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斋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开斋节的习俗与由来
开斋节是 *** 教的三大节日之一,也是我国回、 *** 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东乡、保安、撒拉等十个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在我国,有一的民族称开斋节为肉孜节。
开斋节
中国信仰 *** 教的回、 *** 尔、东乡、撒拉、保安、哈萨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等民族的宗教节日,在每年回历十月一日。 *** 语称“尔德·菲土尔”,又称“尔德节”、“肉孜节”。节期三天。
按照 *** 教规,据说 *** 要求成年 *** 在每年回历九月斋戒一个月+斋月期间,每天只许在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进餐,白天不得进食,但老弱病残、孕妇、月经期妇女及儿童除外。教徒要克制一切私欲、禁行房事、绝邪念,以示笃信 *** *** ,直到回历十月一日斋戒期满,所以叫做开斋节。节前, *** 人家要清扫卫生,室内、庭院,巷道、厕所、 *** 寺等处全都收拾打扫干净。节日那天,人们都沐浴更衣,听到 *** 寺“唤索俩”后,都聚集到寺坚参加会礼:“索俩”, *** 语,意为“礼拜”、 “唤索俩”,是由几个或十几个“满拉” ( *** 寺学经的学生),集体到屋顶或“邦克楼”( *** 寺最高建筑物)齐声颂念几段提醒礼拜的 *** 诗文+教长站在“米哈拉布”祭坛上领拜,众人均朝圣地麦加方向叩拜。礼拜时,举双手于头两侧,口诵“ *** 至大”;立正,右手置于左手之卜, 门诵《古兰经》首章;鞠躬,双手扶膝,行鞠躬礼;直起身抬起双手,口诵“赞颂主者,主必闻之”;下跪,双手掌触地,叩首至鼻尖接地;跪坐;再次叩首。如此七项动作连续完成,为一拜。礼拜毕,“伊玛目”(教长)为大家讲经布道。然后,各自上坟,诵经悼念亡灵。生活富裕的 *** 家庭依照教规,须“传费土尔”。 *** 语,“费土尔”即“开斋捐”、“丁税”的意思,每人拿一天的生活费(一般为二斤四两小麦,或折为现金)向 *** 寺或孤寡无助的人家施舍。西北地区的回、东乡、撒拉等族的习俗,节日里家家户户都杀鸡宰羊,炸馓子、油香、课子,准备一些杏仁、杏干、瓜果、茶晶,用来招待客人和馈送亲友。已婚及未婚的女婿要备上礼物到岳父家贺节。青年男女们则聚在一起弹口弦,唱花儿,打木球,掼牛等,举行各种文娱体育活动。
开斋节在 *** 语中为“尔德·菲图尔”,在我国新疆被称作“肉孜节”,是 *** 教的传统节日,与宰牲节齐名。它于回历的十月一日,即约于公历的五月举行,一般历时三天。
按 *** 教法规,回历九月为斋月。斋月期间,所有的 *** 每日自破晓至日落均得禁食、禁欲,以达洗清罪孽、推已及人之目的。
在斋月结束的第二十九天夜晚,当人们看到新月初升,便可开斋恢复正常的饮食起居,翌日(即十月一日)就是快乐的开斋节了,许多 *** 国家或地区为能及时、准确地向人们报告新月初升的喜讯,都设有观测站,并通过电视、广播等渠道向全国宣告。例如巴基斯坦每年均由知名的 *** 教学者组成“中央新月观察委员会”来负责观察和报告有关新月的消息。一旦消息发出,万民欢腾,举国庆祝。节日里,人们沐浴盛装,举行会礼;合家团圆,共进开斋饭,走亲访友,互致节日问候;彼此馈赠礼品,施舍。
开斋节是 *** 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开斋节前的一个月(即伊历的赖买丹月,也就是伊历的9月)是 *** 的斋戒月。《古兰经》中说:“赖买丹月中,开始降示《古兰经》,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别真伪,故在此月中,你们应当斋戒。”这就是“主命斋”,也称为“天命斋”,斋戎期限为一个月。封斋期中,信奉 *** 教的 *** 在日出之后到日落之前禁绝饮食,要克制私欲、禁行房事、杜绝邪念;还要禁止一切不好的言行,如伤人、窃取、说狂言、恶语、谎话、秽词、诽谤、谩骂等;同时要求不斋戒者在斋戒者面前注意礼貌,不当着他们的面饮食或说恶言秽语,以示尊重。 *** 教认为,斋戎可以使人们学会节制、磨炼意志、清心寡欲、防止罪恶,防止罪恶,也是负疚者仟悔和赎罪的一种方式,以示写信 *** *** 的虔诚,也有利于维护安定和和谐的社会秩序。
