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业步行街的介绍
商业步行街是指城市的商业集中区它集中了一定数量的商店和市场。使人们能够步行选购商品和得到服务。
商业步行街--城市形象的代表和名片,从立项到建设,都是由政府主导或参与,他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 商业步行街发源于中国,唐代时期,长安就有著名的商业街:东市和西市。到了宋代,清明上河图就是典型的商业街。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小镇,都在尝试着开发富有特色商业步行街。毋庸置疑,商业步行街已经成为美丽的城市会客厅。从“街”到“商业街”,从“商业街”到“商业步行街”,三个概念的跳跃产生了从“走路、购物”到“休闲购物、享受生活”的变迁。商业步行街是城市的商业文化名片,是城市繁荣的象征,是城市运营的点睛之笔。因此堪称“城市客厅”。对商业步行街的兴趣,是时尚女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旅行爱好者重要的旅游内容之一。
中国十大商业步行街:1 北京王府井 2 上海南京路 3香港铜锣湾 4成都春熙路 5武汉光谷步行街 6台北西门町 7哈尔滨中央大街 8南京湖南路 9广州北京路 10重庆解放碑 1、根据交通形式分类
A 完全步行街(禁止机动车)
B 人车共存步行街(电车、国外、半步行街)
2、根据空间形态分类
A 开放式步行街(道路上方没有构筑物)
B 半封闭式步行街(由沿街两侧建筑物挑出顶棚的一种形式,也被称为带悬挑式顶棚的道路)
C 封闭式步行街
3、根据商业街的动线设计
①单线型:人的步行轨迹沿着一条线,例如,王府井、西单)
②多线型:有分支,井字型,非字型,例如,上海淮海路)
③立体型:在室内,商业动线呈螺旋上升,它非常适合做餐饮休闲类的商业)
④内廊型:内廊型是一个没有“顶”的多层商业形式。“内廊型步行街就好比一个大碗,人从底层被吸上来,逐层在每一个平面层上逛。”
内廊型商业街与立体型商业街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平层绕,并且一般是露天,没有顶棚的。
4、根据功能分类
A 购物
B 娱乐休闲
C 美食
·················
步行街是集购物、美食、娱乐、休闲、文化为一体的商业风景街、文化街、休闲街。
天津食品街、开封书店街、上海多伦路文化街、绍兴鲁迅故里步行街。 1989年4月1日实施的《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 )中对步行商业街做了如下规定。
第二节 步行商业街
第2.2.1条 步行商业街内应禁止车辆通行,并应符合城市规划和消防、交通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2.2.2条 原有城市道路改为步行商业街时,必须具备邻近道路能负担该区段车流量的条件。
第2.2.3条 步行商业街的宽度,根据不同情况,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改、扩建两边建筑与道路成为步行商业街的红线宽度不宜小于10m;
二、新建步行商业街可按街内有无设施和人行流量确定其宽度,并应留出不小于5m的宽度供消防车通行。
第2.2.4条 步行商业街长度不宜大于500m并在每间距不大于160m处,宜设横穿该街区的消防车道。
第2.2.5条 步行商业街上空如设有顶盖时,净高不宜小于5.50m,其构造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并采用安全的采光材料。
第2.2.6条 步行商业街两侧如为多层建筑,因交通功能而设置外廊、天桥和梯道时,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
第2.2.7条步行商业街的各个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停车场地。
从全球来看商业步行街发展大体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个时期:集市贸易;
第二个时期:摊贩慢慢地开始进店,形成店铺格局,在道路两侧形成不同数量不同规模的店铺;
第三个时期:随着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有些地方形成小的商业中心;
第四个时期:大型商业步行街的出现;
第五个时期:规范化的商场和超市业态加入到流通领域以后,实际上就给商业步行街的结构增添
了骨干力量;
第六个时期:六十年代,商业步行街由于中产阶级搬到郊区居住进入低谷时期;
第七个时期:商业步行街增加shopping mall 购物中心,出现购物、文化娱乐、休闲、展示等趋势,
商业步行街开始在各国获得大发展。
二、商业街景观设计说明 有哪些分析要点?
关于商业街景观设计,营造氛围一条商业街的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得像兵营一样,非常整齐,道路非常宽阔。大理石上去了客流下来了,不锈钢上去了,效益下来了。商业街对商业氛围要求非常高。下面一起来看看商业街景观设计有哪些要点要分析吧!
