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消费包括哪些方面
文化消费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休闲等方面的消费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消费被赋予新的内涵,文化消费呈现出主流化、高科技化、大众化、全球化的特征。
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活动。它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所满足的是消费主体的精神需要,使主体感到愉悦、满足;另一方面是满足主体需要的对象主要是精神文化产品或精神文化活动,如美丽的风景和感人的艺术品。但还需要通过接受教育、培训使自身的人力资本增值等,这也正是文化消费非物质一面的体现。文化消费如同一把尺子,能衡量出一个民族的进取精神和状态。因此,大力提倡健康的结构合理的文化消费,提高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是实施文化战略的关键一环。
二、什么是文化消费?
我市城市居民文化消费浅析
文化消费是人们用于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等相关方面的支出和消费活动,是促进社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对我市城市居民文化消费构成、现状及发展建议做浅显分析。
一、目前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
目前城市居民文化消费活动主要集中在:看电视、报纸、影碟和光盘;还有上网、听广播、打麻将、打牌;再有是逛公园、运动健身、盆栽养花、旅游、看学习研究类书籍、看戏剧歌舞、绘画书法等。有关调查资料显示:90%以上的居民每天都看电视;每天看书、看报、上网、学习的近50%,且大都集中在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学生群体中;其它文化消费活动占的比例较小。从中可以看出文化消费构成较单一,除上网、旅游属于新兴文化消费项目外,其它主要内容属于传统项目,这些活动的消费范围和环境局限性大,消费层次偏低。居民文化消费主要目的是放松自我、休闲娱乐。以上内容说明目前居民文化消费尚处适当改善生活环境、休闲减压的初级阶段,也说明文化消费结构有待优化。
二、文化消费支出状况
1995年至2004年的十年间,文化消费支出在我市城市居民消费构成中所占比重最低的为6.80%,最高的达10.68%,平均为8.24%,在全省位次比较靠后且各年份间发展也不平衡。表明居民文化消费整体水平偏低,其主要原因:一是受当前收入水平和预期收入影响,支付能力弱;二是没有形成理性文化消费观念,不愿意拿出太多的钱用于文化消费;三是居民对现有的文化娱乐生活内容质量感到不满,又没有太多新消费热点,抑制了文化消费支出。另外,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社会的宣传舆论导向,消费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对文化消费都起着一定作用。
三、提高居民文化生活质量的建议
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资料显示:1995年至2004年我市城市居民消费构成中的娱乐文教服务支出平均年增长1.07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额在全省排列中下游位次。表明我市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提高速度有待加快,又表明文化消费潜在较大能力和空间。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我市居民文化生活发展水平和现状,在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时应注重提高城市居民文化生活质量。建议如下:
(一)、引导、激发居民文化消费热情。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物质生活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消费需求同样会扩大和延伸。有关部门要通过媒体等多种途径,宣传、倡导文化消费的观念,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引导居民自觉地以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满足精神享受、实现自我全面发展、追求较高的生活品质为目的,自觉进行文化消费活动,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促进居民文化消费不断升温。
(二)、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文化消费环境。建议要加大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城市发展规划布局时应留下三分给人玩。政府应建设更多的公园、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文化广场、社区文化设施等,并依托这些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居民实际文化需求。创造较好的文化消费环境,引导居民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和质量。
(三)、培育新的增长点,优化文化消费结构。对目前居民最热衷的文化消费项目进行挖掘,提升起内涵、层次和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从中培育出新的消费增长点。如有关部门要积极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和健康有益、多姿多彩的文化产品,开拓发展智力型、艺术享受型、娱乐健身型等大众消费项目。再如目前几乎所有的居民每天都看电视、读报纸,那么电视服务、报纸出版就可以通过增设、调整相关电视栏目,发展数字电视或扩大报纸发行种类等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开拓新的文化消费领域,引导居民多往国家鼓励发展的文化消费热点和领域进行文化消费活动,促进消费结构的换代升级,把居民潜在消费能力转化为现实消费,提高城市居民文化生活质量。
三、文化消费是什么意思
文化消费是什么意思
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方面。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消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文化消费呈现出主流化、高科技化、大众化、全球化的特征。
文化消费包括哪些 文化消费
1、到剧场看电影、看话剧、戏剧、音乐会、演唱会、相声等文艺曲目的消费;
2、购买图书、乐器、磁带、光碟等的消费;
3、电视、网络、手机上网等收视费、流量费;
4、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的消费
5、旅游活动的消费
6、收藏活动消费
什么是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方面。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消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文化消费呈现出主流化、高科技化、大众化、全球化的特征。
文化消费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专门的精神、理论和其他文化产品的消费。也包括文化消费工具和手段的消费;既包括对文化产品的直接消费,比如电影电视节目、电子游戏软件、书籍、杂志的消费,也包括为了消费文化产品而消费各种物质消费品,如电视机、照相机、影碟机、计算机等,此外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影剧院等。 文化消费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文化消费足以物质消费为依托和前提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总是受制于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因而文化消费水平能够更直接、更突出地反映出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
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是什么?
