北朝南,有房屋73间,楼房2座,在常家庄园建筑中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个堂;得以保存的砖、木、石雕、彩绘最完整;有中国民居中最大的砖雕影壁;专家认定七开间后楼是中国民居中最高等级的建筑。 贵和堂的建筑,除车马院、客院等附属院落在后街南侧外,主要建筑6处均在街北,是北常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堂。石芸轩 石芸轩书院位于后街中段北侧,是常家的家族书院,因珍藏稀世珍品一一石芸轩法帖而得名。书院由石芸轩大书院、私塾院、约斋书院3组院落组成,布局上连为一体。院内形成一处园林式的书院建筑群。 碑廊构成了石芸轩书院的主体,收藏展示着四部大型珍贵碑帖,廊即是帖,帖即是廊,其中三部在前院,一为正廊的《石芸轩法帖》,一为东廊的《听雨楼法帖》,一为西廊的《常氏遗墨帖》。一部在后院南廊,为《四十四帝后御笔帖》。 静园 静园,是在原常家“后园子”——杏园、枣园、桑园、花园、菜园的基础上,聘请中国当代著名古建园林专家孟兆祯、周维权、郑孝燮等精心策划,遵从原貌,而又经过必要的整合和补修恢复而成的。 静园主体位于各堂院的后面,纵跨庄园北部,占地120亩。常家建造静园时,正是中国造园活动的高峰期,且常氏数代往来于江南水乡与塞北大漠之间,所以,揉南、北风格于一体,使静园既具北派之质朴豪放,又有南派的灵巧秀美。风格以野趣为主,点缀以小溪、水塘、回廊、甬道、亭阁、溪桥、园中园,精致、肃静、空灵、通透,超然脱俗。
山西太原的特产是什么?是李世民吗?
红枣。。。陈醋。。。。出的名人有
李世民。。武则天等。。旅游景点有晋祠。。双塔寺。。常家庄园。。。平遥古城等
常家庄园游览参观攻略
常家庄园游览参观攻略
常家庄园的建筑非凡独创,是晋中曹家、乔家、渠家等晋商宅院望尘莫及的。
景点介绍
常氏在商儒互长,商业日益兴起之际的明末清初,开始了在车辋故里的宅第修建。九世常万玘、常万达兄弟的事业如日中天,宅第建筑也随之进入了鼎盛时期,万圮由南向北,建成一条街,俗称西街;万达在村北购置土地,建起一条新街,俗称后街。遂有常家两条街之称。经之后近二百年的完善,这两条街,深宅大院百余处房屋四千余间,楼房五十余幢,占地六十万平方米。院内楼厅台阁,雕梁画栋,精致恢宏,蔚为壮观。另有七处园林,名花古木,高阁低亭,曲廊斋坊,水溪池潭,在千里堡墙八道堡门的环围下,实现了主人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遐想、可观赏、可浏览、可悦心、可咏叹等”八可”追求的理想精神庄园。现已修复的四万平米宅第,八万平米园林,虽只占原规模的四分之一,但基本上保持了庄园风格,再现了昔日风采。
常家庄园位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
车辋常氏始祖常仲林于明代弘治初年,由太谷惠安迁此为人牧羊,到清康熙、乾隆年间,七世祖常进全开始经商,八世祖常威率九世万已、万达,从事商业活动,赢利颇丰,逐渐使常氏成为晋中望族,晋商中的一支劲旅,开始大规模地营造住宅大院。常万圮在车辆村建“南祠堂”,立“世荣堂”,以村西南为轴心,向东、南发展;常万达在村北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东向西毗连修建,成一条新街,俗称“后街”。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在车辋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共占地一百余亩,楼房40余幢,房屋1500余间,使原先四个自然村连成了一片。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常氏以儒商文化独树一帜,既有进土、举人、秀才,又不乏书画名家,所以在宅第建筑上亦有自己非凡的独创之处,是晋中曹家、乔家、渠家等晋商宅院望尘莫及的。
清代是晋商的辉煌时期,和众多的山西成功商人一样,经商致富后的常氏家族在自己的故乡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设。而与众多山西商人不一样的是,常家作为放眼世界,敢为天下先,逐利四海,开拓万里茶路的外贸世家;作为恪守礼仪传家、尊师重教、树人为本的文化世家和教育世家,经过200余年的陆续修建,不仅其宅院具有功能齐全的庄园特性、井然有序的中华礼仪传统,而且有典雅浓郁的儒文化品位,有百余亩融儒、佛、道文化于一炉,集南北风格之大成的园林。这一特色,为北方民间所罕见,诸多晋商大院所仅有。
常家庄园之恢弘,不是一般人想象得到的。跨过二丈五尺宽的拱型石桥,穿过七丈二尺高的堡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条长达650米长的清代街道。长街的南北宅院紧靠,无一条横向通道,形成了“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的格局。洋洋洒洒60多万平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
常家庄园特色赫然于世!到常家庄园去观光,走马观花也得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最精练的语言来概括,主要建筑和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帖、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数字相加,也得有百余处开放于游览者。 从布局上看,主体建筑以雄浑方正的北式庭院为主体,每个正院均分内外两进,外院南房倒座一律临街,东侧辟各式门楼。前院有东西厢房各五间,正北则又一处倒座南房,正中设垂花门。里院则呈长方形,庭院宽敞,约为外院一倍,上房与南房相对称,东西各有厢房十、九、八间不等。如上房、南房各达八间时,便按正五偏三的模式,隔出偏院,从不越“方正”之规、“等级”之矩,充分显示了名门望族的气势。但其附属建筑却又充分显示了南国园林建筑的'“灵秀”,使“方正”中浸透了“绮丽”。常家大院的绮丽,主要展示在三个方面。
主要景点
常氏祠堂
