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跷跷板是什么原理,为什么有动力?

首先,跷跷板是运用了杠杆原理的一种娱乐设施在公共场合我们时常会看见这样的娱乐设施,孩子们都很喜欢玩跷跷板,跷跷板被应用在各个娱乐场所,几乎是所有的有娱乐设施的地方都会设置跷跷板,因为跷跷板实在是太受孩子们喜爱了。那么为什么说这个好玩的设施是运用了杠杆原理呢,因为跷跷板的中间是一个支点,座位设置在两端,一边坐着一个孩子,跷跷板的两端都可以因为受一点点的压力而下降。因为跷跷板的支点两侧的重量是一样的,所以如果任何重量都不施加的话,理论上来说跷跷板是应该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的。但是由于平时跷跷板经过风吹日晒,两侧的重量没有完全一样,再加上一些做工的不够精致,达不到那样的理想状态。

其次,跷跷板的两侧都是座位,可以坐上去两个孩子,即使跷跷板本身是铁的,很重,但是由于两侧的重量几乎完全一样,所以在任意一端施加任意一点压力都会让跷跷板的一端翘起来,一端降下去。这也是跷跷板有动力能够动起来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两个孩子的体重肯定不会完全相同,所以在跷跷板上总会有一个孩子是稍微重一些的,重一些的孩子就会下降。但是这个时候人本身是可以用力的,所以孩子往跷跷板上一坐,稍微往下一用力,就会让自己下沉一些,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跷跷板的乐趣。

最后,综上所述,我们知道跷跷板是运用了杠杆原理的娱乐设施,由于其两端的重量几乎完全一致,给孩子们增加了很多的乐趣,所以广受孩子们欢迎,从而使得各大娱乐设施场地都会给跷跷板一个容身之地。

二、跷跷板利用的是什么原理?

跷跷板利用的是杠杆原理。

杠杆又分称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

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阻力就是动力的几倍。

扩展资料:

杠杆受力有两种情况:

1、杠杆上只有两个力:

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2、杠杆上有多个力:

所有使杠杆顺时针转动的力的大小与其对应力臂的乘积等于使杠杆逆时针转动的力的大小与其对应力臂的乘积。

这也叫作杠杆的顺逆原则,同样适用于只有两个力的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杠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