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体聚合为什么要采用分段聚合

因为:这是正常的工艺,先高温是引发聚合,低温段是让其稳定[聚合时自身会产生温度,降温是避免暴聚产生气泡],后期高温是使其单体聚合更完全

本体聚合是指单体(或原料低分子物)在不加溶剂以及其它分散剂的条件下,由引发剂或光、热、辐射作用下其自身进行聚合引发的聚合反应。 其优点是生产能力大,易于连续化;缺点是反应热不易排除。常见的工业化品种有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压聚乙烯等。

聚合方法

本体聚合分为均相聚合与非均相聚合两类。生成的聚合物能溶于各自的单体中,为均相聚合,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生成的聚合物不溶于它们的单体,在聚合过程中不断析出,为非均相聚合,又叫沉淀聚合,如乙烯、氯乙烯等。

本体聚合的引发剂多为油溶性引发剂,油溶性引发剂主要有偶氮引发剂和过氧类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有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戊腈、偶氮二环己基甲腈、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引发剂等。

二、什么是均相聚合

均相成核:又称水相成核,当选用水溶性较大的单体,溶于水的单体被引发聚合成的短链自由基将含有较多的单体单元,并有相当的亲水性,水相中多条这样较长的短链自由基相互聚集在一起,絮凝成核,以此为核心,单体不断扩散入内,聚合成乳胶粒,这个过程即为均相成核。

(这是当初上高化时老师给的笔记)

三、乳液聚合和均相聚合各有什么特点

乳液聚合是单体借助乳化剂和机械搅拌,使单体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再加入引发剂引发单体聚合。在用乳液聚合方法生产合成橡胶时,除加入单体、水、乳化剂和引发剂四种主要成分外,还经常加入缓冲剂(用于保持体系PH不变)、活化剂(形成氧化还原循环系统)、调节剂(调节分子量、抑制凝胶形成)和防老剂(防止生胶及硫化胶老化)等助剂。工业化品种有乳聚丁苯橡胶,聚丙烯酸酯乳液等

优点:1、聚合速度快,产品分子量高;2、用水作分散机介质,有利于传热控温;3、反应达高转化率后乳聚体系的粘度仍很低,分散体系稳定,较易控制和实现连续操作;4、胶乳可以直接用作最终产品。

缺点:1、聚合物分离析出过程繁杂,需加入破乳剂或凝聚剂;2、反应器壁及管道容易挂胶和堵塞;3、助剂品种多,用量大,因而产品中残留杂质多,如洗涤脱除不净会影响产品的物性。

均相聚合,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酸乙烯酯等生成的聚合物能溶于各自的单体中,形成均相。

四、聚合方法的分类

聚合方法本身没有严格的分类标准,它是以体系自身的特征为基础确立的,相互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划分。连锁聚合采用的聚合方法有本体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进一步看,由于自由基相对稳定,因而自由基聚合可以采用上述四种聚合方法;离子聚合则由于活性中心对杂质的敏感性而多采用溶液聚合或本体聚合;逐步聚合采用的聚合方法有熔融缩聚、溶液缩聚、界面缩聚和固相缩聚。上面所介绍的聚合方法种类,主要是以体系组成为基础划分的。如以最常用的相容性为标准,则本体聚合、溶液聚合、熔融缩聚和溶液缩聚可归为均相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界面缩聚和固相缩聚可归为非均相聚合。 在原料(单体及聚合物)熔点或软化点以下进行的缩聚反应称固相缩聚或固态缩聚(solid phase polycondensation)。其优点是在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高纯度的聚合物以及高熔点缩聚物、无机缩聚物、熔点以上容易分解的单体的缩聚物有独特的优势。缺点是反应速率低、反应时间长、扩散控制过程以及有明显自催化作用。尚处于研究阶段,工业化产品较少。

五、什么是均相接枝共聚和非均相接枝共聚反应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均相接枝共聚是在一相中进行

非均相接枝共聚是在二相中聚合

希望我的回答给你帮助,满意采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