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方结婚新娘过红马鞍是什么讲究?

要问这种风俗习惯是从哪里来的,还要从一个传说开始。

传说有个人名叫土行孙,会地遁,能在土里行走。他有这本事,却不往正道上使,专干采花盗柳之事。他得知谁家办喜事,就在谁家门口底下等着,新娘一下轿,他就从土里伸出两只手,攥住新娘的脚往下拉。新娘下了地,他背起来就走。等把新娘子玩腻了,又送还给人家。有的新娘子脸皮薄,上吊的、跳河的、都有。所以姑娘出嫁,都是人心慌慌,惟恐出点事儿。

以前有户人家,办喜事,花轿停在门口,蒙着盖头的新娘下轿,脚刚一沾地皮儿,冷不防儿伸出一双手,攥住新娘的双脚往下拉,要是别人,非吓的乱叫不可,可是这个新娘,从小就学了一身好武艺,早有防备,掀掉蒙头的红绸子,拔下头上那根可以当暗器用的大簪子,一下子穿透了从土里伸出来的那一只手掌,用力往上挑。地里的土行孙,疼痛难忍,只好随着簪子往地面上钻。等到钻出土面,“叭!”的被新娘扇了一个大嘴巴。新娘说:“你看看俺是谁!”说罢,拔出插在土行孙掌心的簪子。土行孙一看,这才认出要抢的新娘竟是自己分别七八年的妹妹,立刻臊得脖子颈都红了,忙向妹妹认错。新娘想:必须好好的教训他一顿。她一眼看见门口马背上的鞍子,就搬下来说:“连你妹妹都想糟蹋,真是畜生一般。今亦俺就叫你尝尝当牲畜的滋味。你给俺趴下!”土行孙只好趴下。新娘把马鞍子放到土行孙的背上,然后骑了上去,说:“把俺驮到天地桌前。”土行孙只好当着那么多客人的面这么做。新娘从马鞍子上下来,又拿下马鞍子,土行孙这才站起身来。新郎见原来是大舅哥,就把土行孙拉入房内。大家也都把土行孙当成新娘的娘家人,推坐上正席,开了酒宴。

酒宴过后,土行孙告辞想走,在炕上坐福的新娘却说:“今亦妹妹还就待亲眼看看你是咋地遁的。俺这坐福的不能动坦,你就从俺这家房地下遁走吧。”土行孙说:“妹妹,我遁地得借土地走,这屋地上铺着毡子,脚沾不着地,木法子地遁啊。”新娘就叫人把毡子卷起来。只见土行孙脚一沾地,就钻入地里不见了。

自此,人们知道了土行孙的弱处,只要新娘脚不沾地,他就木法子使坏了。于是,就有了新娘娶到家门口,脚踏红毡的习俗。因为土行孙曾经背上马鞍子,驮着妹妹爬,当众受了羞辱,很惧怕马鞍。“鞍”与“安”又同音,又有平安的意思,所以新郎家总是在门口摆一个马鞍子,让新娘从上面跨过去。这种风俗习惯就这样形成了。

二、结婚为什么用马安子?

婚俗中有新娘入门跨马鞍之说,是为求婚姻美满,平平安安。据唐苏鹗《苏氏演义》载:夫鞍者,安也,欲其安稳同载者也。

三、中式婚礼为什么要迈火盆和跨马鞍意义何在?

中式婚礼是以新人在婚礼通道中跨火盆、跳马鞍,上台后揭开红盖头象征红红火火、平平安安、称心如意;

中式婚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红花轿、凤冠霞帔、拜天地、掀盖头……每一个道具,每一道流程,都折射出一种久违的文化气息。中式婚礼的精彩,远远不是大红花轿和“掀盖头”就足以体现的,也不是一篇文章就可以涵盖的。旗锣伞扇、凤冠霞帔,迈火盆、跨马鞍……每个道具都有自己的渊源,每个环节都诉说着自己的内涵。也正是它们,把整个送嫁迎娶的喜庆氛围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记录下幸福的点点滴滴。

四、在传统中国婚礼和西式婚礼中会使用到的物件及其含义。

传统中国婚礼使用到的物件及其含义:

1、花轿

根据抬轿人数不同分为四抬轿、八抬轿二种;类型又分为龙轿、凤轿两种。传统结婚花轿通神披红,轿顶四角挂有丝穗,轿身有龙凤呈祥的花案。

2、旗锣伞扇

走在整个迎亲队最前面的组合,队伍分列两边手举旗、锣、伞、扇使整个迎亲队伍更加热闹壮观。

3、鞭炮

迎亲队伍出发前,行进中,进门后都要燃放鞭炮表示庆贺,现在因为一些禁燃禁放规定许多地方很难实现。

4、凤冠霞帔

古代嫁女不管家境贫富,都会为出嫁的女儿准备十分讲究的嫁衣。“凤冠”是由绒球、明珠、玉石等装饰物组成的帽冠;“霞帔”是绣有吉祥图案的锦缎披肩。出嫁女子内穿红袄外穿红绸外搭,身穿绣花红裙。

