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栗”字做姓氏的话怎么读
“栗”字做姓氏读音是lì
会意。甲骨文象结了果实的栗树形。本义数是木名。果实也称栗,可食。现意思有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坚实;也可作为一个姓氏。
相关组词有战栗、颤栗、醋栗、惴栗、栗色、栗凿、栗暴、嘉栗、栗栗、橡栗。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词语解析
1、战栗[zhàn lì]
形容竭力克制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颤抖或因恐惧、寒冷而颤抖,发抖、哆嗦。
2、颤栗[zhàn lì]
颤 : 物体振动,栗 : 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颤栗”解释为发抖,打哆嗦。
3、醋栗[cù lì]
醋栗科植物山麻子的果实,浆果球形,径7~9毫米,红色,果期7~8月,采取成熟果实,晒干。
4、惴栗[zhuì lì]
解释为恐惧而战栗。
5、栗色[lì sè]
指栗壳的颜色,即深棕色,像熟了栗子壳那样的颜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栗
二、栗姓 怎么读
读法:lì,第四声。
栗,树名,俗称板栗树,果实包于多刺的壳内。甲骨文的栗字像一株树上长出了有刺的果实。栗人十分了解栗树的用途,擅长种植栗树,以栗树为其氏族的神树。
栗树成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并以此命名氏族名和族徽,最终出现栗姓。
扩展资料:
释义:
1、栗子树,落叶乔木,叶子长圆形,花黄白色。果实为坚果,包在多刺的壳斗内,成熟时壳斗裂开而散出。果实可以吃。种类很多,通常指板栗。
2、这种植物的果实。
3、(Lì)姓。
4、发抖;哆嗦:战~。不寒而~。
相关组词:栗子、战栗、颤栗、醋栗、板栗、栗暴、栗色、惴栗、栗凿、地栗、斋栗、骇栗憭栗、杕栗。
英文翻译:chestnut; afraid; surname Li; trembling.
参考资料:栗姓-百度百科
三、“栗”字做姓氏的话怎么读?
读音是:lì
释义:
1、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
2、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战栗。
3、坚实:“缜密以栗”。
4、姓。
词组:
1、火中取栗: huǒ zhōng qǔ lì
解释: 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造句:你替他去做这件事,尤如火中取栗,到头来吃亏的是你。
2、不寒而栗: bù hán ér lì
解释: 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造句:他的诈伪终于图穷匕见,大家不禁因此不寒而栗。
3、栗色:lì sè
释义:栗壳的颜色。即紫黑色
造句:那匹栗色马将要退休了。
四、栗字做姓氏的时候读音是?
“栗”只有一个读音,所以作为姓氏时也是读“ lì”。
读音【 lì 】
1.栗子树,落叶乔木,叶子长圆形,花黄白色。果实为坚果,包在多刺的壳斗内,成熟时壳斗裂开而散出。果实可以吃。种类很多,通常指板栗。
2.这种植物的果实。
3.(Lì)姓。
4.发抖;哆嗦:战~|不寒而~。
笔画
组词:栗子、战栗、颤栗、醋栗、板栗
扩展资料
1、不寒而栗 [ bù hán ér lì ]
【解释】: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出自】:《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示例】:岂果脂粉之气,不势而威?胡乃肮脏之身,~。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想到、听到或见到令人恐惧不安的事
2、火中取栗 [ huǒ zhōng qǔ lì ]
【解释】: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出自】: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示例】: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我们不能为别人~。
◎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3、股战而栗 [ gǔ zhàn ér lì ]
【解释】:战:怕;栗:发抖。两腿发抖,不停地哆嗦。形容恐惧异常。
【出自】:《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它语。”
五、栗怎么读姓氏 栗如何读姓氏
1、栗作为姓氏读音是:lì。
2、栗姓为中国第249位大姓姓氏,人口大约有30万,占全国人口的0.024%。栗姓也是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北京、天津、安徽等地。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为当代栗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栗姓总人口的一半。
3、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办事处新华村4、5、6组以栗姓为主,组成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