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西特产有哪些?

一,通渭苦荞麦

通渭苦荞麦,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渭苦荞麦籽粒饱满,大小均匀,皮色较深,粒面粗糙。理化指标:黄酮≥2.5毫克/千克,蛋白质≥12.0%。2017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赵县雪花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二,通渭荞圈圈

通渭荞圈圈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面食。以开水烫荞面,拌少量小苏打,调成糊状,旋入特制的木勺或铁勺中,用八成热的油炸至棕红色捞出。瞬时香气四溢,入口松软香酥,口感丰润细腻,加之天然的甜味,让人垂涎,咀嚼时别有风味。

三,胡麻油

胡麻油又称亚麻籽油,是一种古老的食用油,它是从胡科植物脂麻种子榨取的脂肪油。胡麻生性喜寒耐寒,适合生长在西部、北部高寒干旱地区。

胡麻的“胡”古指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及地区,由此可见,从古,胡麻就一直生长在寒冷地区。胡麻油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亚麻籽油,胡麻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胡麻油在民间称谓极多,有汪油、潞油和麻油等。2009年1月20日,红井源油脂企业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亚麻籽油国家标准》颁布实施。

四,定西马铃薯

定西种植马铃薯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定西马铃薯是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两季栽培。地下块茎呈圆、卵、椭圆等形,有芽眼,皮红、黄、白或紫色。定西马铃薯,甘肃省定西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五,岷县当归

岷县素有“千年药乡”和“中国当归之乡”之称,岷县当归又称“岷归”,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岷县当归,甘肃省岷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二、如何评价甘肃省定西?

定西市是甘肃省辖地级市,位于甘肃中部,通称“陇中”。介于东经103 52′—105 13′、北纬34 26′—35 35′之间,是兰州市的“东大门”。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审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

早在战国时就在狄道(今临洮)设置陇西郡,今各县区地域均在辖境。以后随着朝代的更迭,地理行政区划虽有变化,但陇西、临洮、岷县、定西多次成为州、郡、府一级行政机构的治所,是甘肃中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

定西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也是兰州市的东大门,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距兰州市仅98公里,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兰白都市经济圈毗邻。

定西取“安定西边”之意而得名,通称“陇中”。

自然资源 药材

定西是地道的中药材主产地,中药材资源丰富。有中药材有300多种,尤以岷归、党参驰名中外,党归、党参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0%和40%。处于洮河上游的岷县自古就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归世称“岷归”,被列为国家原产地认证保护产品。

渭源县被称为“党参故里”,种植的党参体胖梢长,皮肉坚实,质量优良,功能与人参近似。由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产花卉色泽艳丽香气宜人。

地方特产

陇西的金钱肉、口条、火腿被誉为“陇原三绝”,腊羊肉、腌驴肉、荞粉、烧鸡粉被列为甘肃省“名特小吃”。“清吉”牌洋芋、“雪川”牌精淀粉、“效灵”牌和“星月”牌中药材、“足赤”牌肉制品和“陇原岁月”牌白酒等11个名优产品提高了地方特色产品的知名度。 岷县当归、洮河绿石 砚中瑰宝、通渭荞圈圈、雪山驼掌、临洮干甜醅等。

130多年前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一声叹息:“陇中苦瘠甲于天下。”便说的是定西。新中国成立以来,定西得到了大力发展,但相较全国而言,它还是全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定西,地广人稀,人口约300万左右,下辖一区六县,分别是安定区、陇西县、临洮县、渭源县、通渭县、漳县、岷县。其中最富的是陇西县和安定区,比如陇西的文峰镇、首阳镇,安定的内官营镇;最穷的是通渭、漳县、岷县。

定西最有名的特产就是土豆,又叫洋芋或马铃薯,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走遍中国,定西的马铃薯是最好吃的,因为这里干旱,光照充足,糖分多,土豆更饱满。比较有名的还有陇西的腊肉、岷县的点心等等。

定西又是中药材的故乡,漳县、岷县盛产中药材;这里又是“马家窑文化发源地”,马家窑产的陶器久负盛名。

定西以“穷”闻名全国,主要自然原因是干旱缺水; 社会 历史 原因是由于深居内陆,思想观念落后封闭等等。

定西,是个严重缺水的地方,但是定西的老百姓辛勤劳动,不怕吃苦的精神值得学习,特别是孩子们学习特别好,家庭在贫困都要让孩子上大学,哪里的人朴实,勤劳,靠自救抵抗自然灾害,确实让人敬佩,我们是外地到甘肃工作30多年了,所以比较了解

我只想说,中国最宜居的地方不是江南不是苏杭不是北上广,而是,定西!!我的家乡,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无灾情,无大难!人们淳朴、勤劳、善良、敦睦、包容,崇尚耕读,与人为善。定西欢迎您!!

