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历是怎样发明的?
日历,又叫太阳历、万年历。
万年历的由来,要追寻到远古时代的西周。一名叫做万年的樵夫,在一天上山砍柴休息时发现地上的树影已悄悄地移动了方位。万年灵机一动,想到利用日影的长短来计算时间。万年为此设计了一个“日晷仪”。可是遇上阴雨天,日晷仪又失去了效用。万年又受到崖边泉水有节奏的规律的滴水声的启发,设计了一个五层的漏壶,利用漏水的方法来计时。经过长期的归纳,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只要搞清楚日月运行的规律,就不用担心节令不准。万年带着自制的日晷仪及水漏壶去觐见天子祖乙,说明节令不准与天神毫不相干。祖乙大加赞赏,令万年专心致志的研究时令。又经过了数十个寒暑,万年精心制定的太阳历终于完成了,他也因心力交瘁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祖乙深受感动,把太阳历定名为“万年历”,并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万年历”由此而来。
二、日历的来历
日历从古到今,有三种说法:
1、历书之类。
2、今指记有年﹑月﹑日﹑星期﹑节气﹑纪念日等的本子﹐一年一本﹐每日一页﹐逐日揭去。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摆在桌上的。
3、史官按日记载朝政事务的册子,是史官纂修国史的依据。
真正的日历产生,大约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就已经使用皇历。最初一天一页,记载国家、宫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皇历分为十二册,每册的页数和每月的天数一样,每一页都注明了天数和日期。
如今通行的日历,不管是纸质出版物还是手机应用、电子台历,通常都会载有公历、农历和干支历这三种历法。
扩展资料
格里高利历,是国际通用的历法,即公历。它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里利乌斯在儒略历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后,由罗马天主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公元1582年10月15日启用。
格里高利历在儒略历的基础上,对闰年设置做了一些调整,做这个调整是出于宗教原因,是为了精确计算耶稣复活日。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纪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设闰日。如此,每四百年,格里高利历仅有97个闰年,比儒略历减少3个闰年。
格里高利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接近平均回归年的365.242199074日,即约每3300年误差一日,也更接近春分点回归年的365.24237日,即约每8000年误差一日,而儒略历的历年为365.25日,约每128年就误差一日。
中国使用格里高利历是在公元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之时。但由于历史原因,依旧使用中华民国记年。类似的情况如日本至今还保持着天皇年号纪年,比如平成某某年。公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式采用公元纪年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