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思想体系。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本体上,认为精神(意识)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质是世界的第二性质。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它是世界的本源,世界万物是由它产生(派生)出来的。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朱熹、古希腊的柏拉图和德国的黑格尔等。

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意识、观念等)作为认识世界的出发点,存在主观精神之中的是认知上的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而并非真正客观上的世界。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的陆九渊和王守仁,和德国的费希特等。

二、唯心主义是什么意思?

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认为物质世界是意识、精神的产物,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主观意识的体现或产物的叫主观唯心主义,把客观世界看成是客观精神的体现或产物的叫客观唯心主义。

相关分类:

唯心主义哲学的形式之一。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潜意识、灵魂、精神等看作是意识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它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因此,在主观唯心主义者看来,主观的精神是本源的、第一性的,而外部世界的事物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注意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者的主观意识指的是自然界内在非物质的总和,不是简单指人类思维。

佛教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儒家陆王学派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即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精神或理念世界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外部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绝对唯心主义,包涵唯心主义的所有共同特点,黑格尔在他的《逻辑学》的末尾对“绝对理念”进行了详尽阐述,可其原文十分之复杂难懂,就连哲学家瓦勒斯、罗素也难以作出解释。

在追究世界的本源元素时“绝对唯心”陷入了与“客观唯心”一样的观点,不同的是绝对唯心对“神灵是实体”进行了否定。亚里士多德的“神”以及伊斯兰苏菲主义均属于该范畴。

三、唯心主义是什么?

唯心主义(英语:idealism),即唯心论,又译作理想主义、理念论、观念论,是哲学中与思想、心灵、语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间关系的讨论及看法,是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唯心论秉持世界或现实如同精神或意识,都是根本的存在。唯心论同时也反对现实主义的哲学观,后者认为在人类的认知中,我们对物体之理解与感知,与物体独立于我们心灵之外的实际存在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与唯物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或意识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

含义

应该说,“理念论”比“唯心主义”翻译得更为准确,后者已成为通用的词汇。如今学界将柏拉图形上实体的“eidos”(forms),称为“理型论”,用以区别观念论的观念(ideas),观念是由经验而来;但是柏拉图的理型,却不是由经验而来的;因此,“理型”会是比较适切的翻译。

马克思主义着作中则认为哲学可分为两大派别,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是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或理念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

用非马克思主义的话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绝对客观的,也是绝对物质的,都是绝对真实的,绝对正确的。而唯心主义的核心是世界不是绝对客观的,一切的公理和定理以及人们认为的常识不过都是一些基于观察的假设,而在这个假设基础上推导出的一些定理只是相对于这个假设的定理,故并非绝对正确,因此可以说在唯心主义者的心中自然科学也不是绝对正确的,而是仅仅是暂时符合人类的观察,如果以后出现例外则需要改进之前的假设,或世界依附于意识而存在。

唯心主义对心(广义)的定义:一切抽象事物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