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联解体分裂了多少个国家?
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共和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摩尔多瓦
1991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创始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别洛韦日森林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
苏联解体事件影响:
对于俄罗斯来说(包括除了波罗的海三国外的其他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苏联的解体是民族的灾难。许多地区被抛入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化的加剧破坏了社会的整体性。
国家及其结构和制度极为衰弱。贪污之风盛行。工艺技术、工艺复杂的生产及整个科学学派的丧失使俄罗斯失去参与国际竞争的可能性,俄罗斯被抛到“第三世界国家”的行列中。文化水平受到影响,教育体系和卫生体系遭到破坏。
二、苏联解体后分成了几个国家?
苏联解体后分成了15个国家。各加盟共和国独立时间如下:
1、立陶宛:1990年3月11日;
2、格鲁吉亚:1991年4月9日;
3、爱沙尼亚:1991年8月20日;
4、拉脱维亚:1991年8月21日;
5、亚美尼亚:1991年8月23日;
6、乌克兰:1991年8月24日;
7、白俄罗斯:1991年8月25日;
8、摩尔多瓦:1991年8月27日;
9、阿塞拜疆:1991年8月30日;
10、乌兹别克斯坦:1991年8月31日;
11、吉尔吉斯斯坦:1991年8月31日;
12、塔吉克斯坦:1991年9月9日;
13、土库曼斯坦:1991年10月27日;
14、哈萨克斯坦:1991年12月16日;
15、俄罗斯:1991年12月25日宣布国名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俄罗斯联邦”(1990年6月宣布收复主权)。
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
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
在苏联,“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2、领导人因素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
3、苏共内部的腐败问题
苏共各级干部的特权现象早就存在,二次大战后逐渐形成为特权阶层,享有各种既得利益。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更形成一个个“官僚氏族集团”,这些集团内部儿女联姻,官官相护,贪污渎职,使执政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民心尽失。
4、错误的民族政策
由于历史上传袭下来的民族问题的严重性和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加上苏联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使民族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从而直接导致了最后各加盟共和国纷纷背离苏联而去。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苏联解体
三、前苏联解体后分成了哪几个国家?苏联解体的15个国家分别是?
前苏联解体后分成了哪几个国家?
前苏联解体后分成了15个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达维亚、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塔吉克。
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的事件。
1991年9月6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苏联解体的损失究竟有多大?
超级大国解体后的场景令人震惊。1991年,苏联海军装备了两艘“莫斯科”级航空母舰和四艘“基辅”级航空母舰。此外,还有正在海上测试的“库兹涅佐夫”号和正处于建设阶段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如果苏联没有解体,苏联将拥有至少9艘航空母舰。然而,由于苏联的突然解体,大多数航空母舰的命运要么被封存、转售,要么被拆除。例如,明斯克号航空母舰于1975年下水,从1978年起在太平洋舰队服役。苏联解体后被出售为废铁。此外,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航空母舰是苏联设计和建造的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苏联解体后卖给了美国的一家公司。
经过几次辗转反侧,目前俄罗斯海军只有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正在服役,海军实力大大降低。这只是一艘航空母舰,许多坦克、飞机和船舶因苏联解体而被废铁抛弃在野外,许多航空航天项目被启动。
经济方面,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原本脆弱的经济更加雪上加霜,而叶利钦引入西方的“休克疗法”不仅没有重振经济,反而让俄罗斯的经济到达了崩溃的边缘。1992年至1998年,卢布从1卢布兑换1.5美元,迅速崩盘突破了100卢布兑换1美元。卢布崩盘后,所有俄罗斯人的终生积蓄贬值到1/100,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甚至出现了很多老兵,手中举着年轻时获得的卫国战争勋章向行人兜售,希望能换回点维持生命的食品……
工业方面,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国就开始了分家行动,导致原先完整的工业体系被拆分的七零八落,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工业,但是乌克兰等加盟共和国也继承了相当一部分。
这就导致众多的产业不再完整,好多原来可以建造的东西现在因缺乏零配件而难以生产。比如航母造船厂就在乌克兰,导致俄罗斯失去了航母建造能力。又比如苏联最有名的飞机设计局安东诺夫设计局 ,也分给了乌克兰,但是乌克兰无力将其设计发扬光大,导致现在连研制一款运输机都是个难事,诸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国际地位方面,苏联解体后,继任者俄罗斯失去了苏联过去的辉煌,大国地位直线下降,不再是一个能与美国竞争的超级大国。在最重要的领土方面,1991年,苏联分为东斯拉夫、波罗海、中亚、外高加索和摩尔多瓦15个国家。53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脱离了俄罗斯,是俄罗斯东部最适合发展工农业的优质领土。
这是苏联解体造成的损失,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加上流失的人才、先进的技术和科研成果,损失将更大。因此,普京表示,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四、苏联解体成了几个国家
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
1991年9月6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苏联解体历史背景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此时,苏联的特权阶层羽翼丰满。
据俄罗斯专家估计,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特权阶层发展到50万人-70万人,加上他们的亲属,共有300万人之多,约占全国人口的1.5%。苏联的特权阶层早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贪污腐败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此时,苏联已经积重难返。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
但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同时引发了苏联的特权阶层强烈不满和社会动荡。
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3] 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削弱和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反对派趁势崛起,致使社会动荡日益加剧。
五、苏联解体成几个国家?
苏联解体后为15个国家,分别为: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爱沙尼亚、塔吉克斯坦和拉脱维亚。这些国家中大部分位于东欧,小部分地处北亚。
苏联历史:
成立于1922年,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一个联邦制的社会主义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领土涵盖东欧及北亚的大部分,是当时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也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作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与美国共同构成了当时世界的两极。经漫长的冷战格局,1991年,苏联原加盟国相继宣布独立,12月26日,苏联最高共和国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现俄罗斯联邦作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接受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机构等。
六、苏联解体成哪几个国家呢?
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分别是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苏联解体原因
1991年以来,国内外政治界、学术界许多人士对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和后果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视和研究,已经出版的著述和发表的论文数量浩繁,观点各异。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思想理论上,教条主义禁锢、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
政治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在经济发展上,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义,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
在对外关系上,搞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全面扩军备战,与美国争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实力,等等。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苏联不承认私有财产也不尊重和保护一切私有财产与公民权利,违背了国际历史文明的发展潮流。
至于改革失败的原因,戈尔巴乔夫在2015年归结为两点:一是起步太晚,等到他上台启动实质性改革,对积重难返的苏联模式来说为时已晚;二是急于求成,他推动的改革开始后,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引起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当时苏联社会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