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旅游景点有哪些

1、龙游石窟 龙游石窟是衢州市首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距县城北3公里的凤凰山麓,是一处气势恢宏、瑰丽壮观、世界罕见的古代地下人工建筑群,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根据专家初步断定,龙游石窟的开凿下限年代最晚不迟于西汉时期。

龙游石窟不仅具有很高的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古建筑学、工程地质学和岩石力学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而且也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文物保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龙游石窟于1992年6月被发现。

据勘察,在方圆0.38平方公里的土丘上分布了大小36个洞窟,洞窟面积从1000至3000平方米不等,每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顶部呈“倒斗型”,洞窟内科学地分布3—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洞壁、洞顶和石柱上都均匀地留下古人似乎带有装饰意图的凿痕。

洞内常年保持18摄氏度的恒温,洞外青山绿水相衬,竹林古树掩映。龙游石窟因其开采的历史背景、规模、用途以及所运用的地下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世人和国内外学术界关注,各路专家提出了古代采石场说、春秋王陵说、越国军事基地说、外星文明说、汉代仓储说、道家福地说等设想,但都难以自圆其说而无法从根本上让人信服。

2、龙游民居苑 。龙游民居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龙游城南的鸡鸣山上,是全国仅有的二处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实行异地迁建保护示范单位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居苑始建于1991年。

目前已迁建明、清、民国时期古建筑65余幢,其中有宗祠、家庙、住宅、书院、过街楼、石亭、照壁墙、戏台等。新建民居苑大厅、文物库房、牌坊、店铺、水榭、水0、廊桥等仿古建筑,这些建筑是龙游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龙游商帮辉煌历史的见证。

景区内常态化开展舞龙舞狮、畲族定亲、宣纸制作、婺剧表演等非物质文化展示及民俗表演活动。

3、龙游天池荷花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天池荷花景区位于龙游县横山镇,是龙游乡村休闲旅游北线核心区、龙游万亩荷塘精品区,景区涵括天池、志棠、腰塘边、塔下叶等村,总面积26平方公里,拥有连绵3000亩荷塘。

每年夏季,天荷花悠然盛放,到处呈现“十里荷花别样红”的景观,吸引着游客来天池享受这活色生香的胜景,体验这醉人心扉的田园风光。龙游县是国内六大富硒基地之一,也是浙江省最大的富硒区域。

“富硒养生地,十里荷飘香”,天池荷花景区不仅是荷花仙境,更是富硒宝地。该镇以天池、志棠等村为核心的富硒土地面积达33.46平方公里,盛产大米、白莲、紫薯等富硒特色农产品。天池荷花景区不但有得天独厚的荷塘风景,更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景区内有保存完好的30余处明清古建筑,如同一座没有围墙的乡间博物馆。

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槐堂和关西世家两座古建筑尤为珍贵:“三槐堂”距今约400年,建筑面积达842平方米;“关西世家”始建明代,相传为宋代杨家将后裔居住之处,砖雕精美,碑匾俱全,纪年准确,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4、三门源。是一个古老的小山村,坐落在石佛乡,群山拱卫于村子的东、西、北三面,一条山溪自北而南穿村而过,山清水秀,风光明媚。村子折格局和建筑几乎完整地保留了清代江财民居牲,以村东的叶氏民居建筑群尢为精致,是浙江省晚清时期建筑精品之代表。

清朝道光年二十六年(1846)村人叶鹤天中恩贡后兴建,坐东朝西,依山而建。原有主体建筑五幢,现存三座,门额题字分别为“芝兰入座、”“荆花永茂”、“环堵生春”,伴有庭院、花园、池塘等,占地4500平方米。叶氏建筑群布局严谨,造型精致,气势宏大,组合巧妙,保持了清代中晚期江南民居典型风格。

厅内的楹柱、栋梁粗壮,梁架结构独特。藻井、梁柱、走马楼及窗棂等无不精雕细刻描金彩。因采用天井调节信宅排水排气、改善室内采光,虽然墙高楼深,但空气流通畅,舒适明亮。其中“芝兰入座”最为精巧,布局为三进两面三刀明堂,是民居中的杰作。

艺术砖雕是叶氏建筑群的精华。三座正门全以砖雕镶嵌,有楼台亭阁,山水动物,花鸟图案。其中23方长56厘米、宽26厘米的戏曲砖雕,每块各镌一出微戏,浮雕镂空,工艺精湛,造型生动,是罕见的衡世之珍,也是珍贵的戏曲资料。

