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实质和影响
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
②人民不满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口号赢得广泛支持。
(2)目的:①直接目的:尽快摆脱困难,实现经济复兴。
②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采取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的办法。
(4)内容:整顿金融;调整农业;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以工代赈。
(5)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6)影响:①减轻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缓和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②不能从根本解决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罗斯福新政(TheNewDeal)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亦称三R新政。救济主要针对穷人与失业者,复兴则是将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准,针对金融系统的改革则试图预防再次发生大萧条。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在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实质:新政实施的结果是巩固和加强垄断资产阶级在国家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它所包含的一部分对工人阶级让步的措施,不过是资产阶级对付工人运动的一种手段而已。
“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
扩展资料
新政内容
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 (Recovery) 、 救济 (Relief) 、改革 (Reform)。
新政的主要措施实施结果:“应当指出,罗斯福新政措施是总统权力全面扩张,终于逐步建立了以总统为中心的三权分立的新格局。他是总统职权体制化的开拓者。”
罗斯福新政从1933年开始推行,直到1941年结束。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包括:
1、整顿银行与金融系,下令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并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
2、复兴工业或称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与蓝鹰运动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缓和阶级矛盾)。
3、调整农业政策:给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推行“以工代赈”(最重要的一条措施);
5、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6、政府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和保险,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
7、建立急救救济署,为人民发放救济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简短)
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运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的恢复与发展。
罗斯福新政(The Roosevelt New Deal)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核心三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也称三R新政。
新政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缓解了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令》、《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障法案》等法案。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实质及影响。
罗斯福总统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也是美国唯一的一个连任四届的总统,在美国人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立法计划面向广大选民,设法帮助美国经济中主要的利益集团,并争取共和党的支持。其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农业调整总署,提高农产品价格,恢复农业繁荣;向大中企业贷款,刺激商业;建立专门机构,对失业工人提供救济和就业机会。新政抛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实行赤字财政,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来刺激经济。为了推行新政,罗斯福将一批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律师、专家与学者组成智囊团,咨询方针政策;通过“炉边谈话”的方式,密切与选民的联系,与反对新政的最高法院进行坚决的斗争并成功地改组最高法院。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美国国会应罗斯福总统之请召开特别会议。罗斯福先后提出各种咨文,督促和指导国会的立法工作。国会则以惊人的速度先后通过《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法律。
1933-1934年的推行的新政着重“复兴”,主要措施有:维持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对外贸易,限制农业生产以维持农产品价格,避免农场主破产;规定协定价格以减少企业之间的竞争,制止企业倒闭1935-1939年的新政则着重“救济”和“改革”,主要措施有:更为有力地运用行政干预,实行缓慢的通货膨胀,广泛开展公共工程建设和紧急救济,实施社会保险,扩大就业机会和提高社会购买力;进行税制改革,根据纳税能力纳税,分级征收公司所得税和过分利得税等。罗斯福新政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政府的信心,强化了联邦政府机构,缩小了贫富差距。这对于我们今天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很有借鉴。由此使美国的工业、农业逐渐全面恢复。在第一个总统任期内,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对拉美国家采取睦邻友好政策,为新政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第一个任期终了的1936年,面对国民收入50%的增幅,罗斯福娓娓动听地描述道:“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① 因此,罗斯福在1936年再次当选总统,也就不足为怪了。在第二个总统任内,他继续推行新政,广受人民欢迎。在二战爆发后,罗斯福政府采取积极中立的政策,增加海军军费,修改了中立法,为英国抵抗德国法西斯提供方便之门,逐步废除美国持续一百多年的孤立主义。1940年竞选总统时,罗斯福和另一位候选人均表示美国不介入国外战争。但主张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者均支持罗斯福,结果罗斯福获胜连任第三任总统。他提出的租借法案在国会通过。这一法案使美国可在财政上对英国及其盟国给予援助。在日本发动珍珠港偷袭后,美国正式参加二战。罗斯福政府把一切力量全部转向军事生产轨道,集中生产军事武器和战略物质,把美国变成民主国家的最大军工厂。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政府完全废除了自由放任的政策,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从此进入了国家垄断经济的历史时期,这些措施为战后美国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基础。
