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颜色名称对照表

古代颜色名称对照表如下:

1、“绛、朱、赤、丹、红”

“绛、朱、赤、丹、红”五个词都表示红色,按其由深到浅的不同程度排列,“绛”的程度最深,《说文》:“绛,大赤也。”本义是:“深红色”。“朱”的程度其次,《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本义是:“赤心木”,后用来指“朱色,大红色”。

2,“青、苍、碧、绿、蓝”

“青、苍、碧、绿、蓝”五个词在现代汉语中都是形容词,表示颜色。但在古代汉语中是有区别的。“青”古代和现代都表示“蓝色”,“苍”的本义是“草色”,表示“深蓝色”或“深绿色”,程度最深,“碧”的本义是“青绿色的玉石”,表示“浅蓝色”或“浅绿色”。

古代颜色称谓大全

妃:古同“绯”,粉红色。杨妃色湘妃色粉红皆同义。胭脂:女子装扮时用的胭脂的颜色;国画暗红色颜料。丹:也称朱砂、铅朱、朱色、丹色、比大红活泼。彤:赤色。茜:茜草染的色彩,呈深红色。赫:深红,火红。泛指赤色、火红色。

嫣:鲜艳的红色。炎:引申为红色。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绾:绛色;浅绛色。酡颜:饮酒脸红的样子。亦泛指脸红色。橙:柑橘的黄色。缃:浅黄色。

二、古代十二种颜色雅称

古代对颜色的雅称有以下:

一、对红色的称呼:粉红,即浅红色,别称:妃色、杨妃色、湘妃色;妃红色;桃红;海棠红,即淡紫红色、较桃红色深一些,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色。

二、对黄色的称呼:姜黄色,缃色;橙色;茶色。

三、对褐深色的称呼:深棕色称棕黑;红褐色称棕红;浅褐色称棕黄;红色、赤红色称为赭色。

四、对青色的称呼:碧绿;鲜艳的青蓝色叫青碧;翡翠鸟羽毛的青绿色或者翡翠宝石的颜色称为翡翠色;鸭卵青;深灰绿色为蟹壳青;鸦青。

三、古代的颜色都叫什么名字?

古代颜色称谓大全

妃:古同“绯”,粉红色。杨妃色湘妃色粉红皆同义。

胭脂:1,女子装扮时用的胭脂的颜色。2,国画暗红色颜料。

丹:也称朱砂、铅朱、朱色、丹色、比大红活泼。

彤:赤色

茜:茜草染的色彩,呈深红色

赫:深红,火红。泛指赤色、火红色。

嫣:鲜艳的红色

炎:引申为红色。

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绾:绛色;浅绛色。

酡颜:饮酒脸红的样子。亦泛指脸红色

橙:柑橘的黄色。

缃:浅黄色。

昏:形容天色、灯光等呈幽暗的黄色

栌:一种落叶灌木,花黄绿色,叶子秋天变成红色。木材黄色可做染料。

秋:1,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2,古以秋为金,其色白,故代指白色。

柳:像柳树芽那样的浅黄色

沈:深绿

碧:鲜艳的青绿色

翠:1,翡翠鸟羽毛的青绿色。2,翡翠宝石的颜色。

缥:绿色而微白

艾:艾草的颜色。偏苍白的绿色。

靛:也叫“蓝靛”。用蓼蓝叶泡水调和与石灰沉淀所得的蓝色染料。呈深蓝绿色。藏:蓝而近黑

藏:蓝里略透红色

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

绀:纯度较低的深紫色

苍:即各种颜色掺入黑色后的颜色,如苍翠、苍黄、苍青、苍黑、苍白

缟:白色

素:白色,无色

霜:白霜的颜色。

莹:晶莹洁白

玄:赤黑色,黑中带红的颜色,又泛指黑色

缁:帛黑色

黧:黑中带黄的颜色

黎:黑中带黄似黎草色

黝:本义为淡黑色或微青黑色。

黯:深黑色、泛指黑色

四、中国古代对颜色都是怎样称呼的

一、对红色的称呼

粉红,即浅红色。别称:妃色、杨妃色、湘妃色、;妃红色:古同“绯”,粉红色。杨妃色 、湘妃色与粉红皆同义。

桃红,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海棠红,淡紫红色、较桃红色深一些,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色。

二、对黄色的称呼

姜黄色:姜黄是中药名。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又指人脸色不正,呈黄白色。缃色:浅黄色。

橙色:界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混合色。茶色:一种比栗色稍红的棕橙色至浅棕色。

三、对褐深色的称呼

棕黑:深棕色;棕红:红褐色。;棕黄:浅褐色。赭:赤红如赭土的颜料,古人用以饰面

赭色:红色、赤红色。

四、对青色的称呼

碧绿:鲜艳的青绿色;青碧:鲜艳的青蓝色;翡翠色:翡翠鸟羽毛的青绿色或者翡翠宝石的颜色。

鸭卵青:淡青灰色,极淡的青绿色;蟹壳青:深灰绿色;鸦青:鸦羽的颜色。即黑而带有紫绿光的颜色。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色彩

鸭卵青:也称鸭蛋青,中国传统色彩名词,指淡青灰色,极淡的青绿色。

碧绿:词语释碧绿,汉语词语,通常是指清澈、通透、呈绿色。也指翡翠的绿色之一。

古代色彩寓意

色彩可以指事物表面所呈现的颜色,也可以指一种思想倾向和某种情调,同时色彩表达着人们的信念、期望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测。“色彩就是个性”、“色彩就是思想”。

传统色彩是带有中国传统韵味的文化象征,中国固有的包含建筑、服饰、绘画、雕刻、瓷器、漆器、剪纸等在内的传统色彩艺术,使之了解传统色彩知识,感受传统色彩之美。

绯红 (一种颜色):绯红,中国传统色彩名称,红色的一种,艳丽的深红、鲜红、通红、深红色 。绯红色英文之语源是从梵语krmi-ja得来,“由虫生产的红色染料”的意思。

绯红的文献出处

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又寄百尺彩,绯红相盛衰。”

《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万雪斋听了,脸就绯红。”

在自然世界认为命名的动植物也多采用本身颜色命名。

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鸭卵青、绯红

古代颜色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