斋月的最后一天、看见新月的第二天(即伊历10月1日)就是开斋节了。开斋节可以连续欢庆三天。节日到来之前,要把自家的房屋、院落,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整整齐齐。节日的第一天, *** 很早就起床,大净之后换上最新最好的衣服,有的还要撩上点香水,到寺里去参加会礼,听伊玛目诵经、演讲。
然后相互走亲访友、互道“色俩目”(平安、和平、安宁之意, *** 相互祝安问候的词语)、全家聚餐或者和亲朋好友聚餐、全家人或者是和亲朋好友一起到郊外游乐。整个开音节期间充满了喜庆、安乐、祥和的气氛。
*** 开斋节
伊历10月1日是“开斋节”。有的将“开斋节”称“尔德节”是不准确的,因“尔德”本是 *** 语,其意为“节日”,是专指“开斋节”和“宰牲节”,也可以指其他 *** 宗教节日的。
“开斋节”是中国 *** 的盛大节日,一般都要欢庆三天。节前,人们要把 *** 寺打扫得干干净净,各家各户也要清扫院落、巷道等场所;节日的清晨, *** 的成年人要休浴净身,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节日早晨八点以后(以敲响会礼钟声为难),汇集到 *** 寺,当阿旬宣布会礼开始, *** 立即面向麦加礼拜,听阿旬诵经和演讲。礼拜后齐向阿旬道安,互说“色俩月”。开斋节时,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炸做子、炸糖三角和僳织等风味食品,同时还要宰羊、宰鸡等,准备节日丰盛的食物;亲戚好友之间互送油香、馓子等,以示祝贺节日。女婿要带上礼品去给岳父母拜节。青年男女还要进行一些文化娱乐活动。
哈萨克族开斋节
哈萨克族把“开斋节”也叫做“肉孜节”。哈萨克族同胞过“开斋节”除了按 *** 教的教义教规进行宗教礼仪活动外,还大多都骑着马成群结队地去相互拜节,并举行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体育和娱乐活动。
*** 尔族开斋节
*** 历的10月1日是“肉孜节”,是新疆 *** 尔自治区内 *** 尔民族的传统节日。“肉孜节”也就是“开斋节”。
除了按照教义、教规规定的内容,维族在欢度这个节日时形式上有所不同:在 *** 寺的拱门上有乐师高坐,吹奏着叹呐和打击着手鼓,更显示着节日气氛非常热闹和欢乐。人们还要举行赛马、摔跋、歌舞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在南疆还有说新疆评书的活动评书内容多为 *** 教的宗教故事。肉孜节一般也是欢度三天。
保安族开斋节
*** 教历的“赖买丹”月(伊历9月)是 *** 的斋月,一个月的斋戎期满后就是“开斋节”了。“开斋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据记载,《古兰经》是在斋月里通过先知 *** 传到人间的。斋戒是 *** 的一项主要宗教功课--斋功,通过斋戒以示虔诚。封斋期间,保安族 *** 在日出之前吃封斋饭;日出之后至日落之前的整个白天,不能吃任何东西和喝水,乎日抽烟的人也应戒烟; *** 在斋月里还应克制一切私欲,断绝一切邪念,以示骂信 *** *** ;小孩儿和老、弱、病者以及孕妇可以不斋戒。到了晚上守斋结束时,人们就可以吃饭和饮水了,邻里亲朋之间也可以交往娱乐了。
一个月的斋戒期满后,就是“开斋节”。节日的清晨,保安族 *** 纷纷聚集到 *** 寺举行礼拜,在这之后才开始节日的欢庆活动。
男人一般在当天就可以去亲朋好友家拜年节了;妇女们则要在随后的几天再去。节日期问,信奉 *** 教的少数民族 *** 还要举行开斋节的会礼活动,会礼时,大家互相祝福、畅谈,热闹极了。
阿曼开斋节
阿曼人欢度“开斋节”的形式,除了 *** 都具有的欢庆形式和方法外,还有一个讨吉利的习俗。就是当开斋节到来时,有三个一帮或五个一伙儿身穿白色长袍的孩子们,去挨门逐户地拜年,敲开一家的门后就说一声“色俩日”,这家的主人马上拿出一些钱来给孩子们,这些孩子们就到下一家去了。如果遇到了不借这一习俗的外籍u,不会拿出钱来给孩子们,孩子们还可说一句“能给点钱吗”?其实,孩子们要钱只是象征性的,阿曼人认为这是在讨吉利,讨和顺,讨如意。
