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妙有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佛教义中的“真空妙有”是指什么意思? 首先,什么是空?空是没有吗?其次什么是有?有是长久的吗?
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有为法就是所有的做的、想的都是有为法。那么梦幻、泡沫、露水、闪电是实有的吧?当然是,只不过很短暂,对吧?如是观就是看到世事无常,熟悉万变。而内心安泰,无住生心,放得下,拿得起。
朋友,明白了吧?
佛法并不消极,只是劝人快乐的活在当下,看淡起落。
问题二:真空妙有是什么意思? 你可以参考一下!
忽悠人的话
我知道所以你知道!
问题三:请问真空妙有的含义是什么?中观的观点又是什么? 【真空妙有】
非空之空,空而不空,非如小乘偏执之但空,叫做真空;非有之有,有而不有,非如凡夫妄计之实有,叫做妙有。真空而能生万法,妙有而一切皆如,是真空妙有的涵义。
FROM:【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真空妙有】
(术语)非空之空而非如小乘偏执之但空,谓之真空,非有之有,而非如凡夫妄计之实有,谓之妙有。故以真空之故,缘起之诸法宛然,以妙有之故,因果之万法一如也。济缘记一上曰:‘妙有则一毫不立,真空乃因果历然。’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中观】
(术语)三观之一。观中谛之理也。诸宗各以中观为观道之至极,法相宗以观遍计所执非有,依他圆成非空为中观,三论宗以观诸法不生不灭,乃至不来不去为中观,天台宗以观三千诸法一一绝待为中观。然天台所立之中观,有隔历圆融之二法,别教所说,为隔历之中,圆教所说,为圆融之中。隔历之中,于空假之外,有绝待之中,乃但中也。圆融之中,为空假绝待之中,其中即不但中也。盖别教之义,原隔历空假之二者,故随于空假之外不得不隔历中道。然空假本来非为别物,空即假,假即空也,然则离此空假相待之绝待之中,亦非在相待之外。相待即绝待也,绝待即相待也,故空假中之三者为一法之异名,即假即空即中也。空之外假,假之外无空,空假相待之外,无中之绝待,中之绝待外,无空假之相待。是为圆教至极之中观。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问题四:真空妙有? 真空,开悟明心证真如,现观真如人无我。即是证真空。
妙有者,即是眼见佛性证妙有。
开悟明心时,其实是没有任何神通、禅定境界,因为真心无境界,空寂无我,本来自性清净,可是却能出生万法,然而这个实相是本来如是,不是靠修行而得。 而真心无形无色无相,犹如虚空,却不是虚空,因此非真,然而却有真实功德---能出生万法,所以非非真。 (参阅维摩诘经即知,维摩大士在经典中所说都是直指本心,相当亲切)
至於眼见佛性,亲见妙有,可以参阅大般涅盘经。 佛性不离见闻觉知,但是却不是见闻觉知,如果将清楚分明知道的这一念心当成佛性,是名自性见外道,如百度中的青山碧水间,就是将清楚知道的知,当成真如佛性,譬如打坐知道腿麻的知,此不离六尘缘影。 然而佛性非此知,亦不离此知。
问题五:怎么解释:真空不空,妙有非有? (个人见解)
所谓真空不空。是指不入断灭见。妙有非有。所谓法与非法皆不可得。
-------------------------------------
《圆觉经》(节选)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
心如幻者。亦复远离。
远离为幻。亦复远离
离远离幻亦复远离
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
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
如上经文说所(诸幻虽离。不入断灭)。
不是说永离诸幻就什么都没有了。进入顽空了。那就又偏极了。
请记住。您是学佛。不是学石头。
不是要把自己的脑袋练成石头脑袋。
常念善法。常生慈悲心。才是佛法。才有佛陀出世。
---------------------
南无阿弥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问题六:“真空妙有”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 金刚经里面最精髓的一句话了,这句话分前后来解,应无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说清楚点就是不着相的意思,你对眼前的东西知道是假的,是无常的,你就不会放在心上了,就是不着相了,你不着相了,就不会把这个事放在心上,这就是无住,什么事情都没有放在心上,心就空了,即悟实相无相,一无所得,什么烦恼,生死,无明都不重要了,知道这一切都是空性,也就是心经所讲的,色即是空,都是空性,若执着于无住,又落于偏空,当知真空不空,灵性还在生般若心,慈悲心,菩提心,妙明真心,这个是真的,身相有生灭,而灵性,也就是很多人要悟的,明心见性的,灵性没有生灭的,而生其心是真心,或者叫清净心吧,应无所住是本体,而生其心是妙用,真空妙有,
问题七:佛说的“真空妙有”是怎么一回事 水你知道吗
那波浪 浪花 海浪 水波 大海 湖泊 池溏 你知道吗
那你说水是什么呢 什么都是 什么都不是
有时候是波浪 有时候是水波 有时候是湖泊 这个有时候是什么呢 就是因缘
什么是因缘呢 你用枪打太阳 能打下来是缘 不能打下来是缘 至于你打不打 想不想打 什么时候打算去打 就是因 一切法界中 跟本找不到一个实在的东西 都是不停生灭不停
真实你不想说慌 那你为什么想要说慌呢 因为这 因为那
世间一切事物都是颠倒的 跟本无真实 只有去除心 与身的执著才能获得清净
问题八:佛教义中的“真空妙有”是指什么意思? 首先,什么是空?空是没有吗?其次什么是有?有是长久的吗?
