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昼伏夜出的动物
常见的昼伏夜出的动物有猫头鹰、老鼠、蝙蝠、蛇、夜鹰等等昼伏夜出顾名思义就是白天潜伏,夜晚出来活动,多指动物的习性。昼伏夜出的动物通常叫做夜行性动物,此类动物一般到黄昏或者傍晚才会出来活动觅食。
昼伏夜出动物的特性
昼伏夜出的动物在低光环境下,还能够行动敏捷、自由活动,能很好地适应于黑暗环境中。
昼伏夜出的动物具有非常灵敏的感官系统,比如发达的听觉和嗅觉,通常能够察觉到微弱的光线,对光比较敏感。
动物的夜行行为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避敌行为,错开猎食者活跃的时间出来活动,减少被捕猎的机会。
二、昼伏夜出的动物有哪些?
昼伏夜出的动物有猫头鹰。
鸮形目(Strigiformes)中的鸟被叫做猫头鹰,总数超过130余种。在除南极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分布。
大部分的种为夜行性肉食性动物,食物以鼠类为主, 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该目鸟类头宽大,嘴短而粗壮前端成钩状,头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盘,部分种类具有耳状羽毛。双目的分布,面盘和耳羽使本目鸟类的头部与猫极其相似,故俗称猫头鹰。别名神猫鹰。
生活习性
猫头鹰大多栖息于树上,部分种类栖息于岩石间和草地上。
猫头鹰绝大多数是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白天隐匿于树丛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见到,但也有部分种类如斑头鸺鹠"xiūliú"、纵纹腹小鸮和雕鸮等白天亦不安寂寞,常外出活动;一贯夜行的种类,一旦在白天活动,常飞行颠簸不定犹如醉酒。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猫头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