5、盖头

新娘等待新郎接亲之前需要头蒙盖头,盖头是一张三尺长的红色方巾,到了婆家进入洞房由丈夫揭开。红盖头有避邪遮羞之用。

6、马鞍

“鞍”同"安"声,取其“平安”之意。一般马鞍放在洞房的门槛之上,新郎新娘共同跨过马鞍,保佑两人一生平安喜乐。

7、火盆

“跨火盆”也是传统婚礼中重要的环节。新娘进入婆家之前,婆家在大门口放置火盆,新娘跨过火盆进入婆家大门,寓意婚后日子红红火火。

8、花烛

“洞房花烛”是古代装饰婚房的方式,婚房中摆设大红色成对的蜡烛,在许多厅堂也会摆放。蜡烛上会有龙凤图案彩饰,点燃照亮整个空间寓意“龙凤呈祥”。

9、秤杆

秤杆是新郎用来揭开新娘盖头的工具,入洞房以后,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头上的的红盖头,取寓意"称心如意"。

西式婚礼中使用到的物件及其含义:

1、首饰和头饰

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裕亲友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及贞洁。

2、白色手套

手套是爱的信物。在中古世纪,许多绅士送手套给意中人表示求婚。如果对方在星期日上教堂时戴着那副手套,就表示她已答应他的求婚。

3、婚戒

古人认为左手无名指的血管直通心脏。中古世纪的新郎把婚戒轮流戴在新娘的三个手指上,以象征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最后就把戒指套在无名指上。于是左手的无名指就作为所有英语系国家传统戴婚戒的手指。

4、花球

新娘抛花球意味着谁接到谁就快要结婚了,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一群欣喜若狂的年轻人等待着新娘手中抛出的花球。

5、新娘的手捧花

手捧花是出现在西式婚礼上,他是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习俗,古代西方人认为,气味浓烈的香料及香草(甚至包括大蒜和细香葱)可以卫护婚礼上的人们免遭厄运及疾病的侵害,所以说这一习惯被延承了下来。

6、面纱

最初,新娘的面纱象征着青春和纯洁。基督徒的新娘或戴白色面纱以表示清纯和欢庆,或戴蓝色面纱以示如圣女玛丽亚般纯洁。据说,当年美国首位第一夫人玛莎·华盛顿的孙女妮莉·华莱士在结婚时别出心裁地披着白色的围巾,掀起一种风尚。这就是今天新娘戴白面纱习俗的由来。

7、白色婚纱

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就象征着欢庆。在1850年到1900年的维多利亚女皇时代,白色也是富裕、快乐的象征。后来则加强了圣洁和忠贞的意义,形成了纯白婚纱的崇高地位。而再婚的女性,可以用白色以外的其他颜色,如粉红或湖蓝等,以示与初婚区别。

8、定制结婚蛋糕

自罗马时代开始,蛋糕就是节庆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个时代,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制造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着生育能力。

而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宾客无不争着捡拾。依照中古时代的传统习俗,新娘和新郎要隔着蛋糕接吻。后来,想象力丰富的烘焙师傅在蛋糕上饰以糖霜,也就成了今天美丽可口的结婚蛋糕。

五、结婚门前放马安结婚新娘进门跨马鞍是什么意思

汉族民间俗信,居处多神。门有门神,灶有灶神,床有床神,窗有窗神。就是门坎上也有门坎神,因为各有各的用处,所以似乎各有各的本领,不能慢待,都要敬重,所以新娘子进男家门时特别忌讳触犯了各种神灵。尤以门坎为最要小心之处。

新娘子绝对不能用脚踏在门坎上。据说会触怒门坎神的。门坎民间又称门限,那是一家之界,门里门外,家里家外的分野,平时有人进入家门时也忌踩踏门坎,以为是对这家主人的不尊重,何况新娘子又身带煞气、秽气呢?让新娘子踩踏了门坎更是不吉利,是踩了丈夫家的威风,甚至还会有妨死公婆的严重后果。所以台湾婚俗有“跨得过(门坎),活百二岁”的吉语,以提醒新娘子跨过门坎而不要踏在门坎上或者被门坎绊住了脚。

在民间口语中,门坎还有指找窍门或占便宜的本领的意思。俗话说,“你不懂门坎”,“他门坎精,不会上当”等,就是这种意思。从这点看,男方也不愿让新娘子踩住了门坎,站在门坎上边。那样,岂不是要被刚过门的媳妇占了上风,得了便宜吗?谁保她降住了门坎神,不妨门里的人呢?所以男家是最忌讳新娘子踏门坎了。

新娘进门规矩禁忌

河南民间婚娶以马鞍当门,使新妇骑之,曰“骑鞍”。据《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记载,宋代即有让新妇跨马鞍、跨秤而过门的习俗,取其“平平安安”之意。不过,有的妇女性情刚烈,往往会有意踏踩门坎以反抗夫权思想。

鄂西土家庭踩门坎甚至成了一种习俗了,新娘跨进男家大门时,有意用脚猛踩门坎,猛蹬门栏。这种情形也表示出妇女渴望自身解放的强烈愿望。

侗族旧时是午夜举行婚礼。当新娘由伴娘陪同步行往男家时,男家的人都要躲藏起来,不得窥视新娘进门。否则,便会导致日后家庭不和睦。新娘进门后,不许乱走动,由一位子孙满堂的老妇人把一只象征勤劳持家的小水桶交给新娘。新娘提桶进正堂,将桶放在神台祖位的左边,就到房中顶梁柱旁,背靠着柱子坐下,俗谓之“坐中柱”。等伴娘进门后,新娘才可离开中柱,不拘礼节地自由走动。

以上就是我为各位准新人带来的新娘进门的规矩以及禁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结婚为什么要跨马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