5、湖镇舍利塔。位于浙江省龙游县湖镇下街舍利塔院内。始建年代已无考,但塔上第二、六层等多处铭文砖上有阳刻楷书“嘉祐三年七月江逵重造宝塔”等字样,明确显示了该塔重建于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年七月。2001年,湖镇舍利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舍利塔为六面七层仿木楼阁式实心砖塔,高31.5米,基座每面宽2.3米,须弥座高1.6米。外部结构完全仿造木楼阁式结构,是仿木砖塔中的经典之作。

用砖头做出木构楼阁式塔的形制来,这是它的独到之处。塔的整体比例适度,形制修长,构造精巧,枋柱、斗拱、平座、壸门等一应俱全,尤其是大弧度起翘的层层腰檐,给人以玲珑轻灵的感觉,每个檐角上都垂挂有风铃;每层每面有壸门式壁龛,以供奉佛像(原有的汉白玉佛像多已散失,现为复制品);顶部塔刹保存完整,上有铜质葫芦,有六根铁索相连。全塔造型精致,保存完好,在全省宋塔中极为少见。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维修宋塔时,考古工作者在顶上两层发现了大量文物,其中有一座铸造于北宋皇祐六年(1054年)的青铜七级楼阁式方塔特别引人注目。在塔院前还有一条保存完好的老街,现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江西龙南县旅游景点

江西赣州市龙南县景点较多,比较值得去有10个。分别是:小武当风景名胜区、关西围景区、虔心小镇景区、龙南栗园围旅游景区、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西新围、赣南围屋、西昌围、龙南龙头塔、关西塔等。

小武当风景名胜区

小武当风景名胜区位于赣州市龙南县境内,规划总面积30.8平方公里,由武当和关西两个片区组成,包括武当峰、玉笔峰、棋棠山、关西围4个景区和燕翼围、太平桥、乌石围、蔡屋古榕4个独立景点。小武当风景名胜区以丹霞峰林地貌景观和赣南客家围屋文化景观为主要风景资源特色,景点分布集中。风景名胜区内丹霞峰林沿105国道展开,绵延十里,形成国内有代表性的丹霞峰林长廊景观。关西新围、燕翼围等围屋保存完好、规模宏大、功能丰富,是赣南客家方型民居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小武当山位于距龙南县城45公里的赣粤两省交界处,是融丹霞石林风光和佛教文化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主峰海拔864米。小武当山西侧有105国道横贯全境,距广州220公里。一座座屹立的山峰,在温煦阳光的照耀下,排如剑戟的丹霞石林显得更加灿烂。踏着上山的石阶缓行,仰视群峰,磅礴之凛然,那些嶙峋挺立的石峰,如天兵天将下界临凡。

关西围景区

景区位于龙南县关西镇境内,距离县城25公里,由开基祖徐有翁带领子孙于南宋初年从江西泰和辗转迁入关西,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古村位于关西洞的小盆地之间,中央有一条南北流向九曲十八弯的关西河,青峰东立、古塔西护、东山南耸、关水北流、山环水抱,天然形胜,面积约3平方公里。村中现有保存完整的关西新围、西昌围、鹏皋围、福和围、圳下围、田心围等,如众星拱月般连成一片,且每座围屋各具特色,是一处保存完好、体现了赣南各个时期围屋建筑风格和特点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景区核心关西新围,是国内发现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功能最为齐全的客家方形民居,是客家人传颂的九幢十八厅的宫廷式建筑,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钨堡的活化石”和“散落在民间的皇宫”。关西新围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占地2.7万平方米,有建筑20栋,建筑面积7898平方米。围内有祠堂、厅堂、内花园、戏台、小花洲和梅花书院。

虔心小镇

龙南虔心小镇景区(ChanTownScenicArea),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临塘乡东坑村,景区入口位于105国道边,距大广高速公路龙南南出口13千米,距龙南站26千米。龙南虔心小镇景区地处九连山边缘带,平均海拔600米,坐拥10万亩竹林,万亩有机茶园,负氧离子每立方米高达11万个。龙南虔心小镇景区包括樱花谷、镜心湖、沐心谷、虔心院四大核心景区,主要景点有观景台、虔茶文化馆、土窑鸡坊、腐竹坊、榨油坊、酒坊等。总体规划10万亩,是集虔茶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疗养、商务会务、农副产品、传统工艺、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度假体验基地。观景台观景台位于龙南虔心小镇景区中心茶山之上,观景台有百米来宽。观景台下,有古道环绕。虔茶文化馆虔茶文化馆位于龙南虔心小镇景区中心,文化馆集展览、购物、品茗为一体,展示虔茶历史文化墙、虔茶与历史名人、虔茶之源、虔茶之诗、虔茶之品、虔茶之承。

