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古诗 文秀的意思 端午文秀意思

文秀的《端午》的意思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笑楚江空渺渺 ,

不能洗得直臣冤。

诗人简介:无。大概距今1300年。

的大意思: 端午节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为什么而设立的?只是民传说,是为了念爱国诗人屈原。于是我站在楚江上追思,眼前一片烟泼浩淼,空空荡荡,我轻蔑地笑了,为什么如此宽阔大江,就不能包

唐代文秀的诗《端午》的翻译

端午这节日是谁第一

端午 唐 文秀 这首古诗的寓意是什么?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投江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即这首古诗的寓意):尽管人百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单地洗干净的。

端午

朝代:唐代

作者:文秀

原文:

节分端午谁言,万古传闻

端午的诗意。(文秀)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

笑楚江空渺渺 ,

不能洗得直臣冤。

诗人简介:无。大概距今1300年。

的大意思: 端午节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为什么而设立的?只是民传说,是为了念爱国诗人屈原。于是我站在楚江上追思,眼前一片烟泼浩淼,空空荡荡,我轻蔑地笑了,为什么如此宽阔大江,就不能包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同事风雨同舟的句子 形容风雨同舟的句子 下一篇:谁为表予心 打一动物 谁为后来者打一动物

唐代文秀《端午》赏析!!!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

堪笑楚江空渺渺 ,

不能洗得直臣冤。

诗人简介:无。大概距今1300年。

诗的大概意思:

端午节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为什么而设立的?只是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于是我站在江上追思,

端午 古诗词 解释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能洗得臣冤。

【注释】

①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自:自从。

②屈原(前340—前278):中早浪漫义诗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名平,字原。因贵妃郑袖、尹子兰、大夫靳尚等诋毁排挤,被贬黜流放。楚败于秦,郢都失陷后,自罗江。相传端午节习梗就是源自对屈原的纪念。

③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此处指汨罗江。

④直臣:直之臣,处指屈原。

译文:

节气中端午节的来历是因谁开始,自古以来传闻是为纪念屈原。

只能嘲楚江尽管空阔浩渺,也不能洗刷尽忠臣的冤情。

【简释】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首绝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

唐代诗人文秀简介及其《端午》解析

文秀,诗僧。昭宗时居长安,为文章供奉。与郑谷、齐为友。曾游南五台。事迹见卷七四、《唐才子传》卷三。《全唐诗》存诗1首。另《绣万花谷后集》卷四存文秀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直臣冤。

赏析

唐代诗人文秀在其《端午》诗中,一方面表达了对屈原的同情,同时更重要的是对那些昏君奸臣的抨和鞭挞:“节分端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

堪笑楚江空渺渺 ,

不能

《端午》 文秀 赏析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屈原 。

堪笑楚空渺 ,

不能洗得直臣冤。

诗人简介:无。概距今1300年。

诗的大概意思:

端节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为什么而设立的?只是民间传说,是了纪念爱诗人屈原。于是站在楚江上追思,眼前一片烟泼浩淼,空空荡荡,我轻蔑地笑了,为什么如此宽阔的大江,就不能包容一颗爱国的心,不能为敢于说真

端午唐文秀拼音版

duān wǔ

《端午》

táng wén xiù

唐 文秀

jié fēn duān wǔ zì shuí yán , wàn gǔ chuán wén wéi qū yuán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kān xiào chǔ jiāng kōng miǎo miǎo , bù néng xǐ dé zhí chén yuān 。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同事风雨同舟的句子 形容风雨同舟的句子 下一篇:谁为表予心 打一动物 谁为后来者打一动物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翻译

1. 端午节诗句怎么说

端阳或端午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

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

却疑账主怕灵符。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 有关端午节的诗句带译文、图片

喜迁莺 (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喜迁莺 (宋·黄裳)

(1)梅霖:梅雨。这三句意谓,梅雨刚刚停歇,正是深红色的石榴花争开的时节。写时令之美。

(2)角黍:粽子,因以芦叶裹成角状,故名。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香蒲:草名,可供食用。金玉:极言其精致、珍贵。玳筵:以玳瑁装饰坐具的宴席。这几句写宴会之盛。

(3)斗巧:比赛技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玉腕:雪白的手腕,指代女子。彩丝双结:把彩丝连结在手腕上。《荆楚岁时记》:“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两句意谓青年男女用五彩丝缠了手臂在一起斗草游戏。

(4)舣彩舫:把彩船停靠在岸边,舣船拢岸。两两:一双双,一对对。

(5)喧雷:喧响声如雷。方彻:才完结。

(6)高揭:高高掀起,指日暮仍有人观竞渡。

(7)钩:形容新月如钩。

此词上片先写端午自然风光,接着铺述种种风俗:尝角黍、品香蒲、戏斗草、结彩丝,而竞龙舟是其中最盛大的习俗。全词有点有面,有叙有议,声与色齐作,景与情交融。音节浏亮,造语清圆,色泽艳丽,感情欢快,仿佛一幅太平治世的端午风俗画。

