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开展旅游扶贫工作

一、旅游扶贫的发展过程

旅游扶贫工作是国家旅游局多年以来非常重视的工作,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有些工作现在还在进行之中。旅游作为扶贫的有效措施之一实际上这么多年以来是围着我们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更重要的是随着我们国内旅游发展而发展,因为中国的旅游业从改革开放开始,就是1978年开始起步,但是国际旅游涉及的比较小,而且主要是面对城市。从扶贫的角度来说起得推动作用并不大,随着我们国内旅游的兴起,旅游和扶贫相衔接,作用在逐步的增加。

1、回过头来看,大体上可以视作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从1984年开始到1993年,就是从1984年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开放逐步起步,国内旅游的特点就是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旅游者足迹也非常广。所以我们很多在国际旅游发展过程中提不到的地方中在国内旅游的发展中迅速的成长起来。很自然这个过程也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一个过程,只不过这个阶段基本上是一个自然增长的过程,因为国内旅游那时候也是一个自然增长。当时中央对国内旅游的一个基本态度叫做不提倡、不宣传、不反对,这就是一个自然增长、自发增长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里旅游对扶贫的作用很快起到了,就是体现出来了。我刻1987年我到贵州去,当时贵州一个乡长就很兴奋的跟我说旅游对扶贫的好处,他总结了几句话,他说搞旅游好,搞旅游修大路、见大官、逮大鼻子赚大钱。我说你说得很生动吗,后来我想了想他这不光是说得生动,他说得很深刻,实际上把旅游扶贫的几个要素都点了。修大路就是解决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这是我们旅游扶贫的第一个区别点。见在官就是要解决一个政策扶持的问题。逮大鼻子这话虽然难听,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是解决了一个市场的问题。最后是赚大钱,解决我们旅游扶贫的最终的目标和效益。他这话说得真是很生动。在这个过程之中也应该说方方面面的作用非常突出,所以在1987年的时候国家旅游局专门编了一本书,叫旅游促进发展70例。之所以编这本书就是想归纳一下各地的经验,这本书出来之后应该说我们自己看完了我们都觉得很振奋。就是没有想到旅游在扶贫方面起了这么多的作用,所以当时70个点评案例起得作用非常突出、非常大,也坚定了我们对旅游扶贫的这种信息,但当时从我们的感觉来说呢大体上还是一个自然增长,主要是各地政府在组织资源,组织开放推动发展,这个阶段一直到1993年。之所以划到1993年,就是1993年国务办公厅下发了一个文件,就是关于加快国内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我们开国以来第一次对国内旅游下发了一个这么高层次的文件,提出了规划市场、提高质量、促进发展一系列的方针,所以这个文件夹的下发意味着国内旅游正式提上了我们中央的一时之乘,也意味着旅游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所以也很自然我们旅游扶贫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

所以第二个阶段这是1993年到1998年,这个阶段是旅游大发展的一个阶段,基本上每年旅游都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长率,所以在这个阶段,旅游地位越来越高,全国各地对旅游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其中在1996年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扶贫办专门招开了一次旅游扶贫工作会议。当时是在张家界召开的,在那次会议之前我们做了一些基础的调研工作,有一个初步统计,就是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1996年通过旅游扶贫的人口全国大概算了一下是600万,大概涉及到12000个乡村,当时有这么一个数字。也请了很多地方在旅游扶贫方面做了经验介绍,所以那次会议对旅游扶贫是一个推动,而且是在政府主导的模式之下进行推动。客观的来看正好复合就是我刚才介绍的国内的这种潮流,就是政府的运行机制和市场的运行机制双轨并行,再通过旅游这个渠道促进了扶贫,正好符合这个国际潮流。所以这一个阶段是旅游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国内旅游更加兴旺的时期,这样就使旅游扶贫实实在在的见到了成效,也使各地尤其是贫困地区对旅游扶贫的意义认识得更加透彻,也更加充分。

第三个阶段就是从98年开始到现在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一个大力推进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开始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到现在一共发行了5200亿,5200亿的长期建设国债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纪委、财政部、国家旅游局一块争取,从这里边切了一部分作为旅游国债,旅游国债的实行主要地区都是贫困地区。主要项目就是贫困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所以更加充分的体现了政府主导、旅游扶贫相结合,现在很多旅游国债项目已经实施完成了,完成了应该说产生了很好的效果。98年到现在一共发了五期,42亿旅游国债,在全国安排了400多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1000万,同时结合旅游国债项目,我们又发布了中国旅游发展优先项目,又进行了一些市场化的运作和宣传,所以也大幅度的拉动了各方面的资金,包括外国资金,也包括各方面的社会资金。这些方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些年业42亿旅游国债平均下来大体上可以达到一比十,也就是说拉动了400多亿的外资和社会资金进入旅游业,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我们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应该说见到了显著的成效,因为旅游项目没有太大的项目,所以很多项目当年投资当年见效,第二年就显著增长,这样的事例是非常多的。这样的一个过程既是旅游发展的过程,也是旅游和扶贫工作越来越深入的衔接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样一个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里一方面是政府的主导性作用越来越突出。另外一方面是市场的机制在里边发挥作用也越来越大,因为现在没有一个统计,也没有做过比较细的抽样调查。但是总体来说我们觉得就是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我们觉得这些年以来一直到现在通过旅游扶贫脱贫的人口恐怕最少得有1000万吧,恐怕得有这么一个数。就是说在全国扶贫的这个总盘子里旅游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而且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从发展的过程来看。

二、旅游发展对乡村扶贫和振兴的影响作用?

