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抢占舆论制高点。掌握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话语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
着眼于理念方向,着力于基础性框架,明确提出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
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必将为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打牢制度桩基,夯实体制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有哪些?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1、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幸福。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群众幸福生活的鲜亮底色。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生态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3、生态文明建设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生态环境恶化波及范围广泛,对地球上的有些生物甚至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对人类而言,环境污染给人类生活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和伤害,有些损害甚至影响到后代。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恶劣的生态环境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要知道,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生态教育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必需,将生态文明建设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机结合起来,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对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4、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管有多么艰难,我们都不可犹豫、不能退缩。只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打赢这场攻坚战,才能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5、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是关乎全人类前途命运的大事业。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无数的生产生活资料和赖以生存的美好环境,没有了好的自然环境,人类甚至无法进行生产生活更不谈不上什么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依靠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
但人类始终也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发展依靠自然,发展成果更应该回馈自然,只有把握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把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好、建设好,人类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你好!
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灾害频发。这些,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行为的准则。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
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对我们党关于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新概括、再升华。生态文明观念逐步树立,全民资源节约和环保意识增强。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尽管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一是资源约束趋紧;二是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三是生态系统退化,全国水土流失严重。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脆弱,加之我国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几百年逐步显露的问题,在我国被压缩到几十年集中显现。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牢固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还很普遍。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槛,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1、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和谐理念”在内政上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2、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
强调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均衡发展指明了路径。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目标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更高要求”的保障。
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率在世界各国中处于低位;同时,我国的资源和人口分布呈逆相关,许多资源分布在人口稀疏、环境恶劣且难以开发的中西部地区,而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资源却较为稀缺,人均可利用资源相对匮乏。这些现实的情况,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走资源消耗型之路,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