巴基斯坦开斋节
巴基斯坦“斋月”的开始日期是 *** 教历的8月29日或30日,这还要取决于哪一天能够看见新月出来。“斋月”是指伊历的9月(即赖买丹月)。按照 *** 的教义来说,“斋月”是吉祥、喜庆、尊贵和伟大的月份。《古兰经》对此也有记载, *** 的使者 *** 也说过:“拉马丹(即赖买丹)是 *** 的月份,它贵过一年中的任何一个月。”因为 *** 教历每年只有355天,与公历相差10天,所以,“斋月”在公历中没有固定的日子,总是一年一年的往后锗。
巴基斯坦的 *** 对望月是有讲究的,要有三个以上忠诚可靠的 *** 亲眼看到才算数。因此,在卡拉奇的最高建筑物--哈比L银行大楼的顶端没有一个望月台。如果由于连续阴雨,在地面上看不见新月,还可以乘飞机到高空去看。斋月期间,男满17岁,女满15岁的 *** 都必须守斋。白天不许吃喝任何东西,也不能抽烟。为了使人们注意,各报都在第一版刊登当天日落和次日日出的时间。小孩和老弱病人,虽可不必守斋,也要尽量节制饮食。总统下令所有饭馆、餐厅,白天都不得营业。日出前的封斋饭必须吃饱喝足。
为什么要守斋,说法很多。据说是为了使 *** 更加虔敬 *** *** ,让富人尝到穷人受饥饿的滋味,唤起同情心和不任意挥霍的自觉性。
守斋是一种严格的宗教意识的锻炼。在盛夏酷暑,每天缩短两个小时工作时间的,只有 *** 和机关的工作人员。那些在烈日下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每到下午其饥褐之状不难想象。据说,由于宗教意识特别强,斋月中打起仗来, *** 士兵的斗志不仅不受影响,反而更加旺盛。
守斋禁食了一个月的人们,自然盼望轻松一下,所以,“开斋节”就成了非常热闹的节囚了。“斋月”结束的一天,并看到了新月的出现就是“开斋节”了。“开斋节”里,男女老少都打扮一新,第一天去 *** 寺礼拜,接着就是亲友邻居互相祝贺,请客送礼。许多青年还特地选在这时举行婚礼,热闹的景象颇似我国的春节。
斋月是 *** 国家购买力最高的一个月,特别是到了后半月,商店里摆满了各种货物,任由顾客挑选,巴基斯坦有的地方甚至是挤得水泄不适。各地还临时增设了一些专门的开斋节市场,供 *** 自由购物。
马来西亚开斋节
马来西亚人把 *** 教奉为国教,因此,“开斋节”是马来人最隆重的节日。
*** 教教徒每年都有一个月的斋戒期,在这一个月的斋戒期内,白天都不得饮食。“破戒”者要道众人唾骂,重者还可被控于宗教法庭,判学牛啃草。斋戒期满新月升起的时候即可开斋,也就是开斋节到来了。为了欢度开斋节,马来人的家家户户连夜煎炸糕点。第二天,男女老少穿起五彩统纷的“纱笼”(马来人的民族服装),都打扮得珠光宝气,相互拜贺送礼。年轻人奏着“甘奏兰”(马来人的民族乐器),跳起了“弄迎舞”(马来人的一种民族舞蹈),往往是通宵达旦,欢乐的情景非同一般。男女青年也趁跳舞之机,窃窃地交谈,倾吐他们之间相互的爱慕之情。
沙特 *** 开斋节
*** 教历每年的赖买丹月为“斋月”。“斋月”中,每日从黎明到日落,禁止一切饮食、娱乐等。只能等到太阳落山,沙特 *** *** 寺的宣札塔上宣读“ *** 平,艾克拜尔”( *** 至大)后才能开始进饮食。在斋月里,沙特 *** 人招夜晚当作白天,他们上街购买东西,走亲访友。夜晚成了他们最快乐的时刻。斋月对 *** 来说,是考验他们的意志和毅力的时刻;也还含有闭门思过的意思。沙特 *** 人视“开斋节”为新年,这一天要休浴、礼拜、相互祝贺。
文莱开斋节
开斋节在文莱具有自己的特色。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马来人都信奉 *** 教。文莱园的苏丹常常告诫人们说, *** 教的真诺是爱好和平,讲究奉献。所以,在文莱处处都可以感受到人们之间的友善情意。在这个国家里看不到打架、斗殴,连吵架闹事的也见不着,人们都说文莱是“和平之乡”。
开门迎宾是最能表达文莱人的真诚和友好的,特别是在欢度他们最隆重的开斋节的时候,早在三天之前,家家户户都打开了大门,以便谁想进来谁都可以进来,进家来的都是客人,都要招待吃喝,临走时还要赠以礼品;小孩子进来还要给个红包。不但民间是这样,在开斋节期间,皇宫也对平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排队进去和国家元首(苏丹)握握手,受到款待,离去时还都给一份礼物。
在倍奉 *** 教的文莱国度里,真如“世外桃源”和“大同世界”一般。
