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朝的首都在哪里

首都是长安(现在的西安市)但是洛阳和太原也称为都城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趁势在晋阳起兵,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历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及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的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藩镇将领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二、唐朝首都是什么呀?

长安和洛阳。

唐朝,618年唐高祖定都长安,657年,唐高宗建都洛阳,自此以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并列为首都,两京并重,684年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以洛阳为首都,称“神都”,长安反成为陪都。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692年增设北都太原为陪都,705年恢复两京并重。

唐长安城,隋朝称之为大兴城,其兴建于隋朝,唐朝易名为长安城,为隋唐两朝的京师,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隋唐洛阳城作为帝国东都(东京),与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并列为隋唐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

总体结论

唐朝618-657首都长安,657-684长安洛阳并列首都;684-692首都洛阳,陪都长安;692-705首都洛阳,陪都长安、太原;705-723长安洛阳并列首都;723-757长安洛阳并列首都,陪都太原;757-762五都格局,长安洛阳并为首都,太原、凤翔、成都等为陪都;762-904首都长安,陪都洛阳、太原;904-907首都洛阳。

三、唐朝的都城?

唐朝在618年时,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57年,唐高宗颁布《建东都诏》,建都洛阳。

李隆基当皇帝时,改东都为东京,此时的长安相应称为西京。李亨(肃宗)当皇帝时,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设4个陪都,即东京洛阳、北京太原、西京凤翔、南京成都,此时的首都长安改称“中京”,唐朝形成了“五京制”的格局。

唐长安城有2市108坊,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

唐洛阳城按“天人合一” 理念设计,以皇宫紫微城为核心,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宫,占地面积4.2平方公里,是北京故宫的六倍,奠定了中国宫城的基本格局,是隋唐以后宫殿建筑的范本,被宋代皇宫、元朝皇宫、明清故宫所仿效。

扩展资料

有两个都城的原因

定都洛阳,是武则天这位伟大女皇的决定。由于长安处在唐朝统治的关陇贵族的包围当中,所以,武则天换个新的首都。由于武则天改朝换代,把唐朝变成了周朝,自然要换新首都了。

在综合了各种考虑以后,武则天觉得还是选择了洛阳,因为定都洛阳既可以监视关中地区的一举一动,还能逃离关陇贵族的包围,又能对全国地区进行很好的控制。于是,武则天就定都洛阳,又对新王朝的官职进行了变动。

既然有了长安和洛阳这两个首都,后来的唐朝统治者也就没有更改前人的决定,就用了两个首都,也不再做任何的变动了。这样的两都制度一直存在着,直到唐朝灭亡,对后来的影响很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