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碳交易 碳交易简单介绍
1、碳交易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统称,在《京都协议书》要求减排的6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为最大宗,因此,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为计算单位。在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权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从而具备了商品属性。
2、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3、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
二、什么是碳交易?碳交易是怎么交易的?具体如何操作??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碳交易的基本原则是合同一方向另一方支付温室气体减排的费用,买方可以利用购买的减排来缓解温室效应,实现自己的减排目标。在需要减少排放的六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CO2)是最大的,所以这种交易是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为单位计算的,所以俗称“碳交易”。这个市场被称为碳市场。规则是碳市场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有些规则是强制性的。例如,议定书是碳市场最重要的强制性规则之一。
议定书规定了公约附件一国家(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量化减排目标。2008年至2012年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平均减少了5.2%。议定书衍生出的其他规则,如欧盟到2012年的集体减排目标是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8%,欧盟以此重新分配给成员国,以及欧盟排放交易系统(EU ETS)于2005年建立以建立交易规则。当然,有些规定是自愿的,没有国际或国家政策或法律的强制性约束,由地区、企业或个人自愿发起履行环境责任。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全球碳市场迅猛发展。碳交易量从2006年的16亿吨增加到2007年的27亿吨,增长了68.75%。营业额的增长甚至更快。2007年全球碳市场规模为400亿欧元,比2006年的220亿欧元增长了81.8%,2008年上半年甚至与2007年全年持平。
从交易规则来看,交易时间和股市一致,为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9:30至11:30、下午13:00至15:00。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价格”为计价单位,买卖申报量的最小变动计量为1吨二氧化碳当量,申报价格的最小变动计量为0.01元人民币。
具体操作来看,交易分买入和卖出,和买卖股票基本一致。碳配额买卖的申报,被交易系统接受后即刻生效,并在当日交易时间内有效,相应的资金和交易产品即被锁定,未成交的买卖申报可以撤销。买卖申报在交易系统成交后,交易即告成立,已买入的交易产品,当日内不得再次卖出,而卖出的资金可用于当天的交易。
据了解,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这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三、碳交易是什么意思
碳交易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统称,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碳交易是什么意思
碳交易市场中,交易主体一般可分为政府、履约企业、投资机构、非履约企业以及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不同的交易主体之间会形成各种诸多的交易模式。
中国目前共有7家碳排放交易所,分别是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和重庆碳排放权交易所。
碳交易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采用的市场机制,其核心思想是建立一个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的交易市场,使市场机制能在碳排放权的配置上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什么是碳交易?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两年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和支持下,深圳积极推动碳交易相关研究和实践,努力探索建立适应中国国情且具有深圳特色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先后完成了制度设计、数据核查、配额分配、机构建设等工作。
扩展资料:
碳交易的机制
能源结构优化,新的能源技术被大量采用与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低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直接导致同一减排量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形成了价格差。从而产生了碳交易市场。
深圳市于2013年6月18日启动全国首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拉开了序幕。同时,深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个人投资者开放,为全国人民打开了新的投资渠道。为方便全国各地关注碳排放交易的机构和个人,开设了“足不出户,异地开户”的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碳交易
五、什么是碳交易?碳交易是怎么交易的?
国家集体层面来讲,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上线有利于全国碳价格的形成。一方面,全国市场覆盖规模较大,约40亿吨碳排放,占全国40%的碳排放量被纳入交易;另一方面,覆盖地理范围较广,对形成公允的全国碳价格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的碳价格信号将对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那么不难看出,碳交易即将成为我国未来的一大新市场,碳交易市场也将是普通人最有机会参与到碳中和的一个项目。“碳交易”,顾名思义,是指碳排放交易。那什么是碳交易市场呢?其实碳交易市场也不难理解,它就相当于是证券交易市场,通过申请、登记、开户、托管等一系列操作来赚取利润,类似于开设股票账户。未来碳排放交易市场很有可能成为股票,基金等方式外的新的理财渠道。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现在入局碳交易意味着什么?现在入局碳交易就相当于在90年代入局证券市场做股票交易。买入价格低,成长空间大,大家都明白“早起的鸟儿有食吃”,同理早入场的玩家也总是能吃到很多福利!而且,我们的“碳”价格远低于西方国家市场的价格,这个也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面对即将起飞的“碳金融”,有投资理财倾向和能力的朋友们还应该早做准备、提前布局!
最后,再简单的说一下碳金融:碳金融是一个比碳交易更大的市场,碳金融除了现货市场的碳交易之外,它还包括期货产品、绿色债券、保险以及以碳排放权为抵押物的各种抵押、质押、其他投融资产品等。
六、碳交易是什么意思?
碳交易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统称,在《京都协议书》要求减排的6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为最大宗,因此,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为计算单位。在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权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从而具备了商品属性。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
《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碳排放交易能源转换
石化企业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显然如果不采取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措施,将很难满足未来环保要求。企业将对生产工艺、设备、技术进行改进。但关键还是替代现有石化能源的新能源的开发。比如风能、核能、光伏等
长远来讲,石化企业将随着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比例将逐渐减少。但是这还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企业、居民应该选用节能环保产品。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碳排放交易;百度百科-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