罗斯福总统对美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很多措施都影响深远。他参加了一系列的_议,签署了《大西洋宪章》,为集中世界人民的力量打败法西斯国家提供了保障。在开罗会议上重申日本归还强占的中国领土,这是对中国人民的一个礼物。在德黑兰会议上他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等创造性举措,为战后世界秩序的构建做出了贡献。凭借战争中的举措和伟大贡献,罗斯福第四次当选总统。繁重的政治与战争事务,损害了罗斯福的健康。在这届任期没有当选多久,他就与世长辞了。罗斯福4次当选美国总统,除了战争因素,究竟有无成功的秘诀呢?答案是肯定的。罗斯福的权威传记作家詹姆斯·伯恩斯,经过大量研究而得出以下结论:抓住公众舆论;善于选择时机;关心政治细节;注意内部的派别之争;个人的魅力和政治上的技巧②。罗斯福连任4届总统,对于美国的稳定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是极为重要的。罗斯福超长的总统任期使其美国发展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实力达到了巅峰。罗斯福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③罗斯福是20世纪最受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虽然他出身富豪,但他相信平凡人的价值,为维护百姓的权利而战;另一个原因是,他有着超人的魅力,愉快地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为世界和平的实现不断努力。
在罗斯福时代美国和世界发生了太大变化,作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家,在大危机的形势下,他能果断放弃以往的政策,不断的改革。这种巨大的政治魄力值得我们敬佩。
来源:丝路艺术
罗斯福新政是什么
罗斯福新政。美国总统F.D罗斯福(1882 ~ 1945)于1933年就职,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和萧条,采取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新政”一词来源于罗斯福1932年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的演讲,当时他声称要“为美国人民实施新政”。
罗斯福新政-历史背景
从1929年到1933年,美国发生了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期间,工业生产恢复到20世纪初的水平,13万多家企业倒闭,失业人数超过1200万。慢性农业危机进一步加深,农产品价格下降2/3,大量农产品积压,农业货币收入减少3/5;进出口贸易额下降约2/5,由于价格大幅下降,进出口总值下降70%;信贷危机发展迅速,破产银行超过1万家,占全国银行的一半。罗斯福当总统时,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极其尖锐,整个银行信用体系陷入瘫痪。罗斯福随后大力推行新政,试图缓解经济危机及其严重后果。
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两个阶段
包括前期(1933-1935年)和后期(1935-1939年)。在历时100天(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的美国国会第73届特别会议的指引下,本届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反危机”法律,包括新政的两大支柱——国家工业复兴法案和农业调整法案。1935年至1936年,反对和支持新政的斗争愈演愈烈,上述两大法令因被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违宪而作废,于是新政转入后期。罗斯福政府相应地通过了一些变通法和其他新法,继续实施新政,直到二战前夕。
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
金融和货币政策的目的是防止金融和信用体系崩溃,稳定美国银行的货币体系。这方面的基本政策是:清算银行、存款保险、控制证券发行、向金融部门发放贷款、货币贬值、黄金国有化和购买白银等。政府对银行的具体措施如下:1933年3月5日,下令全国银行“休假”四天,以制止挤兑造成的银行倒闭。3月9日通过紧急银行救济法,再次延长银行延期存款期限,规定银行必须取得营业执照,财政部行使银行复业审批权,以此消灭中小银行。5月27日,联邦证券法通过,加强对新发行证券的管理。6月16日,格拉斯-斯泰格银行条例获得批准,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开,以约束银行利用客户存款进行证券投机;《银行存款保险法》(1934年)颁布,联邦银行存款保险公司(FBDIC)成立。政府为5000美元以下的存款提供保险(后来增加到10000美元以下),以努力恢复储户对银行的信任。1935年8月23日,颁布了新的银行法,加强了美联储银行对成员银行的管理,以及美联储委员会对所有联邦储备银行的监督。此外,还通过前总统胡佛(H. Hoover,1874 ~ 1964)建立的复兴金融公司向私人银行发放了大量贷款。政府的新货币政策包括:1933年4月下令禁止囤积黄金和金券,禁止黄金出口,实际上放弃了金本位制;6月5日通过了废除黄金的联合决议,进一步废除了用黄金支付公私债务的规定。所有债券都可以用法定货币支付;《农业调整法混合修正案》授权总统实施通货膨胀,并于1934年1月宣布美元贬值40.94%,即将每盎司黄金的法定价格提高到35美元。此外,还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了大量白银,以增加白银在国家货币储备中的比重。
调节劳资关系的政策包括消除生产过剩的强制卡特尔化,承认工人阶级的一些基本权利以缓解劳资冲突,以及举办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人数。中央法令是1933年6月16日公布的《国家工业复兴法》,其执行机构是新建的国家复兴署(NRA)。这部法律规定,各行业应当制定公平竞争守则,确定各行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信用条件、销售定额和雇佣条件。接受该代码的企业可以根据反垄断法免于被起诉,其产品被贴上“蓝鹰”的标签。中国各行业制定了700多项此类规范和补充规范。该法还规定:劳动者有权选择加入和组织工会,并通过自己的代表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雇主必须遵守最长工作时间(一般每周40小时)、最低工资(一般每小时30 ~ 40美分)并根据规定的条件雇用工人。它还规定成立公共工程局,在33亿美元的范围内开展各种公共工程,以吸收失业人员,增加就业。1935年5月,最高法院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国家复兴署也相应撤销。此后,罗斯福政府陆续通过了一些替代性法律,恢复了《国家工业复兴法》的部分内容,包括:1935年8月,通过了《格菲-斯奈德烟煤价格稳定法》,实际上重新制定了《煤炭工业条例》;同年7月,瓦格纳-康纳利劳资关系法获得批准,该法保障了工会通过自己的代表与资方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1938年6月,通过了《公平劳动标准法》,旨在固定每小时40美分的最低工资和每周40小时的最高工作时间,并禁止使用16岁以下的童工。
