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煅龙骨可以入药,是对痉挛性斜颈有好处吗?

痉挛性斜颈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1、针对患有该类疾病的婴幼儿可以采取手法按摩的方式,这类疾病在早期进行相关治疗,预后还是非常好的但是,建议做该类治疗的时候去正规中医院针灸推拿科或者儿科做治疗,以免引起相关损伤。2、针对成年人的痉挛性斜颈,在早期可以通过锻炼、按野衫摩的方式进行缓解。如果局部痉挛特别严重,可以通过口服缓解肌肉痉挛的药物或者做局部痛点封闭进行辅助治疗。但是,一旦通过上述治疗方式不能缓解,要考虑做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原理主要是通过直接切断产生痉挛、粘连的肌肉、肌腱,达到矫形的效果。因为这种畸形如果持续存在,有可能会导致脊柱发裂早生脊柱侧弯之类的畸形颂源腔。

二、龙骨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外奇穴名·龙骨

4.1 位置 4.2 功能主治 4.3 刺灸法

5 中药名·龙骨

5.1 拉丁名 5.2 英文名 5.3 饮食禁忌 5.4 《中医大辞典》·龙骨

5.4.1 龙骨的别名 5.4.2 来源及产地 5.4.3 性味归经 5.4.4 功能主治 5.4.5 化学成分

5.5 《全国中草药汇编橘答》·龙骨

5.5.1 拼音名 5.5.2 龙骨的别名 5.5.3 来源 5.5.4 性状 5.5.5 炮制 5.5.6 性味 5.5.7 功能主治 5.5.8 龙骨的用法用量 5.5.9 摘录

5.6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龙骨

5.6.1 出处 5.6.2 拼音名 5.6.3 英文名 5.6.4 来源 5.6.5 原形态 5.6.6 生境分布 5.6.7 性状 5.6.8 化学成份 5.6.9 龙骨的药枣伍蠢理作用 5.6.10 鉴别 5.6.11 炮制 5.6.12 性味 5.6.13 归经 5.6.14 功能主治 5.6.15 龙骨的用法用量 5.6.16 注意 5.6.17 各家论述 5.6.18 摘录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龙骨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龙骨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龙骨 * 龙骨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lóng gǔ

2 英文参考

Os Draconis (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one fossil of big mammal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龙骨:1.经外奇穴名;2.中药名。

4 经外奇穴名·龙骨

龙骨为经外奇穴名[1]。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4.1 位置

位于耻骨联合部,耻骨联合上缘凹陷中向下1寸处[1]。

4.2 功能主治

主治黄疸、妇人久不孕、月经闭止、膀胱炎、淋证、尿闭等[1]。

4.3 刺灸法

一般针直刺0.3~0.5寸;不灸[1]。

5 中药名·龙骨

龙骨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古代哺乳动物象类、犀类、三趾马、牛类、鹿类等的骨骼化石[2]。由磷灰石apatite、方解石calcite以及少量黏土矿物组成[2]。

5.1 拉丁名

Os Draconis (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2 英文名

bone fossil of big mammals(《中医药学名词(2004)》)

5.3 饮食禁忌

服用龙骨忌吃鲤鱼[3]。

5.4 《中医大辞典》·龙骨 5.4.1 龙骨的别名

花龙骨[4]。

5.4.2 来源及产地

古代大型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化石[4]。产河南、河北、山西、陜西、凳陪山东、内蒙古、湖北、四川、云南、广西、青海等地[4]。

5.4.3 性味归经

甘、涩,平[4]。入心、肝、肾经[4]。

5.4.4 功能主治

平肝潜阳,镇惊安神,固涩[4]。

1.治惊痫,癫狂,头昏目眩,心悸失眠,遗精,泄泻,自汗,盗汗,崩漏,带下[4]。煎服:15~30g,先煎[4]。镇静多生用,固涩多煅用[4]。

2.治溃疡久不收口,煅存性研末撒或调敷;汤火伤,与生石膏、大黄、儿茶各等分,同研细末,冷茶水调成糊状,涂患处[4]。

5.4.5 化学成分

本品主含碳酸钙、硫酸钙,尚含铁、钾、钠、氯化物、硫酸盐等[4]。

5.5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骨

5.5.1 拼音名

Lónɡ Gǔ

5.5.2 龙骨的别名

五花龙骨

5.5.3 来源

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化石。

5.5.4 性状

药材可分为五花龙骨与龙骨两种:(1)五花龙骨: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牙白色,夹有蓝灰色及棕红色花纹,深浅粗细不同,略似大理石的条纹,表面平滑,偶有小裂隙。质硬而脆,易片片剥落而散碎,吸湿性强,以舌舐之有吸力。无臭,无味。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2)龙骨:形似兽骨而较粗大,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较光滑,有的具纹理与裂隙,或具棕色条纹和斑点。质硬,断面不平坦,色白,细腻如粉质。在关节处膨大,断面有数蜂窝状小孔。吸湿力亦强。无臭,无味。

