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首都

唐朝首都是长安城,又叫京城、长安城唐长安城初名京城,唐玄宗开元元年俗称长安城,亦曰京城,此外,唐长安城在唐代也被称为上京、天都 。

长安城历史悠久,隋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规划布局最为规范化的一座都城。其营建制度规划布局的特点是规模空前、创设皇城、三城层环、六坡利用、布局对称、街衢宽阔、坊里齐整、形制划一、渠水纵横、绿荫蔽城、郊环祀坛。

                                                                       

象天设都,依据天象星辰位置布局都城中宫城、皇城与郭城众坊里,体现着天人合一与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而且唐长安城是按照中国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城市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禁苑、坊市组成,有2市108坊,面积约87.27平方公里,城内百业兴旺、宫殿参差毗邻,唐朝诗人常称长安城有百万人口,显示出古代中国民居建筑规划设计的高超水平。

唐朝古都

唐朝的都城有两个,分别是长安和洛阳。

1、长安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

长安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起点,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的中国城市,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

拥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200多年(不计陪都)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建都于此,唐朝鼎盛时期常住人口185万。

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2、洛阳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多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在东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18里处,新建洛阳城。

同年,改洛州(东魏改司州置)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复置洛州,辖河南、洛阳、偃师、缑氏、阌乡、桃林、陕、熊耳、渑池、新安、巩、宜阳、寿安、陆浑、伊阙、兴泰、嵩阳、阳城等18县。

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阳为都,称东都。

扩展资料:

公元618年,李渊建唐,都是长安,唐太宗李世民是,下令修葺洛阳城,号称洛阳宫。他曾三次来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在洛阳宫居住二年之久。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即位。

永徽六年(公元657年)一同来到洛阳,在此处理国家大事,以洛阳为东都。实际上唐朝的都城已从长安徙至洛阳了。唐玄宗在位44年,都洛阳10年。

安史之乱之后,唐中央的权力大大削弱,节度使的权势越来越大。公元904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发兵长安,挟持唐帝(昭宗)迁都洛阳。

公元907年,朱温废掉唐帝(哀宗),唐亡。此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唐朝时期,东西洋并重,洛阳与长安都是世界上的名都。唐朝都洛阳的有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昭宗、哀宗6帝,前后30余年。

长安城由郭城、宫城、皇城三部分构成。宫城位于郭城北部中央,有金碧辉煌的宫殿。皇城接宫城之南,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

郭城内有南北向大街十四条,东西向大街十一条。明德门至皇城正门朱雀门的朱雀大街位于全城中轴线上,宽达150余公尺,是今北京东西长安街宽的两倍。

其他通城门的大街也多宽在百米以上。垂直交错的大街将郭城划分为108个封闭式的里坊,坊内有民居、官衙、寺观等。

唐贞观后对长安宫室进行增建,贞观八年(634年)于太极宫东北的龙首原高地上建永安宫,次年更名大明宫。

龙朔三年(663年)后这里成为主要朝会之所。玄宗时又于藩邸兴庆坊建兴庆宫。此外,唐长安城的东南隅,还有风景游览区曲江池,将风景区与都城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一个创举。

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里坊制都城最完善的形态。它采用中轴对称布局,规划严谨,街坊整齐。其布局对东亚一些国家的都城产生过重大影响。

文献记载长安的西市附近集居了许多中亚和西亚的「商胡」、「胡客」,其西南相邻的崇红坊,还设有波斯教寺。当时这一带为中西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中心。

洛阳方面,唐武德四年(621年)曾废除东都,毁洛阳宫厥。至显庆二年(657年)恢复东都。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改称神都,天授元年(690年)建都神都。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位,复称东都。

