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园综合体政策
法律分析:1、田园综合体专项补贴(1)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每年6000-8000万,连续三年,比如河北迁西县花香果巷项目,第一批8000万资金已经到位(2)省级田园综合体3000-6000万,根据各省具体情况,比如江苏省2017年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资金各3500万元,其中: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别为3500万元、400万元。 2、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和其他等工程内容。支持对象包括国有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以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 总的来讲,田园综合体是集“生态为依托、农业为基础、旅游为引擎、数据为支撑、金融为保障、健康为理念、市场为导向的智慧集约型大农业产业集群”与“美丽田园建设运营创新模式”为一体的中国特色“三农”问题全面深化改革试验田,也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二、怎么更好的打造田园综合体?
实现当地作物生产、加工、销售相结合,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群众收入,乡村振兴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同时,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讲述当地故事,打造景致带,实现农旅相融合,是更好打造田园综合体的目标与方向
三、横空出世的“田园综合体”,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原文如下: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可以满足三个产业相互渗透融合的新动向,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图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四、如何科学培育建设田园综合体
一、宜试点示范,不宜遍地开花
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要求。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的导向出发,田园综合体应当是一种有质量、有品位的有效供给,而有效供给的特征在于精而不在多,只有精品才会吸引人,否则就会流于一般化。
所以,田园综合体建设千万不可大干快上、遍地开花,而消耗了十分宝贵的土地资源,成为无人问津的无效供给。
二、宜优选区域,不宜降格以求
通俗地讲,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建设田园综合体的,这里面存在一个条件适应性的问题。
如果不讲条件、随意建设,必然导致杂乱无序、低质无效。所以,在一定的乡村区域范围内建设田园综合体,应进行科学、合理、优化的选址,使田园综合体真正建在最适应的地方。
这种适应,就是要从供给适应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那些“得天独厚”的地方建设田园综合体,既最大程度发挥所在区域的比较优势,也最大程度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也就是说,每一个地区都应把最美的田园展示给外界,成为自己的形象名片。
三、宜重在田园,不宜大搞建设
顾名思义,田园综合体,生于田园、长于田园,展现的就应当是田园之美。这一点,是建设田园综合体始终不能偏离的方向。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坚持绿色化的价值取向,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景观改造、文化植入和设施完善等,让田园的地貌、形态、肌理等得以更好地提升和展示,根本上要留住田园的山、水和乡愁。
为此,在建设田园综合体的过程中,要坚决防止大拆大建的所谓“宏大叙事”,更不能借机搞变相的房地产开发,毁了田园的原汁原味之美。也就是说,可以让少量的钢筋水泥掩没在美丽的田园之中,而不能让大量的钢筋水泥包围了美丽的田园。
四、宜精心规划,不宜放任自流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田园综合体建设也是一样,必须坚持规划先导、规划引领、规划管控。一方面,通过规划来确定田园综合体的功能定位、风貌特征和实际内涵等,作出一个好的顶层设计和建设大纲;另一方面,把规划控制在一定的尺度范围内,对建什么、怎么建、建到什么程度等,都有一个合理的界定和限制。
一句话,再好的规划指引下,才能建出一个好的田园综合体。
五、宜彰显特色,不宜过于同质
不同的田园综合体,应该有不同的特色。只有彰显特色的田园综合体,才能符合有效供给的方向,达到吸引人的目的。对于特色的设计和打造,可以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入手,进行个性化的展示。
自然方面:应以原汁原味为基本遵循,展现一方水土的天斧神工和天生丽质,让人看出“人无我有”的独特性;
人文方面:应将地方物质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传说故事等元素进行有效植入,让人同样感受到 “人无我有”的独特性。这种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必然是令人神之以往、留连忘返的地方。
六、宜市场主体,不宜行政指令
“中央一号”文件说,建设田园综合体要“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这表明,在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主体摆清楚,尊重群众的意愿,畅通民意的渠道,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来开展工作。当然,农民合作社是市场力量的一种代表,也包含了引入一些其他投资方参与的信息。
对地方政府来讲,特别需要注意和防止的是,不能搞指令性计划和拉郎配,把市场行为变为政府行为,任意大建大造田园综合体,造成执行政策的偏差和失误。
七、宜改革联动,不宜短期行为
前面已经提到,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创新发展模式的地方。从厘清责任的角度来讲,对于田园综合体建设中涉及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农村金融创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设用地保障、经营模式创新等方面的问题,的确需要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有些更需要创新性地走出新路,达到最大程度惠民增收的目的。
尤其是在试点示范的过程中,更要予以精心指导、支持和呵护,有效推进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创新,让田园综合体建设顺利起步、积累经验、健康成长。
来源:前瞻研究院
五、什么是田园综合体 一起来了解一下
1、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目的是通过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2、“田园综合体”是指综合化发展产业和跨越化利用农村资产,是当前乡村发展代表创新突破的思维模式。
3、2016年9月中央农办领导考察指导该项目时,对该模式给予高度认可。2017年,由田园东方的基层实践,源于阳山的“田园综合体”一词被正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解读“田园综合体”模式是当前乡村发展新型产业的亮点举措。
六、田园综合体是什么,是做什么的?
田园综合体就是打造活化乡村、感知田园城乡生活,将生活与休闲融合。岭南田园文旅多年来致力于产业及园区、乡村旅游综合体、农业休闲综合体的研究,累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及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