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是谁?个有哪些代表作品?
唐朝的欧阳询、唐朝的颜真卿、唐朝的柳公权、元朝的赵孟頫。
1、欧阳询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
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2、颜真卿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代表作有《多宝塔碑》《劝学诗》《颜勤礼碑》《祭侄文稿》等。
3、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
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获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代表作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
4、赵孟頫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
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
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逐渐隐退,后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
代表作有《松雪斋文集》《秋郊饮马图》《秀石疏林图》《松石老子图》等。
扩展资料:
四大家的字体:
1、欧体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2、颜体
唐书法家颜真卿的字体风格。其书法初学 褚遂良 ,后学张旭笔法,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古法为之一变,世称“颜体”。
3、柳体
柳体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4、赵体
字形趋扁方,赵体笔画圆秀,间架则方正。
赵体撇画,捺画,以及横比较舒展,字势横展。借用行书,有的字介于行楷之间,显得流美动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四大家
二、“楷书四大家”,各有特点,对此你了解多少?
楷书四大家是指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四位以楷书名垂青史的书法大师,前三位是唐朝人,后一位是元朝人。
俗话说:书如其人。要想了解“楷书四大家”的书法各有什么特点?除过要分析他们的用笔习惯和个性气质之外,还必须结合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方可全面地了解他们的书法特点。
古人在日常生活里用毛笔写字的频率非常高,从大体上来讲,古代书法同时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实用性是为了日常的交流,比如,写信、写对联、写诗作文,用楷书写的话,别人容易辨认。艺术性是为了追求在书写中体验到雅趣,展现个性情趣。
任何书体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产生,都是在此前书体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变化,最终而来。比如,隶书从篆书演变而来,楷书又从隶书简化而来。楷书发展到盛唐达到了顶峰,以颜真卿为标志性代表人物。
欧阳询生活在隋朝末年到唐朝初年,此时期,楷书还在发展初期,还没有完全摆脱隶书的影响,因此,欧阳询的楷书在整体上带有不少隶书的影子。
表现在书写特点上就是,字体结构森严,字形挺拔,笔画瘦劲,笔法在平正中略显奇绝,章法布局非常讲究,依靠字体本身笔画的多少和疏密来排列,给人严谨、凝重却不失优雅、自然、灵动的审美趣味。
颜真卿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书法从形态到内涵,都带有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大唐气象”。再加上他是将军出身,字里行间自带一种英气。
其特点是,他善于中锋用笔,笔画肥厚、宽博,看起来敦实、端庄,给人一种富态之感,流露出雄浑、庄严、大气的审美格调,尽显阳刚之美。
柳公权生活在中唐,他的楷书融合了初唐和盛唐几位楷书大师的特点,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气质和人格理想,自成一家。
特点表现在,结字在平正中追求峻峭,点画匀称,有些字在结字上会向左稍微倾斜,依靠字体的大小和胖瘦来排列章法,看起来错落有致。在笔法上方笔的使用较多,字体骨力雄健,给人铁骨铮铮之感。柳公权本身就是刚正不阿的人,他的楷书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书如其人”。
赵孟頫是元朝人,在他生活的时代,楷书在“壮美”风格上已经达到了顶峰,壮美风格已经没有多少余地再供后人挖掘,于是,赵孟頫跳开唐人的书写法度,从“秀美”格调上对楷书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很高成就。
整体来看,赵孟頫的楷书吸收了“二王”楷书的不少特点,结字疏朗、活泼,用笔洒脱,收放自如,字形优雅、妍媚,具有较强的书卷气,流露出刚柔并济的审美情调。
三、楷书四大书法家各自的特点代表作。
楷书四大家: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代表作:
1、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唐朝颜真卿(颜体) :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
3、唐朝柳公权(柳体) :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元朝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四、楷书四大家是哪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是谁
1、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代赵孟頫(fǔ)(赵体)。
2、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3、颜真卿(709-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唐朝颜真卿(颜体) :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
4、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今陕西铜川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唐朝柳公权(柳体) :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5、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元朝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