3. 急需关于端午的诗句要有字词翻译和赏析要4首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

可笑汩罗空自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物是人非,孩提时代盼望端午的心情早已不再。但那淡淡的粽叶和艾蒿的清香,依然使人浮想联翩。忽然想起唐人殷尧藩关于端午的那首诗:“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诗人的意境,不经岁月沧桑的洗礼,恐怕是很难体会得到的。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4. 端午节古诗的翻译与鉴赏

《午日观竞渡》

明代: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翻译:

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在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鉴赏:

《午日观竞渡》是明代边贡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从端午节期间戏水,赛龙舟的风俗开始写起,触景生情,表明了对屈原的思念,对异乡的端午风俗的赞同,在闲暇的日子里总会有一丝丝闲愁。这首诗沉稳平淡,风格朴质,包含着诗人对爱国民众英雄的崇敬心情。

5. 端午节的诗怎么写

《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端午》【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浣溪沙》【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6. 有关端午节的英语诗句

Clothing is also the official name,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Enrong.

Wind of Ge with fine, light snow, Hong Luo stack.

- Tang Du Fu's "Dragon Boat Festival Day gift clothes "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

7. 端午节诗句 苏轼

原文: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注释: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⑵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

⑶碧纨(wàn):绿色薄绸。

⑷芳兰:芳香的兰花。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

⑸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杜牧《阿房宫赋》:“弃脂水也”。

⑹“小符”句: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云鬟(huán):女子的发髻。

译文: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端午,是时,东坡被惠州已是第二个年头了,在端午节这个团聚的日子里,想到自己的侍妾朝云,于是作此词送给她。

赏析: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于朝云来说,最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社会。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

8. 急需一篇描写端午节的英文诗歌

Dragon Boat Festival to remember

Back to the home to eat dumplings

Back to hanging in front of the iris

Aixiang飘满Back to the urban-rural

Qu Yuan's jump back to the hop

Back to poetry itself,

A stop at the river in Hunan Province

China has run through everyone's mind

Whether salvage, search no matter whether

Dragon again soon, it was

Time of a shuttle

Dragon Boat Festival, Chinese people

Spontaneous festival

Thousands of years to salvage

Exist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More important than anything else should have a profound

The subject of a great

A great figure

Question and a painful end

Asked by a stone and a

Search head

Riverside has been standing

汩罗River, a permanent flow of

The glory of poetry and dreams of the river

端午 古文翻译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这天,人们就用艾草编出一个假人,并用蒲棒削尖成剑形,挂在门上用来驱鬼镇宅。焚烧香草,喝雄黄酒以为驱邪怯病。大家又吃粽子,聚在一起赛龙舟。据说这些习俗是为了祭奠屈原。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文采卓然,引起同僚的嫉妒排挤,于是在泊罗江投水自尽。后人们赛龙舟就是为了招屈原的魂魄。吃粽子并将粽子扔进江中也是为了祭奠屈原。粽子是用箬竹叶包裹糯米,然后用五彩线绑缚二制成的一种食品。箬竹叶与五彩线是蛟龙所害怕的,粽子投入水中蛟龙不敢吃掉。

以上的这些习俗,虽然不是一定要掌握的知识,但也是关心风土人情的学者应该知道的学问。

浣溪沙端午原文及翻译

浣溪沙端午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诗:

浣溪沙·端午

作者: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二、译文: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浣溪沙·端午》古诗介绍:

《浣溪沙·端午》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全词采用对偶句式,从中能依稀看到一直尽职尽忠地陪伴在词人左右的侍妾朝云的影子。

端午节古诗的翻译与鉴赏?

《和端午》 宋代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译文

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

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注释

竞渡:赛龙舟。

讵(jù):岂,表示反问。

殒(yǔn ):死亡。

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

《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隆基《端午》原文及翻译赏析

端午原文: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注释

1)盐梅——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2)曲糵——亦作「曲蘖」。亦作「 曲孽 」。亦作「曲蘖」。 指酒曲。《书·说命下》:「若作酒醴,尔惟曲糵。」 汉 王充 《论衡·率性》:「酒之泊厚,同一曲蘖。」 宋 苏轼 《盐官大悲阁记》:「秫稻以为酒,曲糵以作之。」指酒。《宋书·颜延之传》:「交游阘茸,沉迷曲糵。」有时也指酒税。3)缕(lǚ)——凡指线状物。4)槿——木名,即木槿[rose of Sharon]。锦葵科,落叶灌木。夏秋开花,花有白、紫、红诸色,朝开暮闭,栽培供观赏,兼作绿篱。花、皮可入药。茎的纤维可造纸「颜如花落槿,鬓似雪飘蓬。」—— 五代 ·张正见《白头吟》5)贻厥——贻:赠给;遗留。厥,文言代词、助词或副词,相当于「其」或「之」。6)昆芳—— 昆,指后代、子孙。昆芳,后代有美好的名声。

诗词作品: 端午 诗词作者:【 唐代 】 李隆基 诗词归类: 【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