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铬及其化合物中毒后会有哪些表现
(1)经消化道中毒者,少量可致口腔黏膜轻度腐蚀,咽部灼热,肿胀和疼痛,大量中毒于数分钟后即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水样尿、头昏、乏力,吐泻明显者则有脱水表现;严重病例尚有烦躁不安、化学性青紫、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脉搏快速,甚至发生休克和昏迷;随后可发生肾损害,出现蛋白尿、血尿、少尿或无尿,甚至发展为急性肾衰竭。误用铬酸经皮吸收中毒者吐泻、失水等消化道症状轻微,但局部有刺激和腐蚀疼痛,随后发生肝、肾损害,约于用药后48小时左右,出现肾小管广泛病变,出现上述肾损害表现,部分病例尚有肝大、黄疸及肝功能异常等肝损害症状。
(2)吸入中毒发病较急,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病变,一般较少引起呼吸系统以外病变。主要症状有鼻咽烧灼感、咽痛、流涕、喷嚏、流泪、咳嗽、胸闷、胸痛及气促等,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两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少数敏感个体发生症状更快、更明显,并可出现哮喘和发绀。X线检查肺纹理增强或有斑片状炎性浸润灶。
(3)铬作为变应原尚可引起皮肤病变,除接触性皮炎外,尚可引起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红肿和脱屑,主要呈湿疹样或小型红斑改变,易继发感染,多呈亚急性表现,用0.5%重铬酸钾作皮肤斑贴试验,阳性率甚高。
二、铬中毒,将会怎样
铬是重金属,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但人体需求量较少,如果一下摄入过多的铬,对人体是具有危害的。
铬的全身中毒,此种情况甚少,症状是,头痛消瘦,肠胃失调,肝功能衰竭,肾脏损伤,单接血球增多,血钙增多及血磷增多等。
铬慢性中毒,症状表现为皮肤和鼻黏膜的操作。皮肤操作主要是溃疡,又称“铬疡”,多发生在手指上手背上易擦伤部位,溃疡边缘隆起而坚硬,中间凹陷,其上覆盖黄褐色结痂,外观呈“鸡眼状”,可深达内膜。
治愈后留有边界清楚的圆形疤痕。还有手腕、前臂及颈部等暴露部位发生皮炎,表现为片块状红斑、丘疹。
铬对鼻黏膜的损害表现为黏膜肿胀,通风不畅,鼻中隔一侧或双侧有点状糜烂面。病情加重时,鼻腔干燥,嗅觉减退,鼻出血等现象。
扩展资料:
铬中毒分为职业性中毒和非职业性中毒。
一、职业性铬中毒。
从事化工和电镀两个工种的工人,容易铬中毒。电镀时吸入铬酸雾,生产中产生的六价铬化物,可损害人体皮肤及呼吸道,形成很深的溃疡既铬疮。铬疮出现后,铬毒素进入人体血液沉淀。重者损害肾功能出现衰竭,如不及时抢救,患者会很快死亡。
铬中毒会引起肺癌和皮肤癌。预防铬中毒,工人必须穿上工作服,并戴防毒口罩。并戴橡胶长手套,手套至少要长至肘关节。
在工业上接触铬及其化合物,主要是铬矿石和铬冶炼时的粉尘和烟雾,电镀时吸人铬酸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六价铬化合物。在临床上铬及其化合物主要侵害皮肤和呼吸道,出现皮肤黏膜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如皮炎、溃疡、鼻炎、鼻中隔穿孔、咽炎等。
1、皮肤损害。
六价铬化合物对皮肤有刺激和致敏作用,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水疤、溃疡,皮肤斑贴试验阳性。铬疮是一种小型较深的溃疡,发生在面部、手部、下肢等部位。铬溃疡多发生于电镀、铬化学工业、硝皮工业等。 日本曾报道铬引起鳞状上皮癌2例。
2、呼吸系统损害。
铬酸盐及铬酸的烟雾和粉尘对呼吸道有明显损害,可引起鼻中隔穿孔、鼻黏膜溃疡、咽炎、肺炎,患者咳嗽、头痛、气短、胸闷、发热、面色青紫、两肺广泛哮鸣音、湿性哕音,及时治疗,症状可持续2周。国外报道,铬可引起肺癌。
3、消化系统损害。
长期接触铬酸盐,可出现胃痛、胃炎、胃肠道溃疡,伴有周身酸痛、乏力等,味觉和嗅觉可减退,甚至消失。
在工业上接触铬及其化合物,主要是铬矿石和铬冶炼时的粉尘和烟雾,电镀时吸人铬酸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六价铬化合物。在临床上铬及其化合物主要侵害皮肤和呼吸道,出现皮肤黏膜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如皮炎、溃疡、鼻炎、鼻中隔穿孔、咽炎等。
二、非职业性铬中毒。
口服重铬酸钾,对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口腔黏膜变黄,呕吐黄色或绿色物质,吞咽困难,上腹部烧灼痛,腹泻,血水样便,严重者出现休克、面色青紫、呼吸困难。
重铬酸钾对肝和肾都有毒性,尿中出现蛋白,严重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婴幼儿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应与脑炎鉴别诊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