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新课标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教师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转变态度,转变方式。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随时加强自身的修养,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注意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使设计的提问或练习,并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并且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如恐惧慌张、挫折感、悲观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数学学习。
在课堂教学的提问过程中,教师还注意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加以指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在进行提问时,教师还注意做到因人而异,如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教师则想方设法教给他们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方法,使他们变苦为巧学;对性情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在教学形式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做到教给学生深化知识、夯实基础的方法,使其变浅学为深学;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则教给他们博学多思、扩大知识面的方法,使其变学满为学而知不足,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教师尤其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他们制定目标、改进策略的方法,使他们能变厌学为愿学。为了避免学困生进行过多的盲目的思考,同时消除学困生由于多次无效的思维所造成的倦怠情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细心引导,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让学困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不仅使学生达到解疑的目的,而且还能让学困生把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融汇贯通。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培养他们运用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联成一个整体,用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差生去掌握和学习数学。
三、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教师注意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和闪光点,决不用一种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允许学生和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使得在同一学习时间内,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取桃子,即通过思考解答问题有新收获,有所提高。教师注意做到正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使自己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路径,不致于使低层学生因台阶过陡而滋生惧怕心理甚至失去学习信心,也不致于使高层学生因学习台阶过缓而滋生骄傲情绪甚至丧失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勤于钻研。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让学生的“强项更强”,“弱项加强”,以免因某一方面知识的缺陷而影响以后的继续学习。
低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较低,分析解决问题主要靠教师“扶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重于“学”,即以教师的“教”为主,因此,教师注意通过讲解一些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多数知识只要求他们能识记或简单理解,在能力方面主要达到“模仿”的层次,使他们获得知识,再适当加以学法指导。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上主要靠教师“领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师注意做到“教”和“学”应并行,并更注重学法上的指导,尽量缩减“教”的时间,增加“学”的时间。讲课时着重放在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上,使他们切实领会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知识的内涵,在能力方面达到“学会”的层次;高层次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学习上可“放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学”重于“教”,因此,教师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多进行学法指导,讲课时突出重点,画龙点睛,重点向他们讲解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能力以及实验、创新的能力,在能力方面达到“综合运用”的层次。
对一些特殊意义上的差生,为使自己能对他们的要求要恰当,一步步地引向深入。教师注意既看到他们的闭锁心理,又抓住他们内心强烈的求同情性,从情感着手,加大师生间信息交流,尽可能给他们更多的真诚,更多的理解,用博大的宽容和接纳之心去温暖他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的乐趣,逐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也昂起头走自己的路。
“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教好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这应成为教师们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动。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每个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要对每个学生负责,教师们应该认识到: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教师们一定要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
二、如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很 有必要的。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 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转变态度,转变方式。
教 师过去总是被许多美丽光环包围着,如“红烛”、“园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戴着这些光环。教师的地位崇高了,教师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了。而学 生的主体地位是被淡化了,他们不敢冒犯教师,不管越雷池半步,只能正襟危坐、俯首静听,唯唯诺诺,对教师敬而畏之,任凭教师摆布。在这种气氛里,学生思维 的火花被压制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创新意识没有了,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做到及时 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 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因为教师本身的优 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随时加强自身的修养,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做到精神饱满、乐观豁达、热情,使学生在教师感染下可感到不慌乱、乐 观,从而自信地对待学习。我做到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并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及时沟通,建立良好 师生关系,为教学打下良好基础。语言是信息传播主要工具,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因此,我注意做到讲话明白、简练、清晰,尽量使用幽默语言,注意观察 学生流露表情,观察学生心理活动,控制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尽可能得到最大的提高。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
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学习上苦下功夫,锲而不舍,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成果。
因 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注意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使设计的提问或练习,并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并且鼓励 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如恐惧慌张、挫折感、悲观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扰,强迫自己保 持平静的心境面对数学学习。