龙南栗园围旅游景区

神奇的栗园围八卦巷建筑规模宏大,风格迥异,生活设施布局科学。围屋四周为长789米(2366市尺)、高4米用毛石精工砌造而成的围墙,按八卦演化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均建有围门,四周角落遍布有12个炮楼。围内主要建筑布局以纪缙祖祠、栊梃厅厦、梨树下厅厦、新灶下厅厦(一祠三厅)为核心。在栗园围的“一祠三厅”东侧,有长1500米的八卦巷。这些八卦巷以纪缙祖祠为中心,反映八卦的原理,有生门也有死门;在古代能够防止土匪或者盗贼,熟悉的人可以四通八达,外人闯入围内则容易进入死巷,围内主人可以轻而易举将其擒拿或者消灭;这些八卦巷有上巷、下巷之分,迎亲嫁女等“红事”走上巷与“一祠三厅”相连,生人故世等“白事”则走下巷。这些八卦巷虽然弯弯曲曲,但是水沟可以相连,暴雨天气也不容易造成水灾;虽然巷道狭窄,但是能够满足古代建筑采光要求;虽然是古代建造,但是仍能够现代人的大部分要求。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南岭山麓赣粤边境的龙南县境内,因环连赣粤两省九县并有99座山峰相连而得名。是我省唯一加入中国生物圈的自然保护区。在21300公顷的土地上,森林茂密,原生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密布,古老孓遗植物繁多,既有与恐龙同年代的粗齿桫椤和被称作为活化石的银杏,又有白垩纪残遗植物南方红豆杉和竹柏。境内群峰起伏,峡谷幽深,气势雄伟,森林景观、人文景观、客家风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分布有高等植物2796种,鸟类226种,森林昆虫1404种,并以绿色、阳光、森林景观见长,其自然环境和自然风景资源独具特色,自成一体。九连山为我省面向港澳台的南大门,距广州270公里,赣州210公里,105国道穿越全境,京九铁路横跨县境,交通便利、快捷,从繁嚣的城市到达一个安宁极富特色的“世外桃源”,还不到半天时间,具有极强的旅游时空效益和经济区位优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富饶的自然资源,其绮丽奇秀的森林风光,清新幽静的山水美景。

关西新围

位于江西省龙南县关西镇新围村和杨村镇鲤鱼寨,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两座大型土堡。其中,关西新围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占地2.7万平方米,有建筑20栋,建筑面积7898平方米。围内有祠堂、厅堂、内花园、戏台、小花洲和梅花书院。燕翼围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围屋四层,平面呈“口”字形,占地3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41平方米。围屋四角设有炮楼。关西新围,是关西名绅徐名钧所建。徐名钧在兄弟中排行第四,故又称老四。徐老四曾经营木材生意发了大财,后又开药铺、当铺,资产越滚越大,成为一方富豪。因为子女增多,原居家围屋日显拥挤,于是耗资百万,费时十多年建造了这幢围屋,因未正式命名,与老围“西昌围”相对映,俗称为“新围”。关于关西新围,有下面这样一个故事。关西新围占地总面积7700多平方米。依山傍水,绿竹、池塘、农田、蓝天交相辉映。新围呈正方形,长宽均为88米。围墙高约9米,墙厚2米,围屋四角各建有一座15米高的炮楼。俯瞰关西新围,其整体结构像个巨大的“回”字,中间的“口”字部位,是围屋的祠堂。

