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其实电是一直存在的,比如说闪电、静电,所以我们不能说电是谁发明的,而应该是电是谁发现的。最早提出电这个概念的是公元前五六百年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
一说,泰勒斯这个人闲着没事,拿家里的琥珀棒蹭家里的小猫。蹭着蹭着发现,琥珀棒把小猫的毛吸起来了,还能吸起来羽毛。搁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是静电反映,可当时没有这个条件,泰勒斯以为这是和磁铁一个原理呢。他把这种不可理解的力量叫做“电”。
又说公元前600年左右,股袭来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贵族富人喜欢穿丝绸、佩戴琥珀做的首饰。但即便是出门前擦拭的干干净净的琥珀,也会很快吸上一层灰。许多人都发现了这种现象,但一时无解。这个时候泰勒斯研究了这个神奇的现象,经过仔细观察和思索,他发现挂载脖颈上的琥珀项链在人走路的时候会与衣服产生摩擦,从而吸引灰尘、绒毛等细小物体。于是,就将这种不可理解的力量叫做“电”。
又过了2000多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御医发现电和磁是两码事,于1600年出书,即传世名著《论磁》,其中举例说除了琥珀,许多东西摩擦后都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而磁铁是不用摩擦的,所以磁和电是两码事。
而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电,直到1752年,富兰克林才出现,做了风筝实验,而后发明了避雷针。
1821年,法拉第发明电动机,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电动机的鼻祖。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能产生连续电流的发电机。
电是谁发现的 电是怎样被发现的
1、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最先发现电。
2、1732年,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人为规定的),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
3、富兰克林做了多次实验,并首次提出了电流的概念。富兰克林的这一说法,在当时确实能够比较圆满地解释一些电的现象,但对于电的本质的认识与我们的两个物体互相磨擦时,容易移动的恰恰是带负电的电子的看法却是相反。
4、1752年,他提出了风筝实验(据传,没有实际证据证明富兰克林做过此类实验)。其他科学家在实验中,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证明了空中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后来他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5、富兰克林让别人做了多次实验,进一步揭示了电的性质,并提出了电流这一术语。富兰克林对电学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通过设计1752年著名的风筝实验,捕捉天电,证明天空的闪电和地面上的电是一回事。
6、科学家用金属丝把一个很大的风筝放到云层里去。金属丝的下端接了一段绳子,另在金属丝上还挂了一串钥匙。当时富兰克林一手拉住绳子,用另一手轻轻触及钥匙。于是科学家立即感到一阵猛烈的冲击(电击),同时还看到手指和钥匙之间产生了小火花。而且科学家的手被弹开了,这个实验表明:被雨水湿透了的风筝的金属线变成了导体,把空中闪电的电荷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一年后富兰克林总结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避雷针。
电是哪一年发明的?
电是自然现象,在古代人们是通过‘闪电’发现它的存在的。在古代中国,古人认为电的现象是阴气与阳气相激而生成的,《说文解字》有“电,阴阳激耀也,从雨从申”。《字汇》有“雷从回,电从申。阴阳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为电”。在古籍《论衡》(Lun Heng,约公元一世纪,即东汉时期)一书中曾有关于静电的记载,当琥珀或玳瑁经摩擦后,便能吸引轻小物体,也记述了以丝绸摩擦起电的现象,但古代中国对于电并没有太多了解。 西元前600年左右,希腊的哲学家‘泰利斯’(Thales,640-546B.C.)就知道琥珀的摩擦会吸引绒毛或木屑,这种现象称为静电(static electricITy)。而英文中的电(Electricity)在古希腊文的意思就是“琥珀”(amber)。希腊文的静电为(elektron) ,产生静电有几种现象: ①接触分离电: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化学势能,接触产生静电。②摩擦带电③剥离带电:物质原有的电荷平衡被打破,两边带上相反的电荷,同种物质的剥离和不同物质间的剥离者会产生静电④断裂带电:原有的能量平衡被打破导致两面相反电荷⑤传导带电导体的静电通过接地或电位连接即可消除⑥感应带电:带电体产生电场,电场中的导体因电荷转移而带电。 1603 英国 吉伯特(William Gilbert,1603-1640)指出地球为一大磁铁。并以希腊语定义「electron」(电子)一词。 1660 德国 朱利克( Ott von Guerick,1602-1686)制造摩擦起电机。 1703 荷兰商人从塞伦岛将加热后能产生电的石头带到日本。 1729 英国 格雷(Gray,-1736)认为物质可分导体与绝缘体。 1732 美国 富兰克林主张电为一流体说。 1733 法国 迪非(Deffe, 1698-1739)发现正负电并提出电为二流体说。 1744 荷兰 莫欣普克(Pieter von Musschenbroek)发明来顿瓶。 1752 美国 富兰克林(Franklin,1706-1790)用风筝实验,证明雷和摩擦电性质相同,因而发明避雷针。 1753 英国 约翰(John Canton,1718-1772)发现静感应装置,向皇家协会报告静电感应。 1772 意大利 加凡尼(Galvani,1737-1798)提出带电体间的平方反比定律、介电常数概念。 1775 意大利 伏特设计起电盘。 1779 法国 库仑提出摩擦定律。 1780 意大利 加凡尼(Galvani,1737-1798)发现两种不同金属相碰会产生,并称为动物电。 1785 法国 库仑(Columb,1736-1806)发现带电体相互间之静电平方反比定律及磁极间之磁力,是为所谓之库仑定律。 1799 意大利 伏特(Volta,1745-1827)发明电堆及电池。 1800 意大利 伏特在英国皇家协会发表关於伏打电池的论文。 编辑本段近代研究 18世纪时西方开始探索电的种种现象。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人为规定的),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 富兰克林做了多次实验,并首次提出了电流的概念,1752年,他在一个风筝实验中,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证明了空中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 1821年英国人‘法拉第’完成了一项重大的电发明。在这两年之前,奥斯特已发现如果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它附近的普通罗盘的磁针就会发生偏移。法拉第从中得到启发,认为假如磁铁固定,线圈就可能会运动。根据这种设想,他成功地发明了一种简单的装置。在装置内,只要有电流通过线路,线路就会绕着一块磁铁不停地转动。事实上法拉第发明的是第一台电动机,是第一台使用电流将物体运动的装置。虽然装置简陋,但它却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电动机的祖先。 1831年,法拉第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第一台发电机。他发现第一块磁铁穿过一个闭合线路时,线路内就会有电流产生,这个效应叫电磁感应。一般认为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是他的一项最伟大的贡献。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Siemens)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工业用发电机。
人类是什么时候发现电的?
