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是怎么降雪的?

现在常用碘化银来人工降雪碘化银是一种黄颜色的化学结晶体,平时作为照相材料里的感光剂使用。碘化银的晶体与雪晶的六角形单体尺寸非常相似,它们单体里的原子排列也十分近似,两者的晶格间距也很接近(碘化银是4.58埃,雪晶是4.52埃)。因此,把碘化银微粒撒在降水能力较差的云层里,使它“冒名”顶替雪晶,便能让云中的水汽和小水滴在“冒名”的晶体上凝华结晶,变成雪花。

使用大炮,把化学药品装在炮弹里,然后用大炮发射到云层里去的。不过这种方法喷撒不均匀,药品浪费较大,增加了人工降雪的成本。还有人把它们装在土火箭里,让火箭飞到云里去喷撒。 一般来说,人工降雪比人工降雨的成功率更大。人工降雨可以增加大约20%的雨量,而在高山高寒地区,人工降雪却能增加30~40%的降水量。这是因为高山高寒地区,温度低,水汽容易达到饱和状态,同时,雪晶比雨滴更容易形成。只要人工给大气增加一些结晶核,比较容易促进降雪。望采纳,谢谢!

二、人工降雪的过程是什么?

碘化银与人工降雨

大家知道,有雨必先有云,但是有云不一定有雨。自然界过冷云降雨(或雪)是

由于云中除小水滴外,还有足够的冰晶——饱和水汽或过冷却水滴在冰核(不溶于

水的尘粒)作用下凝华或冻结而形成的冰相胚胎。过冷云中水滴的水分子会不断蒸

发并凝华到冰晶上,冰晶不断长大以致下落为雪,如果云下气温高于0

℃,它们就

会融化成雨。如果自然界这种云雾中缺少足够的冰晶,因云中水滴十分细小,能够

长期稳定地在空气中悬浮而降不下来,于是就只有云而无雨。这时候如果向这种云

雾中播洒碘化银粒子,则能产生很多冰晶,云中水滴上的水分经蒸发、凝华迅速转

化到这些人工冰晶上,使冰晶很快长大产生降雪,如果地面气温较高,雪降落过程

中边融化边碰撞合并为水滴,最终成为降雨。这就是人工降雨。

碘化银在人工降雨中所起的作用在气象学上称作冷云催化。碘化银只要受热后

就会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只有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的碘化银粒

子。1

g碘化银可以形成几十万亿个微粒。这些微粒会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在冷云

中产生几万亿到上百亿个冰晶。因此,用碘化银催化降雨不需飞机,设备简单、用

量很少,费用低廉,可以大面积推广。

除了人工降水(雨、雪)外,碘化银还可以用于人工消云雾、消闪电、削弱台

风、抑制冰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