赣南围屋

赣南围屋构成了奇异的客家民居人文景观。据万幼楠考察研究:围屋,顾名思义即围起来的房屋。其外墙既是围屋的承重外墙,也是整座围屋的防卫围墙。其大门门额多有如磐安围、燕翼围、龙光围等题名。赣南围屋产生于明末清初,尚存500余座,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以及信丰、安远、寻乌。大的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而最大的龙南栗园围竟达37000平方米,小的五六十平方米。从平面上可分口和国字形成两大类。其形制多是方围,也有部分圆形、半圆形和不规则形的。结构形式则既有三合土、河卵石构筑的,也有青砖、条石砌垒的。尚存最具代表性的围屋有龙南关西的新围、杨村的燕翼围、桃江的龙光围、安远镇岗的东生围、定南鹅公的田心围等。赣南围屋是古代集祠、家、堡于一体,具有鲜名防卫特征的坚固民居。围屋外墙厚1米(燕翼围墙厚1.45米),高三四层,四角构筑有朝外和往上凸出的多样的碉堡。为消灭死角,有的在碉堡上再抹角悬挑单体小碉堡。围屋顶层设置排排枪眼炮孔。门墙特别加厚,门框皆用巨石制成,厚实的板门还包钉铁皮。板门后多有设闸门,闸门后还设重便门。

西昌围

西昌围,是关西新围创建人徐名均(俗称“徐老四”)的祖居地,是其祖辈、父辈及其兄弟们逐渐建起来的一座不规则形围屋,位于关西新围的东北部,直线距离不到500米。西昌围,俗称“老围”,是因徐氏家族经营木材生意时,船号和木头的烙印标记均为“西昌号”故名。总占地面积约5257.6平方米,主要由立孝公堂(立孝,即徐立孝,徐名均之父)、祠堂、六大伙厅(徐立孝生六子,这一组房屋属六个儿子共有房,故名)三幢主体建筑,以及名增(老三)、名均(老四)、名植(老五)三房后裔的住房组成。相传围屋是建在徐家的风水宝地蛤蟆形上,因此,围屋的形状也如同蛤蟆。由于西昌围是经几代人逐渐建成的,因此围内建筑各成独体,没有统一规划布局,呈现杂乱无章的状况。根据实地调查访问资料和对建筑的考察情况分析,可能是先有围内的部分建筑,后来随着安全需要,再围建四周围墙、围屋、围门楼和炮楼的。围内现存建筑早晚关系大致是立孝公堂,可能建于明代末期,然后是祠堂、六大伙厅、观音厅、围门楼、炮楼、名植裔房、名增第四子裔房,其它房屋。

龙南龙头塔

龙头塔位于龙南县与全南县交界处的龙头山峰顶,传说为现龙南镇龙州村黄姓人牵头于清朝末年所建的一座风水塔,建塔的目的一说是因当年桃江龙头滩河段一带较为复杂,多为暗礁险滩,峡高浪急,有水妖作怪,经常发生翻船覆排的事故。龙南古八景之一---龙头雪浪,即指龙头滩喘急的浪花飞溅在岩礁上如莹白的雪花飘洒。为镇邪辟妖,保佑过往船只的安全当地人们筹资建起了龙头塔。一说是龙头山为龙南县城水口,龙南县城是一个形胜之地,风水非常完美,桃江北边的高山阻隔了北来的阴气,南岸连绵的山峰又没阻挡南来的阳气,从群山间蜿蜒而至的渥江、濂江、桃江三江在县城附近的龙州汇聚,象征上游的河水将财富源源不断地送进龙南的怀抱。为避免江水把财富匆匆带走,于是,在水口处的龙头山巅建造龙头塔犹如一把钥匙,闭锁水口,能锁住当地的人才及财富不外流,弥补“江水东流”的风水缺陷。

关西塔

在龙南县城东北面距县城约二十公里的关西镇,有一座清代早期所建的关西塔,关西塔耸立于程口、邹坑两村交界的田螺坑尾山顶上,因为建塔的缘故,当地群众把山称之为“宝塔山”,宝塔山是典型的笔靠山。关西塔是一座六角形、外砖内木结构的风水塔,通体为红褐色,塔高五层,逐层缩小。第一层为封闭式,边宽3米,对边距离约6米,高2.5米,无门无窗;第二层高2.3米;第三层高2米;第四层高1.7米;第五层高1.5米。塔高10.5米,塔顶装有铁制避雷器,成“Ф”形,层与层之间有交错飘出约20公分的双层平卧斜檐角砖。从第二层开始每面都有拱形门,其中有一扇为通透拱门。塔中原来架空有梯,可攀登至高层,今已损毁。

龙游旅游景点大全

1、小南海石室,俗称龙游石窟,为一地下石室群,分布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小南海镇和湖镇境内衢江北岸。东至湖镇曹垅村,西至小南海镇翁船头,长16千米,北至塔石镇交界,南至衢江,长5千米。 

小南海石室石室总数为60座左右。其中小南海镇周红畈村石岩背自然村分布最为密集,达25座。小南海石室数量众多,构造奇特,引发人们谜一般的猜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专家学者、文人墨客前来参观考察。

