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如下:

人口年龄结构亦称人口年龄构成。各个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或百分比。年龄是人口基本的自然属性。任何一个人口群体都是由许多具有不同年龄的人口所组成,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点的人口总是从0岁组开始直到某个最高的年龄组为止。

各个年龄组的人口在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就构成该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包括:(1)现有人口中育龄人口与非育龄人口比例;(2)劳动年龄人口与非劳动年龄人口比例;(3)少年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比例等。、

2021年5月11日上午10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人口共14.1178亿人,其中0—14岁人口占17.95%,15—59岁人口占比63.3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结构简介

人口年龄结构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又称人口年龄构成。通常用百分比表示。人口年龄结构是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再生产变动的基础和起点。

它不仅对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结构数据

2021年5月11日上午10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人口共14.1178亿人,全国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23339956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38768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

其中0—14岁人口占17.95%,15—59岁人口占比63.3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二、年龄结构分析怎么写?

公司正式由国企改制为民营企业。为扭转原企业人浮于事、市场竞争力低下的现状,完成改制程序后,多年来公司一直持减员增效的观点,除部分紧缺岗位外,基本上极少招聘新人进来。

随着老员工的不断退休,又鲜有新员工进场,至现在,公司员工的年龄结构现状是:满眼都是四十多岁、五十多岁的老员工,三十多岁的很少,二十多岁的更为稀罕。

公司的做法本无可厚非,经过这么多年的运作,公司现有的众多工作岗位上,几乎不再有闲人:一方面,各岗位的员工人尽其用;另一方面,增效的效果明显,效益稳步增长,人力成本则按比例有效降低。

但是,随着年限的增加,该做法产生的负面效果是:公司员工年龄结构不断老化,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

目前,因缺少年轻员工的补充,公司整体的人际氛围是沉稳有余,活力不足。满眼都是中老年人,且心态相互影响,很容易产生老了、快退休的想法,懈怠心理也会由此产生。

且不说生产岗位上缺少年轻人,细数公司举办的历届集体活动,旅游、掼蛋,参与的人当中,很难看到年轻人,两鬓斑白的则放眼皆是。每每浏览公司的网站,看到各种活动中的参与员工,心里的想法是:这个企业真的老了。

其次,因没有新人入职,公司不少工作岗位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随着老员工的退休,部分岗位人力严重不足。即使想从公司内其他岗位调剂人员,却也很难做到,领导者也常因此发出找不到人用的感慨;最后,在一个缺乏年轻员工的企业中,新思想、新思维很难被吸收,影响公司产业发展。

建议:为了公司的持续发展,在用工制度上,公司应当考虑,除一些技术含量低、拟作为服务外包的产业外,在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的岗位上,以合理的薪酬,分年逐步实施,适当招聘一些年轻员工进来。

伴随着这些主导、新兴产业一起发展、成长,年轻员工逐步成长为企业未来的骨干力量,这样产业才能得以持续健康发展,公司的整体经营才不致陷入后继无人的局面。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公司的员工也是,公司不能等到某个产业、某些岗位实在找不到能够顶大梁的人时才开始招录人,而应提前布局,提前培养,形成合理、可持续的用工制度。

三、年龄的结构是什么?

人口年龄构成分为三种类型:年轻型人口、成年型人口、老年型人口。

用来区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指标有: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少比、年龄中位数等。

人口年龄构成类型不同,相应地反映在社会经济方面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也不同。

年轻型人口的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少年儿童的抚养、教育、就业、住房等问题,老年型人口国家则主要面临老年人的照顾、赡养以及劳动力老化等问题。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呈现出加速态势。

七普”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呈现出加速态势,老年人口大幅增加,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达13.5%,较“六普”提高4.63个百分点,且已有12个省份跨入了深度老龄化门槛。

年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