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大利传统服装特色

意大利传统服装特色如下:

意大利服装大致可分为民族服装、普通服装、正式服装和流行服装四类民族服装代表着各民族的传统习惯,只是现代人一般很少穿这种服装。早在古罗马时期,伊特鲁里亚人就学会了缝制一种长袍服装,古罗马人、拉丁人和萨宾人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装。

后来,随着古罗马帝国的灭亡,外来文化对意大利各地生活习惯、服装、服饰和语言也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影响,意大利人的服饰也融入了一些外来民族的特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共和国成立了意大利老年男子民族服饰。

要公共场所工作时,男士才穿上西服、系好领带,一副衣冠楚楚的样子,女士则穿西服套裙,以示庄严和隆重。平时,意大利人都穿普通服装。除了在大企业或政府机关以及重要公共场所工作的人之外,意大利人平时的衣着都是很随意的。

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意大利人的着装五花八门,风格各异在意大利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意大利人脚上款式各异的皮鞋。这些皮鞋不仅设计美观大方,款式新颖,而且做工精致,质量一流,颇受亚平宁半岛意大利人的青睐。

意大利

意大利,全称意大利共和国,是一个欧洲国家,主要由南欧的亚平宁半岛及两个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西西里岛与萨丁岛所组成。国土面积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02万,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

二、意大利服装有什么特点 ?

亲亲您好,1:米兰派西装裁剪上和英式西装非常接近,肩部有一定斜度,用较薄的垫肩,胸部附全衬,腰部线条柔和,一般上衣单排两粒扣款式居多,开双衩,裤子一般都是一个褶。

2:罗马派的特点是肩部较高,袖子上端常常高出肩部。驳头位置较低、稍窄。上衣不开衩或开单衩,较短较瘦,以单排3粒扣款居多,口袋等细节较通常的比例缩小10-20%。

3:那不勒斯,这个意大利南部的一座城市,起初在西装领域并没有“那不勒斯西装”这种称呼,而它那里真正著名的其实是裁缝。

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洲的时候,英国人最先适应了这种便捷、高效的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的产品虽然精准但千篇一律。而那不勒斯的裁缝们坚信衣服要合身、要用心,一千个绅士有一千个不同的灵魂,绝不是同一种“规格”的皮囊能包裹的。

这使得他们精确到制作一件西服共计需要约7000针的手工缝线。一件西服的生产流程被分解为220个步骤,由220位高级裁缝接力完成:从手工绘图、手工做板与剪裁,到最后的90个部分,都是通过手工缝纫完成。这期间需要熨烫80次。其中,手工扣眼需要用楔子打眼,缝好一个扣眼缝需要约100针,耗时30分钟。

缝一件西服需要约7000多针,这里只有15%是外面看得见的,其他85%的针脚都隐藏在里面,一切都是为了保证穿着者的舒适。

从那不勒斯老裁缝们流传下来的传统版型通常是无里布或半里布,用柔和的曲线取代修饰身形的结构化剪裁,配合双经单纬的棉、麻、丝等轻薄面料,力求打造适合意大利地中海气候的清凉体感。

而在面料风格上也更具活力趣味和时尚,纹样更多,色彩也更丰富明快鲜艳。大部分意大利的知名面料商都有着自己的面料厂,面料的整个生产流程也是垂直整合在一起的。像一些顶级面料“Loro Piana(诺悠翩雅)”、“Ermenegildo Zegna(杰尼亚)”、“VBC(维达莱)”等都来自意大利。

在版型上,胸部轮廓则依靠意大利人的结实身材提高饱满度,没有过多修饰,但腰线更高,修长的腰身加上不开衩背部下摆,相当服帖身型。

而肩部线条十分强调圆润感,有别于英式剪裁,那不勒斯风格的肩袖并不平滑干净,取而代之的是带有褶皱的两袖。

当地的裁缝们习惯把较大的袖头缝进高而小的袖窿中去,让多余的活动量藏匿于袖头与背部的褶缝中。因此他们使用了一种类似于衬衫“挂袖”的技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衬衫袖”或“瀑布袖”) 让袖山和肩部的布料上下重叠后缝在一起保持自然的肩线,省去厚重的垫肩。

另一种做法是滚边袖,裁缝们通常会依靠多余面料的翻折伸缩,或者在肩袖的接缝处加入少量的软垫,做成一种仿英式肩部轮廓的上凸效果,此举可以减少一定的褶皱。这样一来,外套构造变得更加轻盈,同时也保持前片两侧口袋以下的下摆位能够服帖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