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国九州的地图,越详细越好,一定要精确到郡
三国九州:
豫州
治所谯(qiáo,安徽亳州),所辖今豫南部、东部、皖北部、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
兖州
治所昌邑(今鲁金乡县西北),所辖今山东西南部,豫东部和苏西北角
徐州
治所郯(tán,郯城县西南,后迁下邳),所辖今鲁东南部,江苏北部及皖东北角
凉州
治所陇(甘肃清水县北),所辖今甘东东部
雍州
原为光武帝刘秀所置,后取消公元194年,李傕把凉州分为凉州和雍州。公元213年,曹操将司州三分一,司州之一便分到雍州
冀州
治所鄗(hào)(河北柏乡县北,后迁邺城),所辖今冀西南部,后被曹操以冀、青、并、幽四州合为冀州
扬州
治所历阳(皖和县,后迁寿春),所辖今苏南部、皖中南部,浙、闽、赣三省
荆州
治所汉寿(湘常德市东,后迁襄阳),所辖今豫西南部,鄂、湘二省及黔、桂、粤三省边缘
益州
治所雒(luò,川广汉市,后绵竹,再成都),所辖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陕及鄂、甘各一隅
交州
包括今天越南北、中部和中国广西的一部分。东汉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吴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
三国郡图
拓展资料: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 三国
二、三国时期荆州九郡的地方有多大?相当于现在的哪个省的大小
东汉时的荆州,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治所汉寿(关羽封为汉寿亭侯),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移治 襄阳,今湖北襄阳市。建安十四年, 刘备领荆州牧,移治 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借荆州”后,移治 江陵。辖境相当于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部分。
东汉荆州原辖七郡: 南阳郡、 南郡、 江夏郡、 零陵郡、 桂阳郡、 武陵郡、 长沙郡。东汉末年,从南阳郡、南郡分出一部分县,设置 襄阳、章陵二郡, 于是荆州共辖九郡,这就是后世称“荆襄九郡”的来历。
赤壁之战后,曹、刘、孙 三家分荆州: 曹操占据南阳、 襄阳、南郡三郡,刘备占据长江以南的零陵、 桂阳、 武陵、长沙四郡,孙权则占据江夏郡。
建安十四年(209年), 周瑜打败 曹仁 ,夺取南郡,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驻江陵。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后,孙权纳鲁肃之议,把自己所据部分“借”给刘备,于是刘备占有荆州绝大部分地盘。
208年赤壁之战后,原先短暂领有 荆州的 曹操只保住了荆州北部南阳郡与 南郡的一部分,而中南部被 刘备和 孙权势力瓜分。
曹操之后从南郡、 南阳郡中分出襄阳郡、 南乡郡,荆州成为三分割据的局面:南郡、零陵、武陵归 刘备,江夏、 桂阳、长沙归 孙权,南阳、襄阳、南乡归 曹操。一般认为这阶段三家各占三郡的局面是“荆襄九郡”一词的来源。
扩展资料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因失荆州而使统一 中国的霸业不能实现;刘备因借荆州而立,取得西蜀之地而与魏、吴共为三国,但因为荆州的归属问题,导致 吴蜀联盟破裂,形成长期与魏对峙的局面,最终三国归晋;
吴国因借荆州而和刘备成为联盟,在赤壁大破曹操,却因强攻荆州,杀死关羽, 夷陵之战差点亡国,最后虽有荆州,却失去蜀国支持,唇亡齿寒,相继被司马氏所灭。在荆州这片土地上,上演着一次又一次的成王败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荆襄九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