陇西

腊肉

岷县

蕨麻

生在山里头,长在山里头,如今三十出头,还想回到山里头,我是山里娃平哥,一位三农领域的创作者!

在我心目中的甘肃定西是:

我是地地道道定西通渭人,定西是我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 或许在别人眼里的定西,是贫穷,荒凉,但是在我的眼里,我认为我的家乡定西就是最美的。 正是这片别人眼里荒凉的大山,贫穷的黄土坡,养育了我,养育了我们定西儿女。这里有自己太多的记忆,永远都割舍不断。 我的家乡定西虽然贫穷,国家赋予的称号一点也不少,【马铃薯之都】【中国药材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当归之乡】等等。 作为定西的儿女,看到家乡正在飞速发展,自己也感到特别的欣慰和骄傲!在外我可以自豪的说,我就是定西的洋芋蛋。

我是山里娃平哥,一位三农领域创作者。

在你心目中,又是如何评价甘肃定西的呢?

我是定西人,我觉得我也没那么差,每个地方都有好的坏的,只是我们这个地方正在发展,只是我们的交通条件没有北上广那么便利,说实话每个地方de 发展是靠交通的,我们虽然都是山,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生活啊,我们不都好好的吗。

网友的评论:定西虽穷,自然环境恶劣,但这里的人不仅有勤劳能吃苦,超乎异常的生存能力,而且这里的人善良好客。再有这里空气质量好,兰天白云比京津冀的天数多的多。定西黄土高原,没有黄土高原,没有黄河就不能有华北平原。黄土黄原,黄河造就了华北平原,山东,安徽江苏等地!

定西市是甘肃省辖地级市,位于甘肃中部,通称“陇中”。介于东经103 52′-105 13′、北纬34 26′-35 35′之间,是兰州市的“东大门”。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审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

早在战国时就在狄道(今临洮)设置陇西郡,今各县区地域均在辖境。以后随着朝代的更迭,地理行政区划虽有变化,但陇西、临洮、岷县、定西多次成为州、郡、府一级行政机构的治所,是甘肃中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

定西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也是兰州市的东大门,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距兰州市仅98公里,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兰白都市经济圈毗邻。

去过七八次定西,主要去那推销芹菜种子,难忘肖老四牛肉面,渭源的荞圈,还有陇西的腊肉,其实定西的市府应该选在陇西,地理位置中心又是交通物流集散地,陇西和文峰基本上连起来了,现在发展的比安定区还好。

定西 境内以渭河为界,分为南北两种自然类型区。四季分明,夏无酷热,冬无严寒。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 历史 积淀,孕育了丰富的各类资源。

这里有俊秀的贵清山(4A)、遮阳山(4A),神秘清幽的渭河源(4A),逶迤的首阳山,广阔的狼渡湿地草原,神奇的通渭温泉,

以及驰名中外的马家窑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战国秦长城、灞陵桥、海内外李氏同胞寻根祭祖的“陇西堂”、红军长征榜罗会议纪念馆、岷州会议纪念馆、盐井会议纪念馆等。是休闲度假、消夏避暑、寻根溯源的理想之地,

更是享誉全国的“中国薯都”、“中国药都”、“中国西部草都”,

被国家先后评为中国花儿之乡、中国洮砚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当归之乡、中国花卉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和中国蚕豆之乡。

美丽的定西,勤劳勇敢的人民,在这块

贫瘠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点缀陇上花园的马铃薯赛过牡丹花,层层梯田,孕育了名贵药材党生黄芪,靠山吃山,定西不愧是群山环抱的聚宝盆,我是定西人,我很自豪,定西人民,你会越来越幸福

三、定西旅游特产

定西旅游特产大全

去旅游当然要给亲朋好友带当地的特产,那么,定西有什么特产呢?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定西旅游特产大全,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洮河奇石

洮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年平均流沙量2920万吨,常年含沙中“异重沙”,经过千百年的击磨,有的变成了具有粘性的细砂。在细砂冲击的河岸边缘,有大量的五彩卵石,陆离斑驳,千姿百态,构成各种图案。有的如群雁掠湖,有的似晴空飘逸的玉带,有的像仕女头发梳起的高髻,还有烟云楼台,奇花异草,人物形像,十二生肖、文学符号等等,无奇不有。洮河卵石,任其自然,不必追求细节的完整,只要形似神似,就恰到好处。

陇西腊肉

陇西腊肉为地方传统风味食品。陇西腊肉:其地旧属巩昌府,又称巩昌腊肉。其原料,选用岷县山区闾井一带的.蕨麻猪,该猪体形小,多不过百斤,腿细、皮薄、肌肉紧密。由于野外牧养,多运动,致瘦肉比例高,且滋味鲜美。成品肥瘦相间,红白分明,滋味醇美,瘦肉不柴,肥肉不腻。蒸熟或煮熟后,香味扑鼻,诱人食欲。