5.5.5 炮制

煅龙骨:将刷净的龙骨,放坩锅内或其它容器中煅至红透,取出晾凉,碾碎即可。

5.5.6 性味

甘、涩,平。

5.5.7 功能主治

镇静,敛汗涩精,生肌敛疮。用于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外用治疮疡久溃不敛。

5.5.8 龙骨的用法用量

3~8钱;外用适量,研粉敷患处。

5.5.9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5.6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龙骨 5.6.1 出处

出自1.《神农本草经》。

2.《吴普本草》:龙骨,色青白者善。

3.《雷公炮炙论》:龙骨,剡州生者、仓州太原者上,其骨细文广者是雌,骨粗文狭者是雄,骨五色者上,白色者中,黑色者次,黄色者稍得,经落不净之处不用。

4.《名医别录》:龙骨,生晋地川谷及太山巖水岸土穴中。采无时。

5.陶弘景:龙骨,今多出益州梁州间,巴中亦有,骨欲得脊胫,作白地锦文,舐之著舌者良,齿小强,犹有齿形,角强而实

5.6.2 拼音名

Lónɡ Gǔ

5.6.3 英文名

Drgon *** ones, Fossilizid, Drgon's Bone

5.6.4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patite;Calcite

采收和储藏: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5.6.5 原形态

由磷灰石、方解石以及少量粘土矿物组成。

1.磷灰石 六方晶系隐晶质,依古代生物骨骼产出。疏松集合体中或有呈晶形小棒状的磷灰石,灰白色。略带油脂状,土状光泽或瓷状光泽。硬度大于指甲,小于小刀。

2.方解石 参见“方解石”条。

5.6.6 生境分布

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5.6.7 性状

性状鉴别 (1)龙骨 又称白龙骨(《名医别录》)。呈骨骼状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至淡棕色,多较平滑,有的具纵纹裂隙或具棕色条纹与斑点。质硬,砸碎后,断面不平坦,色白或黄白,有的中空。关节处膨大,断面有蜂窝状小孔。吸湿力强。无臭,无味。以质硬、色白、吸湿力强者为佳。

(2)五花龙骨 又称五色龙骨(《广利方》)。呈圆筒状或不规则块状。直径525cm。淡灰白色、淡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深浅粗红不同的花纹,偶有不具花纹者。一般表面平滑,有时外层成片剥落,不平坦,有裂隙。质较酥脆,破碎后,断面粗糙,可见宽窄不一的同心环纹。吸湿力强,舐之吸舌。无臭,无味。以体较轻、质酥脆、分层、有花纹、吸湿力强者为佳。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为纤维状或粒状个体,依生物结构呈中心有空洞的同心环带状分布。粒径近0.1mm的个别晶体无色透明;中正突起。干涉色Ⅰ级;平行消光;负延性。方解石呈粒状,具明显双折射。干涉色高级白。与雏晶磷灰石一起填充在骨骼的中空部位。含量约1%。

5.6.8 化学成份

龙骨主要含有碳酸钙(CaCO3)及磷酸钙[Ca3(PO4)2],尚含铁、钾、钠、氯、硫酸根等。

5.6.9 药理作用

促进血凝,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及抑制骨骼肌兴奋作用。

5.6.10 鉴别

(1)取本品粉末约2g,滴加稀盐酸10ml,即泡沸,发生二氧化碳气;将此气体通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产生白色沉淀。(检查碳酸盐)(2)取上述泡沸停止后的液体,滴加氢氧化钠中和后,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①取滤液1ml,加草酸铵试液,即发生白色沉淀;分离,所得沉淀不溶于醋酸,但溶于盐酸。(检查钙盐)②取滤液1ml,加硝酸银试液,即发生浅黄色沉淀;分离,沉淀在氨试液或稀硝酸中均易溶解。(检查磷酸盐)③取滤液1ml,加钼酸铵试液与硝酸后,加热即发生黄色沉淀;分离,沉淀能在氨试液中溶解。(检查磷酸盐)(3)X射线衍射分析曲线 磷灰石3.45(3),2.80(8),2.23(3);方解石3.84(1),3.33(3),3.02(10)。由此表明龙骨主要由磷灰石、方解石组成。