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有为法就是所有的做的、想的都是有为法。那么梦幻、泡沫、露水、闪电是实有的吧?当然是,只不过很短暂,对吧?如是观就是看到世事无常,熟悉万变。而内心安泰,无住生心,放得下,拿得起。
朋友,明白了吧?
佛法并不消极,只是劝人快乐的活在当下,看淡起落。
问题九:真空妙有是什么意思? 你可以参考一下!
忽悠人的话
我知道所以你知道!
问题十:请问真空妙有的含义是什么?中观的观点又是什么? 【真空妙有】
非空之空,空而不空,非如小乘偏执之但空,叫做真空;非有之有,有而不有,非如凡夫妄计之实有,叫做妙有。真空而能生万法,妙有而一切皆如,是真空妙有的涵义。
FROM:【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真空妙有】
(术语)非空之空而非如小乘偏执之但空,谓之真空,非有之有,而非如凡夫妄计之实有,谓之妙有。故以真空之故,缘起之诸法宛然,以妙有之故,因果之万法一如也。济缘记一上曰:‘妙有则一毫不立,真空乃因果历然。’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中观】
(术语)三观之一。观中谛之理也。诸宗各以中观为观道之至极,法相宗以观遍计所执非有,依他圆成非空为中观,三论宗以观诸法不生不灭,乃至不来不去为中观,天台宗以观三千诸法一一绝待为中观。然天台所立之中观,有隔历圆融之二法,别教所说,为隔历之中,圆教所说,为圆融之中。隔历之中,于空假之外,有绝待之中,乃但中也。圆融之中,为空假绝待之中,其中即不但中也。盖别教之义,原隔历空假之二者,故随于空假之外不得不隔历中道。然空假本来非为别物,空即假,假即空也,然则离此空假相待之绝待之中,亦非在相待之外。相待即绝待也,绝待即相待也,故空假中之三者为一法之异名,即假即空即中也。空之外假,假之外无空,空假相待之外,无中之绝待,中之绝待外,无空假之相待。是为圆教至极之中观。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家讲真空妙有,那到底什么是空,怎样做到空?
非空之空而非如小乘偏执之但空,谓之真空,非有之有,而非如凡夫妄计之实有,谓之妙有。故以真空之故,缘起之诸法宛然,以妙有之故,因果之万法一如也。济缘记一上曰:“妙有则一毫不立,真空乃因果历然。”
非空之空,空而不空,非如小乘偏执之但空,谓之“真空”;非有之有,有而不有,非如凡夫妄计之实有,谓之“妙有”。真空而能生万法,妙有而一切皆如,这是“真空妙有”的涵义。
小乘之涅盘也。非伪故云真,离相故云空。是无一物之偏真单空也。行宗记一上曰:“真空者即灭谛涅盘,非伪故真,离相故空。”【又】真如之理性离一切迷情所见之相,故云真空。即起信论所明之空真如,唯识所说之二空真如,华严所说三观中之真空观是也。【又】对于非有之有为妙有,谓非空之空曰真空。是大乘至极之真空也。
1、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的境界,亦即小乘的涅盘。
2、非空之空,空而不空,谓之“真空”,这是大乘至极的真空。
一谓真空能灭幻有,若幻有不灭,即非真空。二谓真空能成幻有,幻有若碍,亦非真空,是名真空二义。(幻有者,以迷真空之理,而成幻有之事,虚假不实,故名幻有。)
怎样做到空?
做真空观即谓非虚妄念虑曰真,非形碍色相曰空。故简情妄以显真性,使见色非实色,举体全是真空。令见空非断空,举体全是真性。如是则能廓情尘,而空色无碍;泯智解,而心境俱融,故名真空观。
这里要引一个三观的概念:诸家说三观,以天台之三观为最普通:一、空观,观诸法之空谛也。二、假观,观诸法之假谛也。三、中观,此有二。观诸法亦非空,亦非假,即是中,谓为双非之中观,观诸法亦空亦假,即是中,谓为双照之观。又就性德之理而谓为三谛,就修德之智而谓为三观,以吾人凡常之一心为所观之境而观之,则谓为一心三观。而三谛三观有别圆二教相违。
1、指天台宗三观,即:空观、假观、中观。空观是观诸法缘生无性,当体即空;假观是观诸法虽同幻化,但有假象和作用;中观是观诸法非空亦非假,亦空亦假之中道实理。修此三观,能破三惑,证三智,成三德。兹列表说明如右。
2、指华严宗三观,即: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真空观是观一切法界的事相,皆以空为性,惟此空不是无的空,乃是真如的理性,超然而离诸相;理事无碍观是观真如的理性能生万法,故万法也就是真如,犹如水即是波,波也就是水一样;周遍含容观是观诸法互相含摄,重重无尽,不相妨碍,一可摄多,多亦含一,大小互容,举一全收,具足而相应。
真空妙有
真空妙有,是大乘佛学名词,形容形而上的道是充盈的空,但是我们生活的种种,比如空气、海水,不是四大皆空后,什么都是虚幻。空和有都是真实存在的。
从体用论来讲,我把真空妙有,通俗的说成体空用有,一切的用,都是一种境界,比如感受到风吹过,感受到美好的食物等等,都是用,它们是真实存在的。但本体性空,也是存在的。
一味求空,就入枯禅,一味求有,就落入用的形而下,而不能认识空。
佛家的真空妙有是怎么回事?
真空妙有,就是空而非空,是名真空;有而非有是名妙有。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空有一如。
就是《心经》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