一. 交通分析
运动与通路: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运动心理,把紧张的运动与放松的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沿河散步道给人们提供一个可以曲折,延长的运动线路,放松休闲的观赏景观。
采用坡道设计,提供带轮的步行交通,使设计更加人性化。确定适当距离的关键不仅是实际的自然距离,更重要的是感觉距离,通过景观节点的设置,景观设施来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单调平直呆板的街道虽然很短,人的心理感受距离却很长。
人车分流:通过竖向的变化,使行车道路与人行处于不同高差,人在商业街的购物会感觉安全,真正营造一个休闲,自由徜徉的街道环境。
二. 空间分析
商业街的主要特点是因商业店铺的集中而形成了室外购物、休闲、餐饮等功能空间,基于商业街的店铺特色,决定了其设计的核心就是让空间有用而舒适。根据调查,一般商业街的尺度,都控制在8-12m左右,而这又是针对两侧都是店铺的商业街,15#地的商业街是单侧式的,在商业建筑前约19m宽的范围内,要满足停车,行车,还有步行的功能,所以商业街前面的步行街尺度定为5m宽,又考虑到车行对人流的影响,利用竖向高差的变化将其划分成两个不同的空间。在根据建筑的轴线在相关节点上设置种植坛形成景观序列,根据建筑的收放控制台阶的收放。
三. 景观节点
以景观意境为线索,按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及功能的不同,大小设置三大景观区,它们既相互联系又具统一性,通过轴线的控制来实现。三大景观区为:入口广场与商业街区,旱喷泉广场区,邻水大草坪区,分别满足人们的购物娱乐,休闲的功能,动静分区的过渡功能,人们交流休息思考冥想的静态活动功能。
四. 色彩分析
建筑的立面以梨黄(明亮)为主色调,门窗饰线,铁艺栏杆用白色或木色,建筑功能入口用骑楼来区别,色彩为红色砖墙(仿红色砖墙瓷砖),其整体为明亮的暖色调。设计的铺装,小品,附属设施等都采用暖色调设计,形成从色彩上达到统一的效果。
五. 停留区域与心理学边界效应理论
边界效应理论指出:森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建筑广场的边缘,建筑的凹处,柱下等使人们喜爱停留的区域。我们在商业街设置休息的座椅,给人们提供驻足,停留,停下来与人交谈,停留一段时间的动作诱因。
爱德华?霍尔在《隐匿的尺度》中指出处于边缘或背靠建筑物的立面有助于个人,团体与他人保持距离,是人们安全心理的需求所致。我们要紧两创造多层的边缘。
人的活动是从内部和朝向公共空间的的中心的边界发展起来的,通过孩子们总是现在门前聚集一会,然后在开始游戏并占有整个空间。
弯曲的街道使步行变得更加有趣,且再见少风力干扰方面是由益处的。
变换的接到空间,小型广场的穿插使步行网络的心理距离变短了。
人在步行时都爱抄近道,人们走捷径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
哥本哈根的一处广场记录,每一个人都沿最短的线路穿过广场。
开场空间中的步行线路,横穿空间中心是不舒服的,眼空间的边缘既可以体验到大空间的尺度,又能欣赏道街道或空间边界的细枝末节,令人赏心悦目。
台阶是打断步行节奏的破坏元素,我们采用平缓的坡道替代。
以上就是关于商业街景观设计要点分析的全部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商业街景观的设计,享受每一处商业街设计带来的便利!
三、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要点
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要点
步行商业街景观是街道路面,街道设施和周围环境的组合体,也就是人们从步行商业街上看到的一切东西,包括铺地,标志性景观(如雕塑、喷泉),建筑立面,橱窗,广告店招,游乐设施(空间足够时设置),街道小品,街道照明,植物配置和特殊的街头艺术表演等景观要素。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就是将所有的景观要素巧妙和谐地组织起来的一种艺术。下面是我整理的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要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1.要遵循人性化原则。
步行商业街具有积极的空间性质,它们为城市空间的特殊要素,不仅是表现它的物理形态,而且普遍地被看成是人们公共交往的场所,它的服务对象终究是人。街道的尺度、路面的铺装、小品的设备都应具有人情味。
2.要遵循生态化原则。
生态化倾向是21世纪的一个主流。步行商业街中注重绿色环境的营造,通过对绿化的重视,有效地降低噪声和废气污染。
3.要善于利用和保护传统风貌。
许多步行商业街都规划在有历史传统的街道中,那些久盛名的老店,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犹如历史的画倦,会使步行商业街增色生辉。在这些地段设计步行商业街时,要注意保护原有风貌,不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如:南京夫子庙商业街、天津古文化街等都属于这种性质。
4.要遵循可识别性原则。
构成并识别环境是人和动物的本能。可识别的环境可使人们增强对环境体验的深度,也给人心理上产生安全感。通过步行商业街空间的收放,界面的变化和标志的点缀可加强可识别性。
5.要创造轻松、宜人、舒适的环境氛围。
步行商业街是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人们出于商场,忙于购物和娱乐,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通过自然环境的介入,可以大大缓解这种紧张情绪,创造轻松、宜人、舒适的环境氛围。
6.要遵循尊重历史的原则。
最大限度保持自然形态,避免大填大挖,因为自然形态具有促进人类美满生存与发展美学特征。
7.要遵循景观视觉连续性原则。
步行商业街线形和空间设计具有从步行者步行的角度来看四维空间外观,且应当是顺畅连续的、可预知的线形和空间。