5.6.11 炮制

1.龙骨:刷净泥土,打碎。

2.煅龙骨:取刷净的龙骨,在无烟的炉火上或坩埚内煅红透,取出,放凉,碾碎。

3.《本草纲目》:近世方法,但煅赤为粉,亦有生用者。《事林广记》云:用酒浸一宿,焙干研粉,水飞三度用,如急用,以酒煮焙干。或云,凡入药须水飞过晒干,每斤用黑豆一斗,蒸一伏时,晒干用,否则着人肠胃,晚年作热也。

5.6.12 性味

甘涩;平;无毒

5.6.13 归经

心;肝;肾;大肠经

5.6.14 功能主治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主惊痫癫狂;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头晕目眩;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久泻久痢;溃疡久不收口及湿疮

5.6.15 龙骨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5.6.16 注意

有湿热、实邪者忌服。

5.6.17 各家论述

1.《注解伤寒论》:龙骨、牡蛎、铅丹,收敛神气而镇惊。

2.《本草纲目》: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涩可去脱,故成氏云龙骨能收敛浮越之正气,固大肠而镇惊。又主带脉为病。

3.《本草经疏》:龙骨味涩而主收敛,凡泄痢肠辟及女子漏下崩中,溺血等症,皆血热积滞为患,法当通利疏泄,不可使用止涩之剂,恐积滞瘀血在内反能为害也。惟久病虚脱者,不在所忌。

4.《本草述》:龙骨可以疗阴阳乖离之病。如阴之不能守其阳,或为惊悸,为狂痫,为谵妄,为自汗盗汗。如阳之不能固其阴,或为久泄,为淋,为便数,为齿衄、溺血,便血,为赤白浊,为女子崩中带下,为脱肛。或阴不为阳守,阳亦不为阴固,为多梦泄精,为中风危笃,种种所患,如斯类者,咸得借此以为关捩子,而治以应证之剂。

5.《本经逢原》:涩可以去脱,龙骨入肝敛魂,收敛浮越之气。其治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取涩以固上下气血也。其性虽涩,而能入肝破结。症瘕坚结,皆肝经之血积也;小儿热气惊痫,亦肝经之病,为牛黄以协济之,其祛邪伐肝之力尤捷。其性收阳中之阴,专走足厥阴经,兼入手足少阴,治多梦纷坛,多寐泄精,衄血吐血,胎漏肠风,益肾镇心,为收敛精气要药。有客邪,则兼表药用之。又主带脉为病,故崩带不止,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止涩药中加用之。止阴疟,收湿气,治休息痢,久痢脱肛,生肌敛疮皆用之。但收敛太过,非久痢虚脱者,切勿妄投;火盛失精者误用,多致溺赤涩痛,精愈不能收摄矣。

6.《本草经百种录》:龙骨最粘涩,能收敛正气,凡心神耗散,肠胃滑脱之疾,皆能已之。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所以仲景于伤寒之邪气未尽者亦用之。

7.《本草求真》:龙骨功与牡蛎相同,但牡蛎咸涩入肾,有软坚化痰清热之功,此属甘涩入肝,有收敛止脱镇惊安魄之妙,如徐之才所谓涩可止脱,龙骨牡蛎之属。白地锦纹,舐之粘舌者佳。

8.《本草经读》:惊痫颠痉,皆肝气上逆,挟痰而归迸入心,龙骨能敛火安神,逐痰降逆,故为惊痫颠痉之圣药。痰,水也,随火而生,龙骨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而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今人只知其涩以止脱,何其浅也。

