蒌蒿是什么植物
蒌篙是菊科植物
蒌蒿自身带有清香气味,主根不是特别明显,具多数侧根,须根为纤维状,根状茎较为粗壮,笔直或斜向上,果实卵形,略扁,上端有花冠着生面,花果期7-10月。
主根不明显或稍明显,茎直立或斜向上,有匍匐地下茎。叶子纸质或薄纸质,上面的颜色为绿色,无毛,背面覆有灰白色的绵毛。
蒌蒿的繁殖方法主要有:
1、分株繁殖。5月上中旬将种株连根挖起,截去嫩梢,按40厘米左右的穴距栽于大田,每穴栽1~2株,踏实后浇透水,约1周可成活。
2、压条繁殖。7、8月份割下地上半木质化茎秆,截去嫩梢,按40厘米行距埋于地下,深约6厘米,保持土壤湿润。
3、扦插繁殖。6月下旬至8月,割下健壮茎秆,截去嫩梢,将茎秆剪成长约20厘米的小段,插于大田,每穴4~5根,行株距35厘米×30厘米,踏实浇透水,10天左右可活棵。
4、地下茎繁殖。挖出健壮地下茎,剪成2~3节的小段,浅埋于畦内,浇透水。
5、种子直播繁殖。3月上旬将种子与细土(种子量的3~4倍)拌匀后直接播种,采用撒播和条播均可,播后覆薄膜。
蒌蒿长什么样
蒌蒿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清香气味。有明显纵棱,下部通常半木质化,上部有着生头状花序的分枝。
蒌蒿茎少数或单,高可达150厘米,初时绿褐色,后为紫红色,有明显纵棱,下部通常半木质化,上部有着生头状花序的分枝,叶片纸质或薄纸质,上面绿色,无毛或近无毛,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平贴的绵毛;雌花花冠狭管状,花柱细长,7-10月开花结果。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及贵州等省区;蒙古、朝鲜及俄罗斯也有分布。多生于低海拔地区的河湖岸边与沼泽地带,在沼泽化草甸地区常形成小区域植物群落的优势种与主要伴生种;可葶立水中生长,也见于湿润的疏林中、山坡、路旁、荒地等。
蒌蒿栽培技术
追肥:扦插后7天左右萌芽生根,梢长3厘米时,667平方米追复合肥20千克提苗,植株封行前再追施同量复合肥或尿素10千克,用0.3%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进行叶面喷肥。以后每收割1次,都要同量追肥。
灌水:插后3-4天浸灌1次透水,发芽后可酌量减少水分,保持土壤湿润。以后每施1次肥就沟灌一1次透水,但不要漫到畦面,以免引起土壤板结影响透气,导致插条腐烂。大雨后要注意及时排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蒌蒿
蒌蒿是什么东东呀
分类: 艺术 >> 诗词歌赋
解析:
蒌蒿
蒌蒿
蒌蒿为菊科植物蒌蒿AremisiaselengensisTurcz 。嫩茎叶、根状茎,又
名芦蒿、水艾、水蒿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嫩茎叶可凉拌、炒食。根状茎腌
渍。
蒌蒿每百克嫩茎叶含水分82 克,蛋白质3.7 克,脂肪0.7 克,碳水化合
物9 克,胡萝卜素4.35 毫克,维生素B0.3 毫克,尼克酸1.3 毫克,维生素
C23 毫克,还含有多种矿物质。民间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效果很好,
无副作用。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有柄,羽状分裂,背面密生灰白色细毛,花冠筒状,
淡黄色。
开放分类:
野菜食谱
贡献者:
Anubis14、shizheqiqi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
惠崇春江晚景
蒌蒿是什么植物图片
蒌蒿是菊科蒿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该植株具有清香气味,有匍匐的地下茎。它的叶片是纸质或者是薄纸质的,上面为绿色,无毛,背面有浓郁的绵毛。每年的7到10月份之间会开花,结果。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多是生长在低海拔地区的河湖岸边以及沼泽地带。可葶立水中生长,也可在湿润的山坡、疏林、路旁、荒地中生长。适应能力强,我国多个地区都有分布的。
蒌蒿的栽培技术1、追肥:扦插之后一周左右就会生根,确定成活后需及时追肥,保证养分足才行。可施加复合肥,或者尿素肥,控制好肥量。此外,每次收割之后都要追肥一次。2、浇水:扦插的3到4天要浇灌一次透水,发芽之后可适当减少水量,保持土壤微湿些就行。每次施肥建议结合浇水同时进行,注意控制好浇水量,土壤微湿就行,不可有积水情况。3、除草:蒌蒿在生长期间要做好除草工作,不可让地块中有太多的杂草,否则会争夺养分,会影响幼芽生长。此外,为了避免土壤板结,还要中耕松土透气。4、间苗:当蒌蒿幼苗长到3厘米左右的时候需要及时间苗,若是小苗太多,造成拥挤情况,会影响蒌蒿的商品性。
蒌蒿是什么意思?
芦蒿,又名蒌蒿、水艾、藜蒿、水蒿等,种植之后可以像割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地进行收割。芦蒿主要食用鲜嫩的茎秆,本身会散发出一股浓郁的菊香,口感爽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