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自2013年由本市首创实施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并成为培养文化消费理念、引激励文化消费行为、促进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品牌活动,得到各级领导高度肯定,收到多市借鉴实施导文化消费,是十三五规划发展的重大战略。持续办好北京文化消能力、释放文化消费潜力,对于进消费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第四季北京惠民文化消建设中心,紧扣发展主题,突出凝聚动、领、展示交流和服务保障功能,创新举办形式,打造文化消费领域的综合性品牌盛会。
哪些是文化消费
目前城市居民文化消费活动主要集中在:看电视、报纸、影碟和光盘;还有上网、听广播、打麻将、打牌;再有是逛公园、运动健身、盆栽养花、旅游、看学习研究类书籍、看戏剧歌舞、绘画书法等。
为什么要积极培育居民文化消费意愿,充分激发居民文化消费潜力
文化消费是一个庞大的概念,具体来说,电影,音乐,书籍,创作,游戏等等都可以算作是文化消费的一种。因此,培养文化消费意愿,一方面满足居民精神粮食的需求,另一方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内需啊
消费型文化是什么意思
面向广大消费者,以实现消费获取盈利为最终目标的文化类型。
文体消费是什么意思?
教育文体消费-------是指人们用在文化生活和体育运动方面购买器材所进行款项开支。这是一个大有前景的 产业。当人们的衣食住行解决了以后,对文化的需求就会增加。所以说是大有前景的产业
文化消费按消费目的分属何种消费
个人觉得,分为两种:一是娱乐放松休闲类的,也就是为了达到精神放松目的的,如旅游等;二是实现个人发展的,比如说各种图书消费(教育上的)。。。
四、旅游市场主体包括哪些?
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
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旅游市场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即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市场中介。其中,旅游市场主体是指参与旅游产品交换的买者和卖者,即旅游产品的消费者和旅游产品的供应者;旅游市场客体是指可供交换的旅游产品;旅游市场中介是指介于旅游产品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媒介和桥梁,如旅游中间商和其他中介机构以及旅游价格、旅游竞争、旅游网站、旅游信息与旅游问询中心等。
二、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及其特点
1.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构成
我国入境旅游市场是指我国境外的客源市场,它由外国人市场、华侨市场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市场三部分组成。
2.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特点
(1)我国的入境旅游人数一直在上升,自1980年在世界排名第18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4位。
(2)在入境游客人数中,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的游客仍占绝大多数,如1978年占86%,2016年仍占79.7%,主体地位仍然稳固。
(3)我国的外国人旅游市场基本稳定,除美国一直是我国旅游的主要客源国外,其他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其中排名前十的旅华客源国分别为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蒙古、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度、泰国。
(4)入境游客的主要目的以了解中国特色文化和游览观光为主,即集中在山水风光、文化艺术和美食烹调等方面。持这种目的的游客2016年占入境总人数的33.4%。
(5)随着我国入境游客人数的增多,我国的旅游外汇收入也在稳步增加,在世界各国的排名不断上升,从1980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4位。
三、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及其特点
1.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范围
我国国内旅游市场是指大陆范围内的旅游市场,即境内旅游市场。
2.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主要特点
(1)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足。无论是出游人数还是旅游消费总额都远远超过了入境旅游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人数一直在增加,从1984年的2亿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50亿人次,我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2)旅游形式以散客为主。在国内旅游中,绝大多数游客都采取的是自助游,旅行社组织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如2016年只占出游人数的35%
(3)旅游消费增长快,但消费水平仍较低。1985年,我国国内旅游消费总额为80亿元,2016年增至3.94万亿元,年均增长12.19%。然而、在人均消费额上,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游客的支出折合美元约为133.6美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而同年我国接待入境游客则人均支出为869.56美元。
四、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及其特点
1.中国出境旅游市场
出境旅游是指中国公民到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它是我国公民境内旅游需求向境外的延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公民的出境旅游包括出国旅游、边境旅游和港澳台地区旅游。2016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均消费为900美元,比同年境外来华游客人均消费高30.44美元。
2.中国出境旅游的主要特点
(1)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发展速度快,消费水平高。出境旅游人数由1987年的32.8万人次增至2016年的1.22亿人次,年均增长12.26%;出境旅游消费由1991年的4.17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1098亿美元,年均增长12.49%。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
(2)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以自助游为主,但跟团游的比重在提高。2016年的出境旅游总人数中,自助游的游客为6472.9万人次,跟团游的游客为5727.1万人次,前者占53.1%,后者占46.9%。但是与2012年跟团游游客数量占当年出境旅游总人数34%相比,有显著提高。
(3)出境旅游目的地以亚洲国家和地区为主DP。2016年,被列为我国出境旅游目的地首站的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中,除美国外其余9个均位于亚洲和周边地区,占当年出境全部人数的31.24%。
(4)在出境消费行为上,中国游客的消费方式正在实现从“走走走”“买买买”到“慢慢慢”“游游游”的理性转变。虽然近年来游客在境外购物仍然为花费最高的项目,但购物所占比重在收缩。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游客境外旅游不再只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和热衷于购物,随着出境次数的增加和旅游意识的提高,中国游客境外旅游逐渐回归旅游的本源更加注重对目的地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的深度体验。另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发布的《2016中国出境旅游大数据》,屮国游客对旅游服务项目的关注度分别为交通33.7%、景点20.9%、美食15.4%、购物6.5%、出入境5.1%、天气3.5%、外汇兑换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