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的除夕是腊月二十九,并没有“大年三十”,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经常说大年三十,但是今年的除夕是腊月二十九,是没有大年三十的。其实除了今年,往后的5年都是没有大年30的,只能在29号过年。因为春节是农历历法节日,而农历历法根据月亮的迎接来计算月的天数。这就导致农历的一个月有长有短,最长的约为29天19小时,最短的是29天6个小时,为了求方便,所以大月就是30天,小月就是29天。而今年的腊月就是小月,只有29天。
为什么没有大年30呢?
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今年的12月是小月,也就是只有29天,没有30这一天。不仅是今年没有大年三十,往后的5年也是没有大年三十的,这也是农历的神奇所在。因为农历本来就是为了务农而演化出来的一个历法,所以不怎么准确,为了对得上日期,所以就有了大小月之分。所以今年人们就可以在腊月二十九过年了,这也是很神奇的,是很多人自出生以来第1次过的不是大年三十儿的年。
为什么农历延续至今呢?
既然农历这么不准确,那为什么还能延续至今呢?即使能够延续这么久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农历有着二十四节气,这二十四节气就是对应着农历,并且农历也是中国人的一种智慧,是一种文化遗产,也是不能丢弃的。在那个年代并不能准确的测量出每一天有多长时间,或者一个月有多久,就会大约的估算,这也是非常棒的。所以现在人也要继续传承这种优秀的文化,过大小年。
总结
农历真的是非常的神奇,但是也是农民的一种智慧,所以其中也蕴含着很多道理。不过在腊月二十九过年也是很好的,只不过相差一天,所以也并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过年活动。
二、今年除夕没有大年三十,这是什么原因?
1、年份没有:“需要明确告诉大家的并不是每年农历最后一天都是大年三十,这也不是国家可以统一规定的。因为每年的是否有大年三十都是按照农历来推算的,若农历推算出有大年三十它就是最后一天,若没有就不过,但相同的除夕也会提前。
2、恰逢小月:我国农历中的月是按照月亮盈亏圆缺变化的周期安排的,而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并不是一一个整数,而是29天12小时44分钟(29.5306天),但一一个月的天数又只能用整数表示,因此有时是小月29天,有时是大月30天。若某-年的腊月初一-与下一年度的正月初一之间恰逢小月,那就没有年三十了。像2022年恰逢小月,就没有年三十了,但2023和2024年逢大月,所以这两年有年三十。
3、比较少见:在人们印象当中,没有年三十的日子好像很少见,这是由于平均月长稍多于29.5天,所以每年大月出现的次数要稍多于小月,这导致有年三十的农历年份要比没有年三十的农历年份多。
三、今年春节为什么没有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是指中国传统农历历法里的12月30日。专家表示,这个历法是由月亮和太阳的运动周期决定的。中国传统农历历法里以“朔望月周期”来计算一个月的天数,“朔”所在日为初一,是人们完全看不到月亮的时刻;“望”所在日为十五,就是满月的时刻。
由于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并非一成不变,因此“朔望月周期”有长有短,农历一年中就出现了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分法。为了保证农历每月的初一必须是朔月,所以大小月的安排也不是固定的,这需要通过观测和科学推算加以确定。
2022年春节没有大年三十。专家表示,由于我国的农历历法是由太阳、月亮的运动周期决定的,而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并非一成不变,农历一年中就出现了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分法。今年腊月恰逢小月,于是便没有大年三十。
公历的一个月,有的有30天,有的有31天,2月只有28-29天。而农历,也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是因为农历是根据月亮的圆缺变化来编算的,在天文学中被称为“朔望月”。
根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起草《农历的编算和颁行》,“朔日为农历月的第一个农历日”,也就是说,每个农历月的初一是朔日。从“朔”到“望”,再到下一个“朔”,一个周期约29.53天,所以计算出来的农历月天数或者是小月29天,或者是大月30天。
今年农历腊月恰逢小月,就没有年三十。没有大年三十的情况,大约三到五年就会出现,有时甚至连着几年都会出现。下一个没有大年三十的春节是2025年。没有大年三十,除夕则为大年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