拓展内容: 古城商业步行街环境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一、扬州关东街的历史和现状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称,扬州城内的关东街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最早源于宋代,关东街是扬州运河文化和盐商文化的发祥地,而且关东街见证了扬州的发展。随着大运河的开通,东关街也成为了商贸往来的聚集地和文化交流的聚集地。关东街经过了历史的沉淀,遗存了很多的人文古迹。扬州关东街在2008年进行了改造,改造以后的扬州关东街拥有了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和“鱼骨状”的街巷体系。而且扬州关东街中聚集了很多具有传统色彩的手工艺和特色餐饮。调查显示,整条扬州关东街中有232家个体工商户,这些个体工商户中有72家是手工业,21家是餐饮业,136家旅游商品经营户,还有19家传统的老字号。此外,扬州关东街中还有2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扬州关东街环境设计的分析
在古城商业步行街环境设计中,垃圾桶经常会被忽略,甚至有的地方刻意忽略设施小件物品。调查显示,扬州关东街中的垃圾桶数量很多,但对垃圾桶后期的管理不够完善,经常出现杂物随意摆放,从而把垃圾桶遮挡的现象。此外,扬州关东街中的垃圾桶设计显得随意,一样的造型影响了关东街的整体环境设计。因此,扬州关东街有关部门可以对垃圾桶的样式进行创新,扬州是月亮之城,可以把垃圾桶的样式设计成可以发出亮光的月亮,在缺口的一方可以投放垃圾。这样的设计不仅融入了扬州的地域文化,还在夜晚给游客照亮,可以使游客准确无误地把垃圾投入到垃圾桶中。此外,还需要注重对关东街内的设计管理,避免有人扔无人管的现象。在古城商业街步行街环境设计中,休息座椅也是非常重要的,休息座椅可以为游客提供中途休息的地方。调查显示,扬州关东街中的休息座椅主要有三种:石凳、木凳、砖石拼接平台。在旅游旺季时,扬州关东街中的休息座椅的数量没有办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因此,扬州关东街有关部门可以多提供一些休息座椅的`数量,而且在休息座椅设计上,可以多设计一些不同形式的座椅,如单人的座椅、双人的座椅、组合坐骑等,还可以把主题小件物品和休息空间相结合,给人良好的感官体验。
三、扬州关东街环境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主要是指在特定区域中把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有效结合,然后构成独一无二的特色文化。地域文化和区域文化不同,地域文化具有过程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在古城商业步行街环境设计中,需要把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可以更好地展示城市文化的特色。设计者需要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从而设计出可以表现城市人文历史和自然风貌的环境。扬州关东街的地理位置具有巨大优势。扬州处于长江流域,其具有独特的江南文人的诗意气质,而且由于受到唐朝经济的影响,扬州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条件。此外,扬州关东街受到了文或商的背景影响,其具有独特的雅俗文化共存的风貌。扬州关东街中有很多具有地域文化的元素,如扬州三把刀、扬州八刻、扬州雕版印刷、扬州评书和小曲、园林建筑等。这些都是地域文化在扬州东关街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明显突出扬州的地域文化特色,使游客可以对扬州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和印象。
;
四、商业街如何进行规划设计
商业街的理想气氛应该是使用人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使人有愉悦的消费心情,而不是“以势压人”。
...展开
步骤/方法分步阅读
1
/5
尺度近人
商业街的尺度应该以行人的活动为基准,而不是以高速过往机动车为参照。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对一层以上的范围几乎是“视而不见”。而横向关注范围一般也就在10米——20米之间,而超过20米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20米宽的范围内“之”字前行。这恰好说明了商业街建筑外观设计的重点应该在建筑外观设计的第三个层面上。
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建筑的宏观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著名建筑的外观轮廓往往都很醒目,使人过目不忘,如悉尼歌剧院、天坛等。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建筑的感知方面,也就是建筑外观的中观元素。包括建筑开窗与实墙面的虚实对比,立面横竖线条的划分等。而第三个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近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人所能感受的范围也就在一层高之内。这一层面上的设计重点应该是建筑的细部和材质的运用。商业街的设计重点也应在首层外观的细部上,包括门窗的形式,骑楼雨罩的应用,台阶、踏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浮雕、壁画、材质色彩与划分等等。建筑师的设计深度不应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缺少细部的设计无法满足购物行人对建筑的尺度要求,必然会空洞没有人情味。
国外商业街经常被作为设计样板,这与国外商业街的小体量、小尺度的人性化设计分不开。国内的设计容易偏重于气派、豪华、厚重的形象和气势。商业街设计的尺度把握应该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