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达峰碳中和是什么意思
在看关于碳排放的文章时,出现了碳达峰、碳中和,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碳达峰的意思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已经达到峰值;碳中和的意思就是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两个词语都与我国的环境保护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01
首先,碳达峰表达的的含义就是我国曾经做出了承诺,在2030年到来之前,温室气体的排放不可以在增长,已经达到了峰值,具体的温室气体包括煤炭等化石能源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有害气体。
02
其次,碳中和表达的含义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各种措施,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具体的措施包括植树造林或者节能减排,这样就可以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了。
03
全球气候一直都在变暖,环境问题愈加严峻,我国做出承诺,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保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
二、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其间碳排放总量依然会有波动,但总体趋势平缓,之后碳排放总量会逐渐稳步回落。
碳中和:则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通过节能减排、产业调节、植树造林、优化资源配置等治理二氧化碳的手段,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甚至是回收利用,以此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的。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系:碳达峰与碳中和紧密相连,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达峰时间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长和实现的难度;而后者是对前者的紧约束,要求达峰行动方案必须要在实现碳中和的引领下制定。
碳达峰和碳中和出现的原因:在环境日益恶劣的时代,全球的温室效应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人们在感受到环境逐渐恶劣的同时,也在不断为治理环境而努力着,毕竟这关乎着人类的共同家庭,所以环境治理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看到一些环境治理的热点,其中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两个常听到的词,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它们的含义。碳达峰有其自身规律,政策驱动可提前达峰,目前全球已有54个国家的碳排放实现达峰,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0%,其中大部分是发达国家。排名前15位的碳排放国家中,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亚、德国、加拿大、韩国、英国和法国已实现碳达峰。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方面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履行负责任大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历史担当。这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着力点,也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全面有效落实《巴黎协定》注入了强大动力,更为疫情后全球实现绿色复苏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增添了新的动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碳达峰的作用:碳达峰可分为自然达峰、社会变动和政策驱动达峰三类。自然达峰过程,与一国产业结构及城市化率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服务业占比达到70%左右时碳排放就开始达峰并持续下降;城市化率达到80%左右时,碳排放也开始达峰并下降。在此过程中,环境政策规制在客观上对碳达峰起到协同促进作用。
碳中和的意义:一方面,碳中和意味着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在很大程度上脱钩。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改变高碳的发展方式,从过去过于强调工业财富的高碳生产和消费,转变到物质财富适度和满足人的全面需求的低碳新供给。
另一方面,大幅减排和实现碳中和,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从传统工业化模式向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模式转变,是一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的绿色供给和需求在市场中“从无到有”出现,非绿色的供给和需求则不断被市场淘汰。
三、碳中和和碳达峰是什么意思?它的作用是什么?
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是指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到2030年不增加,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少;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来抵消自身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应对气候变化事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局和长远。
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参与全球治理、坚持多边主义的重要领域。2020年以来,中国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强烈目标和愿景,发表了一系列倡议和主张,为绿色低碳转型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了新动能。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工业生产开始依赖能源。生产力的快速提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代价是环境被一步步破坏,包括能源燃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导致的温室效应,进而导致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灾害。因此,人类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不采取措施,地球将很快面临另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因此,人类开始为自身命运的安全达成基本共识——《巴黎协定》,明确要求全球在本世纪下半叶前实现温室气体“人为源排放量”和“人为汇清除量”的平衡。也就是说,在2100年之前,我们将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清除,而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所以这个目标被命名为“碳中和”。在实现碳中和之前,二氧化碳排放量会在某个时间达到历史峰值。之后二氧化碳排放量会逐渐下降,这个峰值就是所谓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
四、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为什么需要碳排放达峰
1、碳排放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2、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3、为什么需要碳排放达峰: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其次要保证能源安全。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链日渐完善,国产制造加工能力与日俱增,同时碳排放量加速攀升。但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安全意义。
五、碳中和碳达峰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碳中和碳达峰的意义:碳达峰碳中和是系统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工作,覆盖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高耗能、高排放部门,涉及生产和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等各方面。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制定科学的行动方案,有助于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法
不能只依靠节能提效带来的能源需求降低,也不能只依靠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的能源电力部门脱碳,而必须依靠各经济部门和各能源行业的全面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呼唤着技术的快速突破和市场的有效激励,需要有突破性技术支撑。
特别是常规减排技术或替代技术难以实现深度减排的领域,技术尚不太成熟、成本较高,必须通过碳定价机制,加快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化。有了碳市场的价格机制,企业通过碳交易市场补偿减排成本甚至获取收益,从而促进其参与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当然,碳市场不可能“包打天下”,必须多种市场机制协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