2、鸡鸣山民居苑,又称龙游民居苑,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东华街道宝塔路46号,坐落于县城南1千米的鸡鸣山上,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始建于明代,鸡鸣山民居苑第一批搬迁工程开工于1991年,于1995年竣工。

3、三叠岩风景区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 湖镇镇南5公里的龙丘山(九峰山)脉,距龙游县城约12公里,三叠岩风景区占地420公顷,被蜿蜒起伏的群山环抱,茂林修竹,鸟雀鸣转,岩洞独特。因天然洞岩凌空飞悬如楼三叠而得名,有“浙西名胜,东南灵洞”之誉。

4、三门源村,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石佛乡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北倚千里岗山脉余脉,南接金衢盆地,村域面积120平方千米。

5、绿春湖又名六春湖,绿葱湖,浙江省衢州市南30公里桃源尖的西面,距桃源尖十华里。在衢州石屏乡和龙游的交界处。绿春湖是山,而不是湖泊,是龙游最高峰,海拔1390.5米,方圆7平方公里,山势雄伟壮观,周围峰峦叠嶂,终年绿草如茵。

龙州目前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1.龙 州 小 连 城

龙州地处祖国南疆要塞,有184公里的中越边境线。边境线上有许多古营垒、古炮台、古战场,在距龙州城西边10里处的将山上,有一条“灰色长龙”,蜿蜓伸展在座座峰峦之间,绵延数十里,相连一体,这便是有名的古炮台群——小连城。

2.中山公园

龙州中山公园,在龙州县城南边,东南北三面临江,园中有山,山中有洞;园中有湖,湖靠山边,是个典型的山水天成公园。1929年史建,三年告成。解放以来,县人民政府两次拨款修理和扩建,亭台楼阁涣然一新,是广西较好的县级公园之一。龙州中山公园,山水天成,加之能工巧匠点缀,景色独特优美,可谓聚祖国山河之美于园中,实在是个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3.革命烈士纪念碑

4.陈勇烈祠

陈勇烈祠 位于龙州镇南门街, 南临水口河,北部龙州粮库,东西面为民居,又名“追忠祠”,是为纪念在中法战争中牺牲的名将陈嘉而建的祭祀专祠。陈嘉英勇善战,战功显赫,后因旧创复发于1885年死于龙州。陈嘉生前获赏穿黄马褂,死后,清延赐谥勇烈,国史馆立传,广西提督苏元春奉旨择址并亲自督工修建其祠,于光绪23年(1897年)建成。该祠占地近万平方米,现存前殿、揽秀园和昭忠祠及前面大院,有石砌宽台阶直通河边,大门旁的古炮尚存两门。该祠气势威武,飞檐盘龙,门首雕花,典型中国古建筑风格,是一座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清代建筑,一九八一年八月定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勇烈祠一直以来都向游人开放,年游客量一万人次左右,是我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6.春秀水库   春秀水库水质清新,水域宽广,水温冬暖夏凉,镶嵌在林木葱茏的群坡间,任可荡舟、垂钓、游泳等。现备有5只旅游船,国防柏油路直抵库坝,交通方便,是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7.金 龙 水 库 金龙水库 位于金龙镇以南2公里处,蓄水量1300万平方米,水面面积近2000亩,成狭长形迂回于崇山峻岭中。库区植被丰富,飞禽走兽时有出没,充满野趣,加之风光秀丽,山光水色,令人陶醉,游人可泛舟观光,享垂钓之乐,亦可寻山野之乐趣。龙州至金龙公路从库区旁经过,令水库娇美风光可尽展游客眼前,四季游客不断,令人间仙境不再寂寞。

8.

金龙美女村 美女村 位于金龙镇以北5公里处的板池屯,又名“长寿村”,村民因得益于优质山泉,故容貌较好,又多长寿,八十岁高龄者比比皆是,金龙镇的各种风俗在此都有体现。该村四周平坦开阔,村落有序,农作物质优量多,村民生活较好,所以各种民俗保留得较完整,其民风及语言有壮、傣族特点,善织绣、对歌,服饰为壮族的“长衫”居多,亦有露肚脐的“短衫”。相传该村祖先系傣族聚居地迁来,历经千百年和当地壮民通过通婚等交往,兼具两族特色,该村亦有“小西双版纳”之称。一九九五年该村已被辟为旅游点,游客不绝。

