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小镇规划设计之旅游小镇的分类有哪些

1.资源主导型

即自身拥有旅游资源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小城镇。这类的小镇主要是古镇,尤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具有很好的古镇风貌,形成了非常大的吸引力。古镇的特色建筑、风水情调、民俗文化等,都吸引着观光与休闲游客。

2.旅游接待型

著名自然风景区一般都会远离市区。在这些旅游目的地的周边,形成的人口聚居地,就是旅游小镇。这一类小镇,本身不是景区,但是自然生态环境都很好,经过旅游规划师精心的打造成为重点接待区域,这就是接待型旅游小镇。这类小城镇通常为远离旅游中心城市的著名风景区重要门户和游客主通道,天生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小镇主要是依托地理优势来开展旅游接待工作。接待型旅游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开发的最佳区域,既可以开发旅游商业房地产,又可以开发旅游度假房地产。

3.生态人居型

这类旅游小镇是生态环境非常好,以生态人居为特色发展的小镇。一般处于中大型城市的周边,距离城区较近,一般为近中郊区。这一区域内的生态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极佳目标,是旅游休闲小镇最广泛的目标。

旅游小镇规划须采取城镇建设与旅游经济的整体经营、整体规划以及产权结合经营的模式,增加人口承载力,带动城市化水平,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旅游小城镇不仅是旅游开发,还涉及到城镇建设,需要政府出面,作为区域经济来运营。这样的运作,不能像竞争性工业产业一样完全靠市场的力量进行,而需要整合行政管理、公共工程、土地与资源、税费优惠、营销促进、招商引资、制度保障、户籍改革等等,以商业化的理念,按照经济规律,结合长远发展目标,围绕综合效益最大化,开展经营运作。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二、旅游小镇规划设计_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案例_丹寨万达小镇

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旅游小镇规划,旅游小镇,岭南田园旅游规划设计院

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是通过对具有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小镇进行综合评价、市场分析、要素等合理安排的计划,为小镇发展进行规划设计。旅游小镇是基于旅游消费理念不断升级,从观光到度假深度游的旅游背景下涌现出来的旅游地新概念,旅游小镇是景区、休闲消费产业聚集区和新型城镇化的综合体。

构建旅游小镇,做好旅游小镇规划设计,需要有吸引核,这分为两点,风貌及广场。旅游小镇规划设计一定要体现出其风情,有风情就要有风貌,加之人的活动,业态的结构共同构成特色旅游小镇。其次是广场,旅游小镇要有文化广场,在这个广场上,可设置激光水秀、灯火晚会、演艺等吸引人的活动,让游客留下来后,进行夜间休闲。

旅游小镇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考虑不同消费群体在消费层次、消费种类方面的多样化,依据不同的人群打造完善的产品体系,让尽量多的旅游者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增加其主动驻留时间,并且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留下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这是旅游小镇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进入泛旅游产业时代,使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产生可能性。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消费需求,从浅层次单一化的需求演变成涵盖旅游多个要素的综合需求。那些摆脱单一功能,能为旅游者提供独特而丰富的旅游体验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受欢迎。旅游小镇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丹寨万达小镇是一出色的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案例。小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侗族文化为内核,融商业、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涵盖吉尼斯世界最大水车、3000米环湖慢跑道、千亩花田、四大苗侗文化主题广场、鸟笼邮局、精品客栈、街坊、酒坊、米店、会馆和酒吧、影院等众多文化旅游功能。丹寨万达小镇是万达集团在贵州的首秀,旨在打造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教”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综合体。

丹寨万达小镇是如何做好旅游小镇规划设计的呢?小镇以非遗文化为主要切入点,兼顾了苗乡文化与蚩尤文化,也保留了养生的主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侗族文化为内核,涵盖吉尼斯世界最大水车、3000米环湖慢跑道、千亩花田、四大苗侗文化主题广场、三大斗艺场馆、三座非遗小院,还有鸟笼邮局、精品客栈、酒坊、米店、会馆和酒吧、影院等众多文化旅游功能。该旅游小镇规划结构以“一环、两街、三院、四广场”为框架。

一环:通过环状大动线的巧妙设计将主景区与周边特色村落、景点、景观联通,扩大整体发展势能。

两街:内街为商业步行街,以青石板路铺装,自南向北被广场分割成“尤公街、姊妹街、苗街”三段。沿湖酒吧街则是顺势东湖水岸,结合吊脚楼的吊层,设计的滨水特色酒吧街。

三院,鸟笼、蜡染、造纸三个非遗主题小院,通过开敞式布局呈现,形态与周边的店铺形成差异,间隔性的设计既能打破街道的沉闷感与重复感,又能成为阶段性吸引游客的亮点体验站,不断创造新鲜感与参与感。

四广场,丹寨小镇四大广场设计的独到之处在于,每个广场都选定了一个相应的主题特色,反应苗族居民在不同节日、不同场合的生活场景。

在未来,岭南田园文旅将继续深耕文旅产业,追寻行业

三、旅游小镇功能布局规划怎么做?