一、基础设施得到提升发展乡村旅游加强了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由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而且有些已具备一定规模的农家乐业主为了更好的吸引旅客,不断对已有的基础设施进行增加建设,使农村的道路、水电、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功效进一步加强。

二、地方文化得到传承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更好地传承地方文化,改善乡村教育落后的现状。乡村旅游的发展传承了乡村农耕、村俗、服饰、餐馆、祠堂、建筑、民俗等物质和非物质的乡土文化,不断推动着中国乡村的繁荣和强盛。

三、打造宜居的乡村环境发展乡村旅游也是打造生态宜居乡村的重要动力。乡村旅游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上。如果没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被污水污染,那么乡村就找不到诗意美好的风景。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旅游还可以提高乡村生态质量,为营造生态宜居环境发挥强大作用。

四川晟景文旅,围绕景区提升、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三大消费场景下的文旅资源,以资源价值盘活与开发为导向,以“运营前置”的思维,构建起涵盖规划策划、品牌创建、空间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导视设计、文创设计、新媒体运营等服务内容的文旅融合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体系。

三、地方政府为什么热衷于旅游扶贫?

在当下的中国,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无疑是政府部门的头等大事。为完成2020年全年脱贫的政治任务,各种类型的扶贫项目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在众多扶贫手段中,旅游扶贫格外受到政府部门的青睐。在我调查的山东省兰陵县,当地16个乡镇之中就有15个发展乡村旅游。全县现有49个贫困村,其中通过发展旅游产业项目来实施精准扶贫的村庄就有13个。

地方政府如此热衷于搞旅游扶贫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当前中国乡村旅游市场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旅游扶贫具有强大的市场优势。根据中国社科院舆情实验室发布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人次达到13.6亿,平均全国每人一次,乡村旅游收入达到4000亿以上。未来中国乡村旅游热还将持续10年以上,2025年达到近30亿人次。由于乡村旅游市场的火爆,国家旅游局在制定旅游扶贫目标时,确定在“十三五”期间由旅游行业将承担全国扶贫任务的17%。

其次,相对其他扶贫方式,旅游扶贫具有门槛低、见效快、就业容纳能力强的特点。以压油沟村为例,当地除一些民居和板栗林以外,其他特色旅游景点完全由公司投资打造。压油沟村旅游扶贫项目自2016年启动建设,到现在景区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景区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帮助了22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及子女就地务工增加收入。压油沟村今年72岁的吴玉田,身体状况欠佳,老伴残疾。原来主要靠1.6亩山岭薄地种地瓜花生,年收入不足2000元。现在在景区打工每月工资800元,全年收入9600元,按照国家脱贫标准每人每年3372元,全家已经脱贫。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不搞景区开发,像我这么样的老头,到哪里打工也没人要。”

最后,除了旅游扶贫本身的优势,地方政府热衷于旅游扶贫还有政治层面的考量。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环保执法力度越来越大。2016年以后,中国成立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地方进行环境保护督察,由此形成了常态化的督查体制。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当前这种“环保高压”的态势下,旅游扶贫对地方政府来是一种低政治风险、又容易获得上级部门资金支持的扶贫方式。通过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兰陵县在2016年被列为省级旅游扶贫重点县,压油沟、北坞丘、张庄等13个村被列入全国1000个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帮扶村,仅此一项该县便可获得上级旅游扶贫资金6500万元。 

尽管旅游扶贫有诸多优势,但各地一哄而上的旅游扶贫行动也带来诸多隐忧。首先是模式单一,缺乏有特色的旅游产品,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当前中国各地的旅游扶贫大都是依靠乡村田园风光以及餐饮购物项目吸引城市游客,并以此带动村落发展。以压油沟村为例,当地的“景区+农家+游购”模式即是以景区景点为依托,鼓励周边农民包装农家庭院建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在乡村旅游发展初期,这种模式对没有体验过乡村生活的城市游客来说尚具有一定吸引力,但当各地都在打造类似的旅游产品的时候,这种模式便很难再有吸引力。

第二个普遍的问题是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外来的公司通常掌握着主导权,而原有的居民反而被边缘化了。从压油沟村村民的经历来看,看似他们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得到了公司给予的许多福利,提高生活水平,许多人脱离了贫困。但同时他们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一方面,他们脱离了原来的居住地,失去了原有的土地;另一方面,村民也失去了对村落发展的主导权。

最后,旅游扶贫在前期往往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由此可能带来严重的债务问题。我调查的压油沟旅游扶贫项目,仅仅是一期工程的投入就达到了4.5亿,其中有3亿元是贷款。这对项目未来持续的盈利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旅游扶贫的确具有很多的优势,压油沟村的贫困人口的生活也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旅游扶贫依然需要充分重视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才能真正长久地造福于贫困人口。

来源:澎湃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