9.《医学衷中参西录》:龙骨,质最粘涩,具有翕收之力,故能收敛元气,镇安精神,固涩滑脱。凡心中怔忡、多汗淋漓、吐血衄血、二便下血、遗精白浊、大便滑泄、小便不禁、女子崩带,皆能治之。其性尤善利痰,治肺中痰饮咳嗽,咳逆上气。其味微辛,收敛之中仍有开通之力,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泻痢脓血,女子漏下,而又主症瘕坚结也。徐(大椿)氏议论极精微,所谓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外感未尽亦可用之者,若仲景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诸方是也,愚于伤寒、温病,热实脉虚,心中怔忡,精神骚扰者,恒龙骨与萸肉、生石膏并用。龙骨既能入气海以固元气,更能入肝经以防其疏泄元气,且能入肝敛戢肝木,愚于忽然中风、肢体不遂之证,其脉甚弦硬者,知系肝火肝风内动,恒用龙骨同牡蛎加于所服药中以敛戢之,至脉象柔和,其病自愈。愚用龙骨约皆生用,惟治女子血崩,或将漏产,至极危时,恒用煅者,取其涩力稍胜,以收一时之功也。

10.《神农本草经》:主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11.《名医别录》: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藏。白尤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

12.《药性论》:逐邪气,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止梦泄精,梦交,治尿血,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13.《日华子本草》: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

14.《珍珠囊》:固大肠脱。

5.6.18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6

三、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哪些部位不能艾灸

艾灸既然是作为中医中的一种手法,那么它必然是有着很多的功效,那么它具体有哪些作用呢?除了好处,那便是缺点,艾灸有哪些禁忌呢?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1、平衡阴阳、保健防病: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就会发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2、行气活血、消火化淤:气是生命之源,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目的;

3、扶正祛邪、回阳固脱: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艾灸可以培扶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4、温中活里、强脏壮腑:艾灸时,身体毛孔扩张、理肾气,疏通脏腑,强身健体;

5、温肌散寒、疏风解表:通过点燃艾条所散发出的远红外光,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寒气、毒素等,达到温润肌肤,护肤体表的功效;

6、温经通络、活血散瘀: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达艾灸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之效。

哪些部位不能艾灸

一般头面部位不建议用艾灸,很可能会留下疤痕,影响美观。还要避开身体重要脏器对应的体表部位,否则可能会对脏腑的生理功能造成影响,如心口、眼腈等位败氏置。在肢体末端一些神经分布多,直接灸会很痛。有可能引起脏器的异常活动的穴位不建议进行艾灸,如隐白穴。孕期妇女的腰骶部是禁止艾灸的,否则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利。

艾灸的禁灸病症

艾灸主要借温热刺激来治疗疾病。因此,对于外感温病、阴虚,内热、实热证一般不宜施灸。另外,传染病、高热、昏察裤散迷、抽搐,或极度衰竭,形瘦骨立,呈恶病质之垂危状态,自身已无纯兆调节能力者,亦不宜施灸。

艾灸的禁忌人群

一般空腹、过劳、过饱、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用艾灸。不宜在风雨雷电、奇寒盛暑、大汗淋漓、妇女经期之际施灸(治大出血例外)。

四、龙骨灸的功能主治,能治疗我的糜烂性胃炎吗,

你好,对糜烂性胃炎中药三七粉和白芨一起打粉每天喝,对修复胃黏膜效果很好的。

五、龙骨大灸保健:龙骨督脉灸 真阳贯如虹

督脉龙骨大灸,祖国医学的瑰宝,此时,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督脉龙骨大灸乘其势而治疗,往往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

督脉为人体阳脉之海,艾灸为纯阳之物,三位一体,以阳引阳,以阳养阳,以阳助阳,天气热,人体毛孔大开,药性容易渗透进去,龙骨灸借助天时能一举扫荡体内的阴寒之气。根据“一体之赢虚,消息皆通于天地”的中医理论,选用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皮御袜,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冬季易发生疾病的目的。

【督脉灸】女性尤为有效,女性按照中医燃激的思想,属阴性体质,因而相比男性来说,阳气往往不足,这也就导致女性往往易患寒性疾病,如往往手脚冰凉,宫寒不孕,月经不调,痛经等等,这些基本都是因为阳气不足不能温熙四肢、脏腑,以至于寒邪凝滞在这些部位导致疼痛不舒。督脉灸就是通过在统领一身阳气拆培的督脉上进行辛温大热的艾灸治疗,让你的阳气在体内慢慢积聚起到大补阳气的作用,使之到达体表起到御邪防病,在内到达全身各处起到温通经脉、温熙脏腑的作用。督脉对女性面部的黄褐斑、雀斑、痤疮等各种随着衰老的出现的症状,也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这些都是通过调节全身的阴阳的平衡来调理全身的各脏腑的功能,以达到防病,保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