电是一种自然存在的,不是发明的.
至于发现,下面回答:
远在2500多年前,古希腊人就发现用毛皮磨擦过的琥珀能吸引一些像绒毛、麦杆等一些轻小的东西,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作“电”.
公元1600年,英国医生吉尔伯特(1544~1603)做了多年的实验,发现了“电力”,“电吸引”等许多现象,并最先使用了“电力”、“电吸引”等专用术语,因此许多人称他是电学研究之父.在吉尔伯特之后的200年中,又有很多人做过多次试验,不断地积累对电的现象的认识.1734年法国人杜伐发现了同号电相互排斥、异号电相互吸引的现象.1745,普鲁士(德国的前身)的一位副主教克莱斯特在实验中发现了放电现象.
18世纪中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大电学家富兰克林又做了多次实验,进一步揭示了电的性质,并提出了电流这一术语.他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的物体之中.如果一个物体得到了比它正常的份量更多的电,它就被称之为带正电(或“阳电”);如果一个物体少于它正常份量的电,它就被称之为带负电(或“阴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富兰克林的这一说法,在当时确实能够比较圆满地解释一些电的现象,但对于电的本质的认识与我们现在的“两个物体互相磨擦时,容易移动的恰恰是带负电的电子”的看法却是相反. 富兰克林对电学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通过1752年著名的风筝实验,“捕捉天电”,证明天空的闪电和地面上的电是一回事.他用金属丝把一个很大的风筝放到云层里去.金属丝的下端接了一段绳子,另在金属丝上还挂了一串钥匙.当时富兰克林一手拉住绳子,用另一手轻轻触及钥匙.于是他立即感到一阵猛烈的冲击(电击),同时还看到手指和钥匙之间产生了小火花.这个实验表明:被雨水湿透了的风筝的金属线变成了导体,把空中闪电的电荷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一年后富兰克林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避雷针.
电流现象的研究,对于人们深入研究电学和电磁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最早开始电流研究的是意大利的解剖学教授伽伐尼(1737-1798).伽伐尼的发现源自于1780年的一次极为普通的闪电现象.闪电使伽伐尼解剖室内桌子上与钳子和镊子环连接触的一只青蛙腿发生痉挛现象.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没有放弃对这个“偶然”的奇怪现象的研究.他花费了整整12年的时间,研究象青蛙腿这种肌肉运动中的电气作用.最后,他发现如果使神经和肌肉同两种不同的金属(例如铜丝和铁丝)接触,青蛙腿就会发生痉挛.这种现象是在一种电流回路中产生的现象.但是,伽伐尼对这种电流现象的产生原因仍然未能回答,他认为蛙腿的痉挛现象是“动物电”的表现,由金属丝构成的回路只是一个放电回路.
伽伐尼的看法在当时的科学界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是,另一位意大利科学家伏打(1745~1827)不同意伽伐尼的看法,他认为电存在于金属之中,而不是存在于肌肉中,两种明显不同的意见引起了科学界的争论,并使科学界分成两大派.
1800年春季,有关电流起因的争论有了进一步的突破.伏打发明了著名的“伏打电池”.这种电池是由一系列圆形锌片和银片相互交迭而成的装置,在每一对银片和锌片之间,用一种在盐水或其他导电溶液中浸过的纸板隔开.银片和锌片是两种不同的金属,盐水或其他导电溶液作为电解液,它们构成了电流回路.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电池,是由很多银锌电池连接而成的电池组.但在当时,伏打能发明这种电池确是很不容易的.
伏打电池的发明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可以人为控制的持续电流,为今后电流现象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电流效应的应用打开了前景,并很快成为进行电磁学和化学研究的有力工具.
电的发明
电的发明者是法拉第,在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而且还找到了制作交流电的方法,不久后,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连续产生电流的电动机。后来,各国的科学家又通过法拉第的电动机原理制作出了其他的电动机。
虽然电是法拉第发明的,但电最早出现的时间并不是1831年,而是公元前600年左右。当时,古希腊人发现树脂与毛皮发生摩擦后会产生一种吸引力,虽然当时也被称作是电,但实际上则是静电。后来,有研究人员在古罗马遗址发现了装有铜片的盆,研究人员普遍认为,这可能是最早的电池。到了17世纪,电更是非常普遍,不仅有了区分正负电流的方法,而且还有了绝缘材料。后来,又有几位科学家在书中提到了电,这让人们对电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并开始寻找和发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