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遗址

阿房宫是秦王朝的巨大宫殿,遗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始建于公元前212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座大土台基,周长约310米,高约20米,全用夯土筑起,当地人称为“始皇上天台”。阿房村西南附近,夯土迤逦不断,形成一长方形台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当地称为“郿坞岭”。这两处地方是阿房宫遗址内最显著的建筑遗迹。

我觉得以前肯定还是存在的,要不这么多记载

阿房宫遗址的介绍

阿房宫是秦王朝的巨大宫殿,遗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始建于公元前212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力日益强盛,国都咸阳人口增多。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座前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可见阿房宫确为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

阿房宫遗址的旅游景点

阿房宫开始建造的时间司马迁有两个说法。《史记·表第三》载:「二十八,为阿房宫。」但同书的《秦始皇本纪》却记为秦始皇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12年,多数人把後者当作阿房宫的始建时间。很可能的情况是秦始皇意欲新建朝宫的时间要稍早些,其间酝酿和规划用去几年。

阿房宫按规划有规模施工的时间前後是2年7个月。公元前212年,秦朝修筑并开通了直道;又徵集隐官刑徒70馀万人,分别修建秦始皇陵和阿房宫。两年之後,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病逝,九月被埋葬在骊山,因集中人力覆土需要,遂将阿房宫建设工地上的劳力徵调到骊山园。第二年即四月复建阿房宫,但当年冬天(前209年),数十万起义军汹涌而至,修建队伍被迫停止。除去因覆土骊山暂停的7个月,共施工了2年7个月。 磁石门为秦阿房宫门阙之一。秦阿房宫的建筑以磁石为门,一是为防止行刺者,以磁石的吸铁作用,使隐甲怀刃者在入门时不能通过,从而保卫皇帝的安全;二是为了向“四夷朝者”显示秦阿房宫前殿的神奇作用,令其惊恐却步。

磁石门的准确位置,历来说法不一。《三辅旧事》指为阿房宫的北阙门,《雍录》指为阿房宫的西门,《三辅黄图》指为阿房宫前殿之门。其位置据《西安地方志丛书·汉代长安词典》载:“磁石门遗址在今咸阳东南的双楼村(今三桥镇双楼寺)。”90年代,在三桥镇阿房宫殿遗址北面(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技术学院院内)发现夯土层,文物部门推测此处可能是秦磁石门遗址,并设有磁石门遗址的保护标志。 在前殿东北200米处有一“北司”建筑遗址,发现排列有序的大型石柱础和绳纹瓦片,瓦片上有“北司”、“左宫”、“右宫”、“宫甲”等小篆文字。

在今阿房宫村北高窑村发现秦代麻点纹板瓦、筒瓦、云纹瓦当等建筑材料和著名的高奴禾石铜权。

前殿正北约1公里的小苏村,发现铜建筑构件6件。一件可能是铜柱础,一件是门砧,一件是户枢,其他3件都是作加固木质梁柱用的。

前殿北约3公里的后围寨村北有一高台建筑遗址。出土有用花纹空心砖砌筑的踏步和排列有序的柱础石、五角陶质水道,也应为一宫殿基址。

阿房宫遗址在哪里

阿房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阿房村,遗址管理面积约12.5平方千米,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后因秦朝灭亡(前206年),阿房宫并未完全建成。阿房宫遗址是秦始皇至秦二世时期拟在原战国、秦上林苑中营造的大型宫殿建筑遗址,包括前殿基址以及周边分布的上林苑一至六号、好汉庙等夯土建筑基址。

由于都城咸阳宫人数增多,先王之宫廷狭小,在渭河以南上林苑原基础上大兴土木,广征声色,营建离宫别馆,是谓“阿房”。

1994年,西安市文物部门大致划定了阿房宫遗址的范围:东至氵皂河、西至纪阳寨、南至和平村,北至三桥镇,面积10.89平方千米。包括阿房宫前殿基址以及周边分布的上林苑一至六号、好汉庙等夯土建筑基址。

2002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筹建并成立了阿房宫考古工作队。

拓展一下:阿房宫遗址历史文物

瓦当

板瓦表面均为细密交错绳纹;筒瓦表面均为细绳纹,内面为麻点纹(有的筒瓦内面还有不规则的凸棱或凹痕),泥条盘筑痕迹显著。出土葵纹、连云纹、蘑菇形纹等瓦当纹饰较浅,有的当面纹饰外没有凸弦纹,瓦当背面凹凸不平,绳切痕迹清晰。

陶水管道

2006年出土于秦阿房宫前殿基址东北约500米处的战国秦上林苑五号建筑遗址中。两组排水管道,每一组皆由三条圆筒形陶水管套接而成,水管道横剖面呈“品”字形,即下层铺设两条,上层铺设一条。陶水管道单节长0.57-0.58米,一端粗、一端细,粗端直径0.32米、细端直径0.23米,壁厚0.08-0.1米,外表饰绳纹、内壁为麻点纹、泥条盘筑。