旅游 小镇是基于 旅游 消费理念不断升级,从观光到度假深度游的 旅游 背景下涌现出来的 旅游 地新概念,是景区、休闲消费产业聚集区和新型城镇化的综合体。 旅游 小镇运营顺畅,合理有效的功能分区布局是关键内容,如何利用有限空间,紧紧抓住游客兴趣,放慢游客脚步,是不少小镇投资商思考痛点所在。聚焦主题 旅游 、占位一线视角,十年来广州智汇结合多项 旅游 小镇实战经验归纳提出 旅游 小镇功能分区的“三要素,四方向”点开了 旅游 小镇布局规划谜团。

旅游 小镇功能分区布局的三个要素

1、合理分区。在规划区域内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不仅能优化配置区域内土地资源和 旅游 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能对游客活动进行有效的分流和控制。

2、核心功能。核心功能是 旅游 小镇发展的基础,从游乐、住宿等构成休闲度假功能,从特色风貌、人文民俗、 历史 文化或其他核心吸引点形成 旅游 观光功能,从食、购、娱等业态形成商业功能,从教、养等公共服务设施工程小镇的生活功能。以南沙湿地公园为例,在依托“曲水芦苇荡,鸟栖红树林”的生态基础上,配设原野步行、乘车观光等游乐休闲项目以及“19涌商业街”,使南沙湿地成为一个“吃住行游购”功能齐全的生态 旅游 小镇。

3、特色功能。特色功能既是核心功能的补充,也能形成独立的、特有的功能区。比如,以休闲农业为主题的农业 旅游 小镇,设置农业观光、农业种植、农事体验、农业休闲 娱乐 等休闲农业区。广州智汇在冠胜国家农业公园的总体规划上,依托项目地企业种业资源,聚合打造全国首个以农业示范、农业体验、科普教育为特色的种业小镇。

旅游 小镇功能分区布局四个方向

1、功能分区和用地布局勾勒小镇框架。

合理的用地布局和功能分区搭建出小镇框架,确定小镇的基本形态;在功能分区和布局的基础上完善产品体系,提炼 旅游 小镇文化内涵,打造核心项目;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因地制宜,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小镇肌理结构。

2、需求导向功能,功能导向布局

旅游 小镇的特色功能对分区起主导性作用,是小镇 旅游 产品设计、分区、用地布局的依据。功能分区、用地布局需围绕小镇核心功能和特色功能展开,休闲活动及休闲游线、 旅游 产品则在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和设计。

3、依托地域特色串点成面

旅游 小镇的功能分区受经济、 社会 、 历史 等因素影响,其中经济因素对功能分区影响明显。 旅游 小镇在规划中需要充分分析理解自然地理条件和原有区域特色,在景观和建筑设计上注重与当地文化的协调,形成新的项目节点和游线规划,串点成面构成新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4、环境保护,功能协调

旅游 小镇的开发倡导可持续理念,功能分区的规划要注意协调与核心区、居民区、管理、环境的关系,考虑环境承载力,保护小镇的环境特色。

四、打造观光小镇、度假小镇的社会价值何在?

发展旅游小镇的意义

1.从宏观层面看。旅游小镇建设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的有益探索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设旅游小镇,有助于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是破解“三农”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方式。同时,建设旅游小镇,有利于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2.从中观层面看。推动旅游小城镇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促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推动村容村貌的整治和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变。旅游小城镇建设把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农民致富;发展旅游与发展小城镇相互结合,推动了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强了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和资源环境保护能力,形成了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机制。

3.从微观层面看。有效解决农民带资进城(镇)和就地就近就业问题,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发展旅游小镇,有效改善农村群众生活条件,有利于提高乡镇居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农民以多种形式参与旅游服务和促进小城镇发展,已经成为一些地方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形式。增加了农民自力更生、发展创业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农民素质,促进交流,增进民族团结,弘扬优秀农村文化。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实现文化遗产的不断升值。

4.从旅游发展看。旅游小镇是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突出民族文化的承继与建设,把小镇建设成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窗口和基地,增强小镇对游客的吸引力。通过建设旅游小镇的方式,把过去单纯的保护变为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实现保护,是在新形势对历史、文化资源有效保护的创新探索。将形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互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