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旅游需求特点

如今的90后成为假期旅游消费的主力军,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联合发布《国庆中秋长假旅游趋势报告与人气排行榜》显示,“年轻化”特征明显,80、90后支撑旅游消费,青壮年人群成为黄金周出游主力军,占比达到六成

90后,不管去哪,只要出去了就行。最好没有工作电话call,最好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最好拍了美美的照片、最好能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享受没看过的风景、人、食物、文化……暂时丢掉任何不好的心情去放松,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有意思的是,近日某旅行网发布了“90后旅行方式研究报告”,深入观察了18-27岁年轻人的独特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发现了当代年轻人有属于自己的旅行特征!

住青旅

现代的年轻人在极高的生活节奏以及工作压力下渐渐地会失去自我,忘记初心,而青旅则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未知生活的可能性及无限刺激。

几个人挤在一间小小的屋子中,每个人拥有的只是自己的一张床位,分享的却是拥有无限可能的梦想。也许青旅的住宿条件不如酒店,但住在青旅,真正选择的是脱离轨道与脱离正常的生活方式。

酒店一定会定在景点周边

当代年轻人不会去人山人海的热门旅游景点,反而会去人少一些的小众景点,拍拍照,坐着发会呆,不需要在一处景点徘徊太久,拍够了能发一次朋友圈的照片之后就早早地回酒店,继续躺着,而且酒店一定会定在景点周边。

饿到不行就点外卖

尤其是夏天出去旅行,外面的大太阳实在是让人难以有勇气出门去,不如就在酒店先修养一天,晚上太阳落山之后再出去玩,这个时候就可以拿起手机点个外卖,边看剧边吃外卖,然后定个位发个朋友圈,表示自己在新地标吃了一顿可口的外卖。

简述当代旅游消费的新取向

当前,我国旅游业已经从传统的经济产业,慢慢转变成了具有较强对外交往功能的产业。许多方面体现了一定的国家利益和意志。旅游业发展在许多领域,显示了走向“旅游外交”的新趋势:在对外事务中的分量日益增加,推进国际区域合作能力不断增强,“客源外交”战略初见成效,对外交流规模不断扩大和层次不断提高。

简述当代世界旅游市场的分布

世界旅游业从形成到发展,现在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21世纪将是旅游业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旅游业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者将达到空前的规模,来自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旅游者将把他们的足迹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尽管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不同,但就整个国际旅游业来看,将出现下列发展趋势。

一、旅游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每年国际旅游业的交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00年底,国际旅游人次可望达到6.6亿,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10%左右。旅游收入将增至5000 亿美元,旅游业将取代石油工业、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汇产业。1992年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根据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及纳税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证明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产业的态势正在形成。因此,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指出: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部门,共产生1.27亿个工作岗位,约占世界劳动力总数的6.7%;旅游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 其增值额已达到14490亿美元;旅游是各国财政中主要的纳税产业之一, 全世界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纳税总额高达3030亿美元。旅游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仅是产生的产值和提供就业岗位的贡献,它同时还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二、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将向东转移

欧洲和北美是现代国际旅游业的两大传统市场。在80年代以前,它们几乎垄断了国际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和收入都占世界总数的90%左右。80年代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一批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国际旅游业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市场份额出现了新的分配组合。尤其是东亚、太平洋地区,近些年来,国际旅游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达到7.5%。预计到2010年国际旅游者人数将达到1,9亿。 在迈向21世纪的发展中,欧洲和北美地区国际旅游市场上的份额将呈进一步缩小之势,旅游重心由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的速度将会加快。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去邻国度假者必定会增加,区域性国际旅游将大大发展。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也相应东移,使亚太地区成为未来国际旅游业的“热点”区域。从中国的情况看,1996年至1998年三年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平均每年以11%的幅度增长。1998年旅游入境人数达6347.84万人, 显示出非常强劲的增长势头。

三、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趋向分散化

长期以来,国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在地区结构上一直以西欧、北欧和北美为主。这两个地区作为现代国际旅游的发源地,其出国旅游人数几乎占国际旅游总人数的四分之三左右。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中,除亚洲的日本、大洋州的澳大利亚外,其余大都集中在上述两个地区,其中仅德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就占国际旅游消费总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在地区分布上畸形集中的局面,同样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特别是当代世界经济正在迅速分化和重新改组,初步形成了北美、西欧、日本、独联体、东欧和第三世界等6 大经济力量相抗衡的态势,直接影响各地区国际旅游客源的发生、发展、消长和转移,从而导致客源市场分布格局由目前的集中渐渐走向分散。到21世纪初,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脱颖而出的新兴工业国,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可能逐渐取代传统的旅游客源国,而成为国际旅游的主体市场。中国目前私人出境旅游人数较少,但增长速度较快。 1994 年至1998年五年间,私人出境旅游人数平均年增长18.6%。出境旅游正在逐渐形成规模。