新加坡开斋节
开斋节 (Hari Raya Puasa,意为 “欢庆的日子” ) ,又叫肉孜节 (肉孜是波斯语“斋戒” 的意思) ,标志着斋戒月 (Ramadan) 的结束,是 *** 非常重要的节日。
*** 教历九月 (即斋戒月) 是一年之中最为吉祥尊贵的月份,教规中规定所有健康成年的 *** 应全月封斋,每日从拂晓至日落,禁绝饮食,封斋29天,第29天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新月,再把斋1天,次日为开斋节。
开斋节为 *** 教历十月 (Shawwal,音译为 “闪瓦鲁” ,意为 “猎月” ) 一日,被称为 *** 的 “小年” ,要欢庆三日,家家宰牛烹羊,做炸馓子、油果子等食品。
马来族群是新加坡最大的 *** 群体。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马来族群占新加坡 *** 总数的83.5%,其余信众包括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人、 *** 人以及部分华人、 印度人。新加坡马来人绝大多数信仰 *** 教, 大多数为逊尼派 *** 。事实上, *** 教已成为确定一个人能否被划分为马来人的主要标准之一。对以马来族群为主体的新加坡 *** 而言,斋戒月是投身敬拜、行善与分享的神圣之月。为净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白天禁止进餐喝水。日落后,家庭成员汇聚一起,进行黄昏晚祷并一同用餐。
开斋节当天,马来人黎明前就起床为节日活动做准备。男性 *** 先去 *** 寺祈祷谢神,然后向长辈们请求原谅。这是马来人最为重视的传统习俗文化。
他们认为,年轻一辈向长辈请求宽恕是必要的。早祈祷后斋月就正式结束了,人们开始饮食,然后合家出门团拜,与亲友互相拥抱问候,互致 “Selamat Hari Raya! ” (开斋节快乐) 。a通常先去拜访祖父祖母,然后再拜访其他亲戚朋友。这一天新加坡的 *** 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男士身着被称为 “马来装” 的宽松衣裤,女士则着经典亮丽的马来套装,而且一家人的衣服常常是同一色系,可以很容易辨识出来。
在芽笼士乃的马来文化村和昔日马来皇族居住的甘榜格南这两大马来族群聚居地,斋月时每天晚上入夜以后开始热闹起来,街头摊档也会一直营业至深夜。从手工缝制的传统马来服装和精致坐垫,到物美价廉的波斯地毯和插花摆设,一切过节所需物品应有尽有。不过最吸引人的还是开斋节市集上的马来美食。在开斋节的三天节庆活动中,广受各族喜爱的香甜黄梨挞、椰蓉蒸制并配上黑甜椰糖的碟蒸糕等传统马来糕点最受欢迎。开斋节的正餐也很丰盛,类似华人的年夜饭,各式经典传统菜肴如辣焖牛肉 (Beef Rendang) 、咖喱杂菜 (SayurLodeh) 、马来米粽 (Ketupat) 等充分满足了持斋一月的信徒们营养需求和口舌之欲。新加坡开斋节期间,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引人人胜,是深入体验马来文化传统的最佳时刻。
开斋节的由来
*** 教历10月1日为开斋节。开斋节是全世界 *** 盛大的节日之一。开斋节又叫肉孜节,“肉孜”即“减食”的意思。 据传,早在公元624年, *** 教的创始人 *** 在传教前,为纪念他受 *** *** 之命为“使者”和《古兰经》首次下降,规定每逢 *** 教的九月为“斋月”。按照 *** 教规定,这个月内,除病人、旅行者、孕妇、乳婴和作战士兵外,全世界的 *** 都必须“戒斋”,俗称“把斋”。每天从破晓到日落间,戒除饮食、娱乐和房事。 *** 认为,斋戒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和耐力,使富者“感到饥饿者的愿望,尝到别人的痛苦。”只有夜间才可以吃些简单的饭食。到29日斋月期满时,由阿訇登楼望月,见到月牙即开斋,如果见不到月,则封满30日,次日为开斋节,恢复正常饮食。早在节日到来之前,人们就要粉刷房屋、打扫庭院、理发、洗澡等,不仅要为节日准备吃的,还要忙于赶缝节日的服装。商店里储备了大量的节日货品。一到开斋节,人们一大早就起床作祷告,男女老少沐浴换装,探亲访友。
二、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的区别 开斋节起源