农业政策包括调节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清理农村债权债务的政策,旨在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斗争。国家调控农业生产的中心措施是颁布《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12日),成立农业调整署(AAA)。通过政府的奖励和补贴,可以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从而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政府控制小麦、玉米、大米、棉花、烟草、牛奶、猪肉等七种基本农产品的生产(1934年扩大到裸麦、亚麻、肉类、奶牛、糖等所有主要农产品),并与有关农场签订合同,减少耕地面积。停止耕种的土地作为国家租赁土地支付农场租金,这部分停止耕种土地减少的产量由政府给农场的货币奖金补偿。补贴来自农产品加工。尽管数以千万计的美国人在饥饿中挣扎,但政府却拨出巨款购买大量农畜产品予以销毁。1936年1月,最高法院裁定《农业调整法》违宪。为了延续新政,罗斯福政府于1938年2月16日通过了新的《农业调整法》,保留了旧法的一些特点,并增加了新的内容。它要求确定主要农产品的平价(以1909-1914年工农业产品价格比较为基础)和产量。当市场价格等于或高于平价时,农民可以出售农产品。当市场价格低于平价时,与政府有合同的农民可以等待价格售出,抵押剩余农产品获得政府贷款,或者出售农产品获得差价补贴。这是一种建立“定期清算”的尝试,即在好年景买毁农产品,坏年景卖农产品来调节市场。在梳理农村信贷和债务方面,第一个农业调整法案,即联邦土地银行发行了20亿美元债券,用于帮助农民改善借贷状况,以4.5%的低利率为农业抵押贷款提供再融资资金。1933年6月颁布《农场贷款法》,成立农场贷款社(FCA),将各种农业信贷机构合并,大大扩展了农业信贷业务。
城市政策和其他政策主要是关于住房贷款、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以及建立公共工程。鉴于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困境和不满,罗斯福政府在颁布《银行存款保险法》之前,还批准了《房地产业主再贷款法》(1933年),成立了房地产业主贷款公司(HOLC),向城市小业主贷款,帮助他们赎回抵押的房屋。后来,通过了《房地产业主贷款法》( 1934年)和《国家住房法》等。,向小业主提供了用于房屋修缮的小额贷款,并允许一些公民以低租金租房。在失业救济和公共工程方面,主要措施如下: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FERA),拨款30亿美元协助州和地方政府向失业者提供救济;先后成立了土木资源保护队(CCC)、土木工程管理局(CWA)和工程进度管理局(WPA),兴办公共工程,吸收数百万失业人口;1933年5月,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A)成立。在包括七个州在内的河谷部分地区,修建了梯级大坝和电站(见彩色地图),植树造林,兴修水利。结果,私营公司得到了廉价的电力,几个南方州得到了灌溉。在社会保障和收入再分配方面,最重要的法律是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障法》,规定联邦政府根据雇主支付的工资作为失业保险征税;工人和雇主各缴纳工人工资的1%(1949年提高到3%)作为养老保险;需要帮助穷人、盲人、残疾人和孤儿,大部分救济资金由国家承担。此外,同年8月,提高企业所得税和高收入所得税的财产税法获得通过。
罗斯福新政——新政的实质和作用
以“反经济危机”为特征的罗斯福新政,其实质是通过国家干预,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挽救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巩固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新政的实施对缓解当时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造成经济的复兴和高涨,商品大量过剩,失业大军仍达900多万人,新的经济危机(1937-1938年)随即爆发。新政使美国经济和政治的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和深刻。罗斯福政府在新政上花费了350亿美元的巨资,造成了联邦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大幅增加。更重要的是,新政进一步强化了美国垄断组织的统治地位,首先是八大财团(见美国二战前的财团)。1935年,以摩根财团为首的八大财团的资产高达610亿美元,占全国250家最大的工矿公司、铁路、商业银行和公用事业总资产的3/5以上。
罗斯福新政——新政的意义
罗斯福“新政”不仅缓解了当时的危机,而且对美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首先,由于经济复苏,美国的社会矛盾得到了相对缓解,人们对美国国家体制的信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从而遏制了经济危机导致的法西斯势力,防止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其次,作为应对危机的手段,罗斯福改变了以往中央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自由放任”政策,开始实行国家干预,并且这种干预通过国会以新的立法形式诉诸美国经济生活,这是前所未有的。罗斯福时期,总统权力达到顶峰,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加强。
第三,罗斯福挽救国家经济危机的方法不仅成为近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延长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寿命。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最后,“新政”的一些附带措施对今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保护环境和资源。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大萧条伴随着美国连续几年的史无前例的风暴、沙尘暴和干旱。新政时期,国会通过了《土地保护与国内拨款法》,政府派出250万年轻人参加“民间资源保护队”。它还投资购买大片森林和风景名胜,建立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另一个例子是“新政”,它促进了美国思想的活跃和学术文学艺术的繁荣..在整个“新政”时期,美国政府资助了一大批艺术家、作家和戏剧家,使他们一方面摆脱经济困难,独立创作;另一方面,他们受政府委托,把艺术带给学校和人民。罗斯福内阁是一个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他们参与“新政”的方方面面,因此有“智囊团”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