四、国际旅游方式趋向多样化

从近年来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特点看,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旅游者越来越不满足多年一贯制的观光旅游,而希望能够在旅游中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积极的探索、参与和休息,人们将更加重视精神疲劳的消除,这样就要求旅游企业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那些单纯游山玩水的消遣观光,将逐渐为多样化的旅游方式和项目所取代。国际上传统的旅游方式分为四种,即娱乐型、观光型、疗养型和商务型,大多数旅游活动更多的是各种方式特征兼而有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方式是由其资源条件、地理位置、市场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不同的旅游方式也有不同的产品、价格、市场对策等,同时旅游者也有不同的消费要求和消费特点。当今,国际旅游消费动向的重大变化是消费由“目的”变为“手段”,人们消费是为了实现自我爱好,为了自由娱乐,表现丰富的感情等。传统的观光、娱乐等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方式朝着个性化、多样化、文化化的方向发展,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将应运而生。

五、中远程旅游渐趋兴旺

旅游距离的远近受限于时间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在本世纪上半叶,人们大都只能借助于火车和汽车进行旅游活动。当时飞机速度既慢且票价昂贵,还很不安全。因此,那个时代的人一般只能作短程旅游。中、远程旅游,特别是横渡大洋的国际旅游的兴起,是二战后航空运输大发展的直接结果。目前,飞机的飞行速度越来越快,续航技术日新月异,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距离在旅游限制因素中的作用日趋减弱,人们外出旅游将乘坐更快捷的飞机和高速火车。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新一代的超音速飞机,从伦敦飞到东京,航程9585千米,只需3小时; 短途旅行可坐时速550千米的超导火车, 速度比现在的高速火车快近一倍。加之闲暇时间增多,今后将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中、远程旅游的行列中来。1983年,欧洲共同体国家出国旅游者中,79.7%的人是到毗邻国作短程旅游,中、远程旅游者仅占20.3%;到1995年,出国作短程旅游的那部分人数下降到72.7%,中、远程旅游人数升至27.3%。另据国际航空协会估计,世界航空运输中,长途航运将成为主要手段,距离在2400千米以上的长途客运量可能从目前占航空客运量6%剧增至40%。因此,随着更加快捷、安全、舒适、经济的新型航空客机投入运营,全球性大规模的中、远程旅游将成为可能。

六、国际旅游对旅游安全更为重视

世界局势的缓和,使世界避免爆发全球性毁灭战争成为可能,但世界上局部战争和冲突时有发生。民族冲突、宗教冲突、国际恐怖主义将随时对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形成局部威胁。在具备闲暇时间和支付能力的条件下,惟一能使旅游者放弃旅游计划的因素就是对安全的顾虑。旅游者考虑的安全因素主要有:局部战争和冲突,恐怖主义活动;旅游目的地政局不稳定,传染性疾病流行,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等。旅游者只有对各方面的安全因素确定无疑后才会启程。因此,各旅游接待国或地区都愈来愈重视安全因素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力求从每一个环节把好安全关。针对一些不可预测的不安全因素为游客预先代办保险,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轻游客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一旦事故发生,可以将其对市场的冲击力减少到最低程度。

旅游消费者行为趋势有主要有哪些表现

旅游消费者行为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部因素包括旅游消费者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 主要有动机过程、感知过程、学习过程、态度过 程和个性因素。

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特点

许多学者对于消费者购买决策有不同的描述过程,为了指导读者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有一个较好的认识,本文作者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些特点,为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的分析与构建提供评价参照系和理论依据。

(1)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目的性。消费者进行决策,就是要促进一个或若干个消费目标的实现,这本身就带有目的性。在决策过程中,要围绕目标进行筹划、选择、安排,就是实现活动的目的性。

(2)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性。消费者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在受到内、外部因素刺激,产生需求,形成购买动机,抉择和实施购买方案,购后经验又会反馈回去影响下一次的消费者购买决策,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

(3)消费者购买决策主体的需求个性。由于购买商品行为是消费者主观需求、意愿的外在体现,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除集体消费之外,个体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一般都是由消费者个人单独进行的。随着消费者支付水平的提高,购买行为中独立决策特点将越来越明显。

(4)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复杂性。心理活动和购买决策过程的复杂性。决策是人大脑复杂思维活动的产物。消费者在做决策时不仅要开展感觉、知觉、注意、记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还必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并且要计算费用支出与可能带来的各种利益。因此,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一般是比较复杂的。

决策内容的复杂性。消费者通过分析,确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何种价格购买何种品牌商品等一系列复杂的购买决策内容。

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体包括消费者个人的性格、气质、兴趣、生活习惯与收入水平等主体相关因素;消费者所处的空间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各种刺激因素,如产品本身的属性、价格、企业的信誉和服务水平,以及各种促销形式等。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它们会对消费者的决策内容、方式及结果有不确定的影响。

(5)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情景性。由于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同一个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具有明显的情景性,其具体决策方式因所处情景不同而不同。由于不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购买传统、消费心理、家庭环境等影响因素存在着差异性,因此,不同的消费者对于同一种商品的购买决策也可能存在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