祠堂即原“北祠堂”,开建于1879年(清光绪五年),竣工于1882年(光绪八年),历时3年,共耗银两万余两。北祠堂位于庄园后街东段北侧,坐北朝南,院宽25米,进深100余米,占地25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遵从儒礼,南北中轴,东西对称,三门四进,雄浑壮阔,庄严肃穆,是中国北方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设施最完备、规格非常高的祠堂建筑群。在建筑布局上,常家祠堂从南向北由4个院落组成,即石围栏外院、前院(戏台院)和由献厅分隔而成的里院上、下院。主要建筑设施有供奉祖宗牌位的正厅和献厅、配厅、配房、戏台等。
贵和堂
贵和堂宅院位于后街西段北侧,坐北朝南,有房屋73间,楼房2座,在常家庄园建筑中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个堂;得以保存的砖、木、石雕、彩绘最完整;有中国民居中最大的砖雕影壁;专家认定七开间后楼是中国民居中最高等级的建筑。贵和堂的建筑,除车马院、客院等附属院落在后街南侧外,主要建筑6处均在街北,是北常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堂。
石芸轩
石芸轩书院位于后街中段北侧,是常家的家族书院,因珍藏稀世珍品一一石芸轩法帖而得名。书院由石芸轩大书院、私塾院、约斋书院3组院落组成,布局上连为一体。院内形成一处园林式的书院建筑群。碑廊构成了石芸轩书院的主体,收藏展示着四部大型珍贵碑帖,廊即是帖,帖即是廊,其中三部在前院,一为正廊的《石芸轩法帖》,一为东廊的《听雨楼法帖》,一为西廊的《常氏遗墨帖》。一部在后院南廊,为《四十四帝后御笔帖》。
静园
静园,是在原常家“后园子”——杏园、枣园、桑园、花园、菜园的基础上,聘请中国当代著名古建园林专家孟兆祯、周维权、郑孝燮等精心策划,遵从原貌,而又经过必要的整合和补修恢复而成的。静园主体位于各堂院的后面,纵跨庄园北部,占地120亩。常家建造静园时,正是中国造园活动的高峰期,且常氏数代往来于江南水乡与塞北大漠之间,所以,揉南、北风格于一体,使静园既具北派之质朴豪放,又有南派的灵巧秀美。风格以野趣为主,点缀以小溪、水塘、回廊、甬道、亭阁、溪桥、园中园,精致、肃静、空灵、通透,超然脱俗。
交通指南
火车
北京到榆次:K609、K961
大同到榆次:2671、2463、K7807、K1365、K961
郑州到榆次:K1366、K2502、1552
西安到榆次:K690、2672、1096、1486、K506
自驾
北京到榆次:北京—京石高速—石家庄—石太高速—太原—榆次
大同到榆次:大同—大运高速—108国道—榆次
郑州到榆次:晋焦高速—长晋高速—太长高速榆次出口下—108国道南行—榆次东阳镇
西安到榆次:大运高速祁县出口下—东观—108国道北行—榆次东阳镇
公交
12路公交车是榆次火车站到常家庄园的往返线。
;
山西有哪些特产
山西特产有:苹果脯、 核桃仁罐头、太原大曲、清徐葡萄、孟封饼、六味斋酱肉、老陈醋具有山西特色而吸引着中外游人。
1、苹果脯
太原市清徐露酒厂于1979年试制成的著名产品,1985年曾被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
2、核桃仁罐头
太原市清徐露酒厂的著名产品,有咸核桃仁、琥珀核桃仁两个品种,均曾获省优产品称号。
3、太原大曲
太原市徐沟酒厂产品,属清香型大曲酒。曾被评为山西省商办工业系统优质产品,1983年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4、清徐葡萄
清徐县是山西省著名的葡萄产区。裁培历史悠久,葡萄酒更是闻名遐尔。
5、孟封饼
孟封饼是清徐县孟封村独特的传统名食,以香、酥、软、甜、凉的特点久负盛名。凡品尝过它的人,无不称其为饼中佳品。孟封饼创制于清光绪十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6、六味斋酱肉
是太原市的名食、素以肥者不腻、瘦者不柴、酥烂鲜香、味美可口而著称省内外。1982年,六味斋的酱肘花被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
7、老陈醋
山西酿醋历史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太原市“益源庆”醋厂所生产的名特醋,1987年被评为省优产品。可谓酸香飘三晋,驰名五大洲。
山西著名景点: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境内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占中国的70%以上。至2013年底,山西省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忻州五台山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大同云冈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大同北岳恒山为中国五岳之一;
悬空寺为国内仅存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寺庙;晋中平遥古城是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运城解州关帝庙是规模最大的武庙。皇城相府、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庄园、申家大院、孟门古镇、孔祥熙故居等为山西的民居代表。
常家庄园怎么样?
常家庄园位于太原东南晋中市榆次区,是清代晋商巨贾常氏一族的私家庄园。如果说乔家大院使山西的大院文化首次为国人知晓,那么常家庄园则把大院文化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常家庄主要建筑和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帖、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数字相加,也得有百余处开放于游览者。主体建筑以雄浑方正的北式庭院为主体,每个正院均分内外两进,外院南房倒座一律临街,东侧辟各式门楼。前院有东西厢房各五间,正北则又一处倒座南房,正中设垂花门。里院则呈长方形,庭院宽敞,约为外院一倍,上房与南房相对称,东西各有厢房十、九、八间不等。如上房、南房各达八间时,便按正五偏三的模式,隔出偏院,从不越“方正”之规、“等级”之矩,充分显示了名门望族的气势。【
】其附属建筑却又充分显示了南国园林建筑的“灵秀”,使“方正”中浸透了“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