1、古尔邦节是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
2、开斋节,阿拉伯文‘Id al-Fitr的意译,音译“尔德·费图尔”。亦称“肉孜节”或“小节”。与“宰牲节”同为伊斯兰教两大节日。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穆斯林在莱麦丹(第9月)全月斋戒,斋月最后一日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如未见新月,则继续封斋,节期顺延,一般不超过3天。
3、伊斯兰教经典记载,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教前,每逢莱麦丹月都去麦加近邻的希拉山涧沉思默祷。公元610年莱麦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祷时突然接到安拉的启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传递穆斯林过开斋节真主的教诲。后来,先知穆罕默德将这个月定为斋戒月,以示纪念。
与此同时,教法学家解释,“斋戒是为了让有钱人品尝饥渴滋味,以使他们不要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要节衣缩食,省出钱来周济穷人”。
历经1400余年演变,开斋节已成为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净身,到清真寺参加节日宗教聚礼活动外,还要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道“塞俩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来年幸福。
三、开斋节是什么意思
开斋节的意思是:伊斯兰教两大节日之一,由先知穆罕默德创造,时间定于每年伊斯兰教历的10月1日,是全球穆斯林庆祝斋月结束的节日。
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与宰牲节并称为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波斯语称“肉孜节”(Ruzi)。成年男女穆斯林在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俗称“斋月”)封斋1个月,每日自黎明前至日落后,禁绝饮食、房事和一切非礼行为,以省察己躬,洗涤罪过。
根据穆罕默德关于“见新月封斋,见新月开斋”的训谕,每年斋月始于伊斯兰教历9月初新月出现,结束于教历10月初见到新月时为止。
开斋节的主要礼仪有:
1、忙食一物。穆斯林于该日晨礼后速进少许饮食,以示戒满,向真主感恩之意。
2、交纳开斋捐。施舍,或扶助贫困,或交予清真寺。
3、举行会礼。是日上午,穆斯林沐浴盛装,心口默颂赞词,聚集在当地最大的清真寺内举行规模盛大的会礼仪式。
会礼者过多时可移在广场或郊野举行。穆斯林会礼毕互相握手,共诵赞圣词,并互致问候。除以上主要仪式外,穆斯林还要宴会亲友宾客,邻里之间相互馈赠节日食品。有的穆斯林在家诵读《古兰经》,祈求赐福和佑护全家平安;有的游坟诵经悼念亡人。
中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将开斋节视为盛大节日,称之为“大尔德”(即大节日)。新疆地区的各民族穆斯林,称开斋节为“肉孜节”,并称此节为“小尔德”(即小节日)。开斋节已成为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共同的民族节日。
四、肉孜节是什么意思 肉孜节的由来和风俗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肉孜节是什么节日,我也还真的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节日了,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在了解了这个节日之后你会发现这个节日还是非常有故事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肉孜节是什么意思,还有这个肉孜节的由来和风俗,有想知道相关内容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