9.弄岗国家自然保护区 弄岗国家自然保护区 位于龙州县中北部逐卜、武德、上金乡之间的石山地区,北面与金龙镇相接,总面积101平方公里,1980年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400米,最高海拔700米,每平方公里山峰平均数30个,最多80个,森林覆盖率为70%,是我国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喀斯特原始地貌保护区。

10.苏保德衣冠墓 苏保德衣冠墓在水口镇水口旧街小学西北面,是一处存留较完整的历史文物遗址。苏保德祖籍广东省三水县,清乾隆年间,随先人迁居永安州(今广西蒙山县)。后保德任永安团练团总,清咸丰元年八月初一日(1851年9月25日)在与太平军交战中阵亡,其时两个儿子(苏元章、苏元春)尚年幼,死后尸骨无人殓葬。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苏元春任广西提督、广西全边对汛督办属督办时,缅怀其父,以木刻像祀于大垒城(凭祥治地)白玉洞,后在水口择地建此衣冠墓。今列为县级保护单位。

11.水口边关旅游区 位于水口镇,县城龙州镇以西30公里,东邻武德乡,南连下冻镇,西部和北部与越南的高平省接壤,水口关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是广西最早与越南进行民间贸易的关口,现为国家一级口岸。水口关为高耸的山峰狭持,越南的平江与巴望河在此汇合,流入我国境内,其地势十分险要,清末抗法名将苏元春在关口附近筑有炮台8座,是抗法战争最前沿,亦是抗法援越,抗美援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阵地,也是中越两国政治和经济交往重要的通道。

水口边关充满热带地区情调,宽大的芭蕉叶和婉转的鸟鸣与山水相映成趣,山高水长,风光旖旎,物产丰富,两国人民以河为界,鸡犬相闻,民风民俗、语言文化互相交汇,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独特的风景线,仿佛无法分辨国界的存在,其浓郁的边关风情给人以十分深刻独特的感受。在经过中越战争的阵痛之后,随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被毁的公路大桥已在一九九二年修复,新建了联检海关大楼,开辟了边贸互市区,边境贸易红红火火,和平的伟大力量在此一览无余。水口关以边关风情旅游为主,龙水公路可直达关口,已开发的景点有英雄311高地,边贸区、中越烈士陵园、二炮台、三炮台、苏保德衣冠墓、水口海关、游客还可跨过国界,真真正正体验异国风采,感受出国旅游的乐趣。

12.法国领事馆 法国领事馆旧址 位于龙州镇利民街,四周皆为民居。该馆为两幢长方形法式建筑,建于1896年,层高5米,砖墙,石质地板,旋梯和楼板全用红木精制,锌铁皮盖顶。四周是大拱门,拱门内为2米宽走廊,每幢建筑面积876平方米,总面积1752平方米,建筑周围全由高大樟木环护,时为我区第一座外国领事馆。该馆原址位于河西岸篓园角,现址原为中法合营的龙州至同登铁路龙州火车站,后铁路因轨距争执停办,领事馆遂于1908年迁入,直至1949年8月才全部撤走。

广西龙州出发4个自驾游景点攻略推荐,龙州周边2日自驾游去哪里好玩

一、梯田圣地 二、花海 三、龙潭洞 四、千年粮仓 在素有"边陲重镇"、"小香港"之称的广西崇左市龙州县,其境内自然风光秀丽,地质景观独特,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由此成为了自然生态森林自驾旅游胜地。

一、梯田圣地

梯田美景,四季如画。都是秒杀你眼球的梯田圣地。这些梯田和当地独特的民族风情结合,可谓风情万种,美不可言。

二、花海

一种很美丽的景观,由很多的花卉、草木构成。因人们远远望去,看不到边际,花如海洋一样繁多和广阔,风吹来时和大海的波涛滚动一样,故得名花海。

三、龙潭洞

“龙潭洞”洞长一千六百米,洞内水路、陆路贯穿全洞,洞内深幽神秘、暗藏深潭奇景连连。以滴石类的"石笋"、"石柱"、"石钟乳"。其中流石类的‘石瀑布“、”石盾“最有特色。

四、千年粮仓

马吊洞“千年粮仓”是一个小型天坑、深40多米,宽25米,从顶部吊下一个巨型的钟乳石,钟乳石宽3米高7至8米。古时候的村民为了防盗匪把所有的粮食收藏在坑洞里,后人就把它称之为“千年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