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本法名词解释
根本法就是一个国家的宪法,又称根本大法
通常指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即宪法。它规定的基本原则是立法机构进行立法的基础,一切法律、条例和国家机关的决议、命令,都不能与之相抵触,如有抵触就无效。个别国家对某些方面的法律也称根本法,如法国于1956年制定的《海外领土根本法》。
二、国家的根本法是什么法
国家的根本法是宪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三、法律中的根本法又叫什么?
“根本法”是指“宪法”。另外,法律可分为“基本法”、“普通法”,“基本法”是指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法律,“普通法”是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法律。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除外。
四、法的分类
1、根本法和普通法
这是按照法的效力、内容、地位和制定程序所做的分类。
根本法即宪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设置和职权等内容,在一个国家中占据最高法律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它是其他法律制定的根据,也称之为“母法”。普通法即宪法以外的其他法,它规定国家的某项制度或调整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如刑法调整的是犯罪和刑罚的关系,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等等。
2、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这是按照法的创制和表达形式的不同所做的分类。
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并公布的,并以法典为表现形式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故又称制定法。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的不具有明确的法典化、条文化的法,主要是习惯法。我国是一个成文法国家。
3、实体法与程序法
这是按照法规定的内容的不同所做的分类。
实体法主是有关实体权利和义务的法。程序法是指为保障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规定的程序方面的法。如《刑法》主要规定了什么是犯罪,以及犯罪要受到何种处罚的实体法,而《刑事诉讼法》则是关于如何追究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刑事责任的程序法。
4、一般法与特别法
这是按照法的效力范围和适用对象的不同所做的分类。
一般法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对一般的人和事所适用法。特别法是指在一国的特定地区、特定期间或对特定事件、特定公民所适用的法。如《行政处罚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法律适用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
5、国内法与国际法
这是按照法的创制与适用主体的不同所做的分类。
国内法是由特定国家创制并适用于该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法,强调一国内部创制和适用。国际法是指在国际交往中由不同的主权国家通过协议制定或确认的,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法,多表现为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适用主体为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五、宪法又称为( )?
宪法又称(根本法),是主权国家或地区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国家或地区的其他的法律、法令等都不得跟宪法相抵触,它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
六、什么事是宪法
宪法(constitution,又称宪章、根本法),是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国家或地区的其他的法律、法令等都不得跟宪法相抵触。它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印度宪法是世界上所有主权国家中篇幅最长的成文宪法,共有444条,分为22章,12份附表及118个修正案。美国宪法是篇幅最短的成文宪法,共有7条,27个修正案。
中文名
宪法
外文名
constitution
性质
民主制度法律化
地位
国家的根本法
适用主体
独立主权国家
适用人群
国家全体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