肉孜节是什么意思
肉孜节其实就是伊斯兰教里经常说的“开斋节”。
开斋节,阿拉伯文‘Idal-Fitr的意译,音译“尔德·费图尔”。亦称“肉孜节”或“小节”。与“宰牲节”同为伊斯兰教两大节日。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穆斯林在莱麦丹(第9月)全月斋戒,斋月最后一日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如未见新月,则继续封斋,节期顺延,一般不超过3天。
当代,此节在历书上有标志。此日穆斯林们穿上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和庆祝活动,恭贺“斋功”胜利完成,互道节日快乐,并馈赠礼品。礼拜仪式规模和气氛均盛于“聚礼”,阿訇应讲经布道。“会礼”后,分头游祖坟,念经文,追悼亡灵。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散子、油香之类食品,赠送他人。每个家庭应在节日开始前向穷人发放开斋布施。
肉孜节的由来
伊斯兰教经典记载,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教前,每逢莱麦丹月都去麦加近邻的希拉山涧沉思默祷。公元610年莱麦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祷时突然接到安拉的启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传递真主的教诲。后来,先知穆罕默德将这个月定为斋戒月,以示纪念。与此同时,教法学家解释,“斋戒是为了让有钱人品尝饥渴滋味,以使他们不要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要节衣缩食,省出钱来周济穷人”。
历经1400余年演变,开斋节已成为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净身,到清真寺参加节日宗教聚礼活动外,还要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道“塞俩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来年幸福。
文献记载,尔德(Eid)这个阿拉伯词语由“阿达”(Aada)这个词演变而来,原意是“返回”,演变为“聚会”,所以,穆斯林将开斋节的礼拜称为“会礼”。
“会礼”是先知穆罕默德生前确定的宗教节日礼仪。根据《圣训》阿纳萨的传述,先知穆罕默德迁徙到麦地那后,发现那里的人继承蒙昧时代习惯,有两个崇拜偶像的民间节会,其场面十分壮观。穆罕默德说:“我来这里时,真主启示我,要我告诉你们,这两个庆祝节会将用新的更好的日子代替:一个是奉献牺牲的日子(宰牲节),一个是结束斋戒的日子(开斋节)。”
伊斯兰学者谢赫·艾哈迈德·巴纳解释说:“这两个日子之所以更好,是因为宰牲节和开斋节是真主降示的启示所规定的合法节日,是真主为他的仆人选择的吉庆日。穆斯林遵守这两个节日,标志着穆斯林五大功修中的两项获得圆满成功。这两个日子,真主给完成朝觐的人和完成一个月斋戒的人无限量恩赐,同时对所有被造物降下了仁慈的恩惠。蒙昧时代的两个节日,人们祈求好天气,好运气。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有理智的人应当思考其中的奥秘。”
从《古兰经》教导中可以看到,穆斯林一年中的这两个“尔德”(节日),的确与任何民族的节日习惯都很不相同。《古兰经》说:“我为每个民族制定一种贡献仪式,让他们有所遵循,绝不是让他们为这事与你争论。你应当召唤众人来崇拜你的主。你确是在正路上的。”