在课堂教学的提问过程中,我还注意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 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加以指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在进行提问时,我还注意做到因人而异,如对性格 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我则想方设法教给他们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方法,使他们变苦为巧学;对性情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在教学形式上我组织学生开展课堂 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做到教给学生深化知识、夯实基础 的方法,使其变浅学为深学;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我则教给他们博学多思、扩大知识面的方法,使其变学满为学而知不足,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 生,我尤其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他们制定目标、改进策略的方法,使他们能变厌学为愿学。为了避免学困生进行过多的盲目的思考,同时消 除学困生由于多次无效的思维所造成的倦怠情绪,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细心引导,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让学困生能充分利用已有 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这样通过在深入浅出的分析中,不仅使学生达到解疑的目的,而且还能让学困生把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融汇贯通。通过一定量的训 练,我培养了学生运用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我并培养把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联成一个整体,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去进行分析判断,这样,既提高学 生独立地获得问题的解决能力,并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 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 教师要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善于发现和平共处开发学生潜在素质和闪光点,决不能用一种标准衡量所 有学生,应允许学生和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 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使得在同一学习时间内,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 摘取桃子,即通过思考解答问题有新收获,有所提高。为使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提得当,我做到摸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使得自己能正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使自己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路径,不致于使低层学生因台阶过陡而滋生惧怕心理甚至 失去学习信心,也不致于使高层学生因学习台阶过缓而滋生骄傲情绪甚至丧失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勤于钻研。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让学生的“强项更强”,“弱项加强”,以免因某一方面知识的缺陷而影响以后的继续学习。
低 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较低,分析解决问题主要靠教师“扶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教”重于“学”,即以教师的“教”为主,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获得知 识,再适当囝加以学法指导。讲课内容主要是讲解一些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多数知识只要求他们能识记或简单理解,在能力方面主要达到“模仿”的层次;中等层 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上主要靠教师“领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和“学”应并行,但应更注重学法上的指导,尽量缩减“教” 的时间,增加“学”的时间。讲课时应着重放在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上,使他们切实领会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知识的内涵,在能力方面达到“学会”的层次; 高层次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学习上可“放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学”重于“教”,因此,在教学中,我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多进行学法指导,讲课时要 突出重点,画龙点睛,重点向他们讲解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能力以及实验、创新的能力,在能力方面达到“综合运用”的层次。
对 一些特殊意义上的差生,为使自己能对他们的要求要恰当,一步步地引向深入。我注意既看到他们的闭锁心理,又抓住他们内心强烈的求同情性,从情感着手,加大 师生间信息交流,可能给他们更多的真诚,更多的理解,用博大的宽容和接纳之心去温暖他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的乐趣,逐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 兴趣,让他们也昂起头走自己的路。
“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教好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这不仅仅是口号,而且应逐渐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动。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要对每个学生负责,我们应该认识到: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我们一定要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怎样做到尊重学生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时候对学生劈头盖脸的一通训斥所带来的效果远不如和风细雨的谈话。我们还发现每次在训斥学生时,他们总有这样活那样的我们所谓的狡辩。其实,我们粗暴的训斥就是对学生自尊的忽视,而学生的狡辩就是因为他们的自尊。学生渴望被人理解,受人尊重,需要帮助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在有些老师和家长眼里,是不争气的孩子,他们自己也深感自卑和压抑,渴望改变环境,获得理解和尊重。如果教师在思想上轻视他们,教学上忽略他们,会使他们的自尊心一次又一次受到伤害。因此,尊重这些孩子的人格,就成为激活他们心灵的甘霖。老师要尊重学生。教师究竟怎样做才算得上是尊重学生呢?以下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我们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有看法、有需求、有情感的独立的人来看待,要正视他的存在,理解他的愿望,看到他的努力,赞赏他的成就,并鼓励他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去做有损于自己尊严的事。另外,批评学生不能说脏话,不污辱学生;有脾气不能对学生乱发。
二、尊重隐私权。学生对教师讲的心理话,教师不能轻易外传。学生有心理或身体的疾患,教师不经学生允许不能告诉别人。尊重学生的隐私权,教师将获取的是一份信任。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我们常说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学生无论是思想表现还是学习成绩肯定存在着差异,做教师的往往对学习好的学生刮目相看,总喜欢给他们开小灶,既使他们有过错,也比较宽容;对学习或思想品行不良的学生总爱计较,诸如上课迟到,学生解释原因教师总是半信半疑;学生犯了错误,教师总爱让站到外面,长此以往,学生越上不上课,越听不懂,成绩越差。学生的性格、性情、爱好有着很大不同,教师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来断定他们谁优谁劣,要扬长避短,尽最大能力发挥他们的潜能。
四、尊重学生的说话权。当教师久了,总喜欢居高临下,用固有的思维定势来评判学生的行为。学生犯了错误,本来是叫来了解情况,还未等学生说完,就劈头盖脸地陈述自己的定论,很难将事情的真相搞清。
五、尊重学生的需求。学生的需求表现在许多方面,学习上需要你的辅导,和同学发生矛盾希望你帮助解决,他的努力希望老师能够看到,特别是学生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与爱有很多时候,学习吃力的学生由于害怕老师而不敢问问题。我们应该千方百计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没有顾忌地提出问题。
六、尊重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有时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但对于学生却是合理的。学生的情感本采就和大人不同,我们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地强求学生和我们想的一样。做教师,就是要能够变换角色,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摸到学生情感变化的脉搏。
七、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尊重,还表现在肯定、赏识学生的学习成果上。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我曾听一位名教师上课,在课上他请一位学生读书,这位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差,一段文字读得咯咯噔噔显得非常吃力。他非常耐心地听学生读完后,不但没有指责学生,反而用温和的语气说:这位同学读得很认真,很辛苦,他能坚持把文章读完,大家给点掌声鼓励一下。这评价既不伤害学生,又给了学生自信,多可贵啊!换了其他教师可能会很不满意地指责学生:回家为什么不好好读书?读得这么差劲,下次要好好努力啊!
综合上述,我认为尊重学生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对学生的行为事事迁就,而是相互间的一种信任,是一种爱,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对学生的尊重就是对学生最好的爱。不尊重孩子,就谈不上教育,只有尊重孩子,才能教育孩子,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问题,也是树立教师威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