《西安·未央区·阿房宫遗址》陕西名胜简介

《西安·未央区·阿房宫遗址》陕西名胜简介

在西安市未央区阿房村附近一带。阿房宫遗址,是秦代阿房宫前殿的所在地。其遗址保护范围:(一)北至车掌村,东至河岸,南至上天台300米,西至车掌村西200米。(二)北至古城村,东至巨家庄东之上天台,西至吴村,南至上堡子村。经过普查、调查和新探,保护范围广达10平方公里。

秦阿房宫始建于秦始皇嬴政三十五年(前212年),征发了67万人,在渭河以南,俗称郿邬岭的地方,营造朝宫。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帝在世时只建起前殿一座,东西三千尺,南北五十丈,庭中可容万人,宫前12个铜人,各重20万斤,这是始皇收缴全国兵器销铸之,以防反秦。据《通鉴辑览》记载,“始皇三十五年,营朝宫,作前殿阿房”。该书注释记载,“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山巅以为阙,复道渡渭,属之咸阳”。据《三辅黄图》记载,“阿房前殿,以木兰为梁,以磁石为门”。

始皇帝暴病崩沙丘,胡亥登基,继续修建阿房宫。据《通鉴辑览》所记,“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复作阿房宫”。因工程浩大,直到刘邦入关秦亡,还未完成其工程,故未正式命名。时人因其前殿所在的地名为阿房,即称之为阿房宫。《三辅黄图》云,“阿房宫亦曰阿城”。颜师古注云“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旁”,古汉语音义中“房”、“旁”相通。据《三辅旧事》所记,“阿房宫东西三里,南北五里,庭中可受十万人,车行酒,骑行炙,千人唱,万人和。其外有城名阿城,东西北三面有墙,南面无墙”。

项羽入关,杀了秦王子婴,烧了阿房宫,大火三月未熄,这便是《阿房宫赋》中所述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据《历代通鉴辑览》记载,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项籍破函谷关入咸阳,杀子婴,烧宫室”。自此以后,宏伟豪华之阿房宫,成为废墟。

现在,这里还遗有许多秦迹,阿房村南有一大土台,夯土筑起,周长310米,高20米许,当地人称之为“上天台”;村西南另有一夯土台基,高7米许,长1000米许,还有一处面积广达26万平方米的“郿坞岭”土台,这些都是阿房宫范围内最显著的建筑遗址。近年,在文物普探中又有新发现:前殿南侧有一广场(在长安区纪杨乡还有新探建筑遗址),现残存长770米,宽5米,广场南沿有四条道路向南延伸,专家们认为,这一重要发现,有助于今人对古代宫苑建筑布局,尤其是对阿房宫的建筑布局,有新的认识和研究。新近又由武警工程学院出资对磁石门(又曰却胡门,为阿房宫北阙门)遗址进行了修葺。此外,近年还成立了“阿房宫遗址保管所”,以加强对遗址的保护;在前殿遗址前,修了一条长400米,宽15米的通道,以便于参观,同时将遗址内开挖的窑洞予以填补,栽了必要的护林和保护石碑。

1999年在这里建成占地1000多亩的艺术人文景点“阿房宫”,有大宫门,磁石门,前殿、兰池宫、微缩成墙东市、西市上天台、上林苑、六国宫、漆河、卧桥、长廊等仿古现代景观、让游人品味秦文化的感受。

阿房宫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房宫遗址在哪里?

阿房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阿房村 ,遗址管理面积约12.5平方千米 ,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后因秦朝灭亡(前206年),阿房宫并未完全建成 。

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王寺街道。

徕冄195头6年,阿条房宫遗址被陕西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03月04日,阿房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阿房宫遗址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属于世界奇迹。2012年,《阿房宫遗址保护规划》经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其中2.3平方公里的核心保护区建设成国家级的考古遗址公园。

阿房宫又称阿城,阿房宫前殿遗址建在一条古代河沟上,这是秦朝帝都咸阳以阿房宫、沣峪口为中轴线的佐证。

长期以来,专家认为阿房宫选址与汉代未央宫、唐代大明宫等宫殿一样都位于高地之上,但2015年,在阿房宫遗址发现了古河沟,说明阿房宫前殿下并不是一片完整的高地。在河沟上修建宫殿,意味着打断原有的水网,使流水改道,再深挖淤泥、回填夯土。河沟一带的阿房宫基础深达5.8米,工程量非常浩大。

阿房宫中心线一直向南,正对着秦岭北麓有名的峪口“沣峪口”。南至沣峪口,北至渭河,阿房宫所在地正是这条轴线上的最高处,与文献的记载意义相合。由此推断,阿房宫选址具有强烈的轴线意识,这条轴线有可能是秦始皇给统一后的秦帝国都城咸阳所定的轴线。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阿房宫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