伊斯兰另一经典《圣训》记载,先知为穆斯林指定的节日一共有三个:每星期的主麻(聚礼)和两个一年一度的尔德节(开斋节和宰牲节)。穆斯林在这三个节日里定时“返回”清真寺参加集体礼拜集会,以叩拜和敬畏真主,从而获得真主许多倍的回赐与恩典。穆斯林认为,从真主启示和先知教导而来的任何指示都是完美的引导。两个尔德节和每周主麻的定制遂成为穆斯林完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肉孜节的风俗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费图尔”的意译。新疆地区突厥语系的穆斯林称其为“肉孜节”。“肉孜”是波斯语,意思是“斋戒”。宁夏部分地区的回族穆斯林则称它为“大尔德”;甘肃、青海和东部地区的一些回族穆斯林也称其为“大尔德”。对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但实际就是一次规模盛大、礼义隆重的宗教文化节日,其隆重程度犹如汉族群众的春节,藏族同胞过藏年。开斋节前夕,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穆斯林都要提前赶回家中,与家人共度美好节日。
开斋节一般为期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家家户户都早早起来,打扫室内室外、院内院外、巷道厕所,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成年回族穆斯林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衣服,孩子也都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穆斯林群众聚会的场所清真寺,节日前也要修葺一新,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横标和彩灯,大约到早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有的地方念三遍“随俩”),穆斯林群众携带小毯子或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参加会礼的穆斯林过多(有达万人之多),清真寺容纳不下,就另择一处地势平坦、宽敞干净的场地作为会场。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天房方向叩拜,完成天命拜功。
五、开斋节又叫什么节?人们怎样庆祝古邦节?
开斋节又叫古邦节,此日穆斯林们穿上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和庆祝活动。
开斋节,阿拉伯文‘Id al-Fitr的意译,音译“尔德·费图尔”,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穆斯林在莱麦丹(第9月)全月斋戒,斋月最后一日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如未见新月,则继续封斋,节期顺延,一般不超过3天。
当代,此节在历书上有标志。此日穆斯林们穿上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和庆祝活动,恭贺“斋功”胜利完成,互道节日快乐,并馈赠礼品。
礼拜仪式规模和气氛均盛于“聚礼”,阿訇应讲经布道。“会礼”后,分头游祖坟,念经文,追悼亡灵。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散子、油香之类食品,赠送他人。每个家庭应在节日开始前向穷人发放开斋布施。
扩展资料:
炸油香
开斋节期间,穆斯林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馓子、烹调佳肴、宴请宾客等。这种风俗,追根溯源,其中还有一段传奇故事:相传,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圣人在一次战斗胜利后,凯旋归来时,穆斯林们争先恐后地邀请他到家做客;
可穆罕默德圣人没有到富人家赴宴,却到了一位非常贫困的穆斯林老人家做客,而老人也没有美味佳肴招待穆罕默德圣人,只能端出了油汪汪、香喷喷的“油香”让其品尝,穆罕默德圣人高兴的用右手撕了一块吃了,其余的分给了围观的小孩。
从此穆斯林形成吃油香时用右手撕开吃的习惯。有些地方的穆斯林青年男女还特意选择开斋节期间举行结婚典礼,使自己的婚礼再增添些节日的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