洮砚

洮砚全称为“洮河石砚”或“洮河绿石”,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砚材产自洮河,洮河源于古时洮州,故名“洮河石砚”,简称“洮砚”。用洮河之石制作的洮砚,发墨快、研墨细、不伤笔毫。洮砚之名贵除了石质优良和色彩绚丽的优点外,还由于砚形繁多,雕刻精细。洮砚的砚式端庄厚重,古朴典雅,在工艺上有不同于其它石砚的独特风格。在所刻粗细得当的线条内填上黑色,这是洮砚不同于其它石砚的一大特点。

铜铝铸造

铜铝铸造技艺是流传于甘肃省岷县清水乡清水村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1982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该技艺主要以翻沙铸造工艺制作铜铝带锅、铜火盆、铜香炉、铜钟、铜柱基等日常用品,产品主要销往西藏、四川、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其加工已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传统手工生产程序,而且因每一次翻沙模具都只能使用一次,因此产品被深深地打上了手工制作的印记,具有很强的不可复制性。

大黄

属掌叶类铨水黄,是大黄类主导产品,除药用外,化工、保健品、饲料等行业广泛使用。文峰药市年销量4000―5000吨,其中等级品出口500吨,药厂投料2000吨,饮片600吨,水根1800吨,总销量占全国用量的60%―70%,并出口到欧、非北美等洲。

党参

属潞党类主导产品,药食两面用。该品从山西引种,“青出于蓝胜于蓝”,自成一品,又名白条党,习称“陇党”,为甘肃精品。种植面积4―8万亩,总产量4000―7000吨,除成药厂家大量投料外,市场饮片也多以此为主,年食用量4000吨左右,出口量1000多吨。该品首阳市场年销往全国5000多吨,其深加工品党生露饮料为抗疲劳功能性保健饮品。

黄茋

《本草经集注》云:黄芪“第一出陇西,首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现已家种,品种属蒙古芪,为芪中精品,药食两用。种植面积4―5万亩,产量8000―10000吨,因品质优良,已被杨子、广中一、汇仁、地奥等厂家广泛使用,年出口量近1000吨,精制食用饮片畅销沿海地区,文峰、首阳市场年销量10000吨左右。

当归

为补血要药,95%产于甘肃,属国药精品,药食两用。陇西年产量1300吨左右,该品集散于文峰药市,年销售量6000多吨,多为厂家投料或药用饮片,加工出口当归头、箱归各式各1000吨,精制饮片有单只片、归头片,归腿片等,畅销沿海省区。

甘草

陇中甘草为紫皮优质高酸草,药食两用,野生不足,家种正兴,陇西种植面积5000―1000亩。文峰药市年销售量2000―4000多吨,高等级品主供出口,次等级品主供药厂,家种品加工精制饮品,畅销大江南北。

根雕

岷县山大沟深,山中老树桩、树根,千奇百怪,苍老古朴,形态多姿,新颖别致,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按自然原型稍加修雕,或小鸟,或雄鹰、或凤凰等凌空展翅高飞、逼真生动。树根不但缩影为山石、楼台,反映独特的大自然美景,而且还可以作为花卉盆景的底座,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根雕是根艺的一种,它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

四、甘肃定西特产有哪些

甘肃定西特产有:通渭苦荞麦,通渭荞圈圈,胡麻油,定西马铃薯,蕨麻猪,岷县当归,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洮砚,陇西腊肉,岷县黑裘皮羊,黄香沟鸡等。

例如:通渭苦荞麦种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通渭苦荞麦,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渭苦荞麦,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五、甘肃定西好不好玩呀?有啥特产没?

定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贵清山、遮阳山、莲峰山等享誉国内外。新石器时代著名的马家窑、齐家、寺洼等文化遗址,西起临洮绵延300公里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海内外李氏寻根敬祖的“李氏堂”和通渭温泉等极具开发价值。境内还有汉代新莽权衡、唐明皇御笔“哥舒翰记功碑”、元代墓葬群、明代铜钟等国家重点文物,同时还有独具风格的渭源灞陵桥、气势雄伟的陇西威远楼。

定西特产

豆类

产品质量优良特别是渭源、漳县、岷县盛产的蚕豆,粒大饱满,色泽乳白,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

油类

亚麻油(即胡麻油)、花籽油、芸芥油、菜籽油等。这些油品各有特点,亚麻油名列前茅,它含有对人体必需的较高的脂肪酸,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此外,在油墨、油漆、合成树脂等化工部门也有广泛的用途。

洋芋

又名马铃薯、土豆,是我区的一大宝。每年可拿出十亿斤左右,进行深加工。洋芋用途广,营养价值高。既是菜,又是粮,还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