洛阳郭城平面接近长方形,周长约28公里。设八个城门,东、南各三门,北面二门,西面无门。宫城位于郭城西北角,东宫在宫城之东。

皇城绕宫城东西南三面修筑。宫城北部有曜仪、圆壁二城。皇城之东又有东城,东城之北有储存粮食的含嘉仓城。郭城内由垂直交叉的道路划分成若干方形或长方形里坊。

北通皇城正门的定鼎门大街宽121公尺,是全城最宽的街道,其余连接城门的街道宽41-59公尺。里坊有坊墙,四面设门,内设十字街。

据考证,洛水北有二十八个坊、一个市,洛水南有八十一个坊、两个市,共一百零九个坊、三个市。

总之,长安、洛阳为当时中国的首都,也是世界名城,可惜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连年战争,使两京受灾惨重,故唐以后已难复旧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

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城市 唐朝长安城(同期全球最大的都城)

说起唐朝大家都将其称为大唐盛世,那时候的中国不管经济水平还是科技程度,都属于领先全球。唐长安城还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城市,它的面积有约87.27平方公里,还是同一时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都城。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城市。

唐长安城是首个人口过百的城市

唐长安城中国古代规模最壮观宏伟的都城,它同时也是同时期全球面积最大的都城。唐朝时期中国达到了万国来朝的鼎盛之况,经济和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唐太宗开创开创贞观之治后,不仅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唐朝时期的长安城内,百业兴旺人口繁盛,最多时人口超过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城市。百万人在现在看来看能并不多,随便一些人口多的大城市,很轻易的就能超过千万人口。但是在古代那个生产力并不高的时代,百万人口可以说是十分繁盛可观了。

古代时候人口的兴旺,代表着社会的稳定和生产力的提高,还有就是国力的强盛。唐朝时候的中国盛极一时,当时向其朝贡的国家就多达300多个。还有许多国家的人会前往唐朝学习制度和文化,让大唐空前的繁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在唐朝之后,海外之人多将中国人成为“唐人”。

中国最古老的城市

说到中国的古城,很多人就会想到西安,它是一个传承有7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也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古时候西安名长安,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可以说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从西周到唐朝,都是在此建都

中国历史上最大城池

大家对“长安”一词都不陌生,你可能不知道长安城在哪里,但一定知道它的意思。在古代时候长安就是都城的意思,因为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成都是建在长安的。长安是现在西安的古城,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唐朝的都城?

唐朝在618年时,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57年,唐高宗颁布《建东都诏》,建都洛阳。

李隆基当皇帝时,改东都为东京,此时的长安相应称为西京。李亨(肃宗)当皇帝时,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设4个陪都,即东京洛阳、北京太原、西京凤翔、南京成都,此时的首都长安改称“中京”,唐朝形成了“五京制”的格局。

唐长安城有2市108坊,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

唐洛阳城按“天人合一” 理念设计,以皇宫紫微城为核心,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宫,占地面积4.2平方公里,是北京故宫的六倍,奠定了中国宫城的基本格局,是隋唐以后宫殿建筑的范本,被宋代皇宫、元朝皇宫、明清故宫所仿效。

扩展资料

有两个都城的原因

定都洛阳,是武则天这位伟大女皇的决定。由于长安处在唐朝统治的关陇贵族的包围当中,所以,武则天换个新的首都。由于武则天改朝换代,把唐朝变成了周朝,自然要换新首都了。

在综合了各种考虑以后,武则天觉得还是选择了洛阳,因为定都洛阳既可以监视关中地区的一举一动,还能逃离关陇贵族的包围,又能对全国地区进行很好的控制。于是,武则天就定都洛阳,又对新王朝的官职进行了变动。

既然有了长安和洛阳这两个首都,后来的唐朝统治者也就没有更改前人的决定,就用了两个首都,也不再做任何的变动了。这样的两都制度一直存在着,直到唐朝灭亡,对后来的影响很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都

唐朝的首都是哪里?

唐朝,618年唐高祖定都长安。657年,唐高宗建都洛阳,自此以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并列为首都,两京并重。684年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以洛阳为首都,称“神都”,长安反成为陪都。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692年增设北都太原为陪都,705年恢复两京并重。723年复以北都太原为陪都。733年以长安为京畿,洛阳为都畿,二者并称“京都”757年增设凤翔、成都两座陪都而形成五京制格局,762年后结束五都制,以长安为首都,洛阳、太原为陪都。904年迁首都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