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对待遥言

如何面对谣言

有句话叫:“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也就是说,闲谈的时候莫议论别人的是非得失。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妄议人非,除了会招来他人的讨厌外,有时,议论人非者也会因挑 拨离间被识破弄得尴尬被动,麻烦重重。

谣言止于智者。我们要做到不轻信流言,不传播小道消息。如果你把道听途说的闲言碎语,经过一番言辞的加工后再告诉给办公室里面的其他人,那么你无形中就成了一名流言蜚语的再创作者,成 了谣言的“传声筒”和“扩音器”。一旦谣言被揭穿,你也就成了大家一致唾弃的对象,名誉扫地。

因此,在谣言面前要学会适当地过滤与沉默。当有人兴致勃勃地向你提及谣言时,你可以用

“我没有听说啊”“对不起,具体的情况我不清楚”等话语搪塞过去,以免使自己卷入不必要的口舌之战。

职场图片

然而,当你不幸成为流言蜚语的对象时,则必须要尽快解决这一麻烦。你可以直接找到制造谣言者,当面对他说:“我知道你曾经说过……”如果那个人觉得心虚,不敢面对你,他可能会说:

“哦,没有。”“谁,我?”或“这怎么可能呢?”这时,你可以趁机回答:“好,我很高兴你没有说,我也不希望再听到这些谣言。”如果对方理直气壮,他也许会说:“是的,怎么样?”这时,你

可以说:“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讲呢?事情原本不是这样的。”或者“我们能坐下很好地交换一下各自的看法吗?”这样,你们之间的问题也许可以得到解决,你们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也许可以得到缓解。

如果你听到某些闲言碎语,而且并不是针对你,但有可能让人怀疑你也是谣言散布者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你比较好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使你根本不愿意介入说三道四者之列。

谣言止于智者。你若贸然将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言宣扬出去,就会颠倒是非,混乱黑白。等事后完全明白了真相时也悔之晚矣。因此,我们在谣言面前要学会适当地过滤与沉默,不做谣言的“传声筒 ”和“扩音器”,以免使自己卷入不必要的口舌之战。

二、遥言止于智者是非公道自在人心是什么意思

有智慧的人不会传播谣言,所以到智者这里,谣言就会断掉。是非曲直是人们公认的准则,所以每个人都有正确的认识。

在现实当中,谣言之所以会起作用,并不是谣言本身具有多大的伤害能力,而是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往往会给谣言提拱发挥作用的契机,甚至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比如在单位之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某某跟谁好上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最后搞得满城风雨,如果这个时候,当事人跳出来澄清的话,那么,很可能会让“谣言”的作用加倍放大。因此,真正聪明的人,在这个时候,往往都会三缄其口,让谣言自己平息。

由此可见,谣言之所以能够止于智者,并不是智者具有什么强大的力量让谣言平息,而是他们在面对谣言时,使用了恰当的方式,于是谣言在这些方式面前,会自动失去存在的意义。

谣言往往出自私心:

谣言的出现,大都源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故意传出的话语我们知道,任何谣言的出现,其实都会有一定的目的。如打击他人,或者故意给他人设置障碍等。

因此,解决谣言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谣言达到目的,而当谣言无法达到目的时,它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平息了。

当然,不去理会谣言这一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是绝大多数人却做不到——非修为达到一定程度的人(智者),根本做不到。言外之意,那些过于在意谣言的人,不但无法让谣言平息,而且还会间接的让谣言愈演愈烈。

三、散布谣言的危害是什么?

不可否认的是传播疫情谣言会危害国家的安定,搅乱社会秩序,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在传播过程中,似乎大多数网友都沉浸在道德优越感里,人人都可以口诛笔伐,却极少有人反思事件本身是否真实。有很多人甚至只是因为好奇而转发疫情谣言,殊不知给公众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

散布疫情谣言其实已经涉及到了散布恐怖信息,大家可以认真想一下,如果每天都有人不停地在宣传这种所谓的疫情,不得不让人们三人成虎。疫情谣言,会严重危害公共秩序,甚至会给人们的生活路上很多应用。其实最大的危害就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扩展资料:

散布谣言处罚标准

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四、不听遥言是什么意思?

只听新闻联播讲事情,不信网上或微信传言!

保持做听话的好公民,就听外传遥言了!

五、什么是遥言

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

六、传播谣言的后果是什么?

如果传播谣言使他人受到损害或者对社会公众有恶劣影响,是需要承担责任的,责任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民事责任  

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2、行政责任  

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所以说,若散布谣言,公安机关可以依据上述规定对行为人进行处罚,派出所会依据规定,用传唤证对行为人进行传唤、查证、处罚。

3、刑事责任  

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291条之一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传播谣言的危害

1、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损害公众利益

由于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快捷,范围广,一旦一些危言耸听的谣言形成了一定规模,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引起广大网民的慌乱,从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例如,2011年3月,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我们身边一些网民开始热议核辐射的影响。网络谣言乘虚而入,称海盐受到核污染,抢盐风潮开始爆发,再有“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公众在陷入恐慌中开始抢盐。

之后权威部门辟谣,最后又演出了全民“退盐”的社会闹剧。这一事件最后的得益者是背后造谣的谋利组织,广大民众不明事实,自身利益受到的了严重损失,造成了不小的社会震荡。

2、扰乱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

人们经常是为了一个虚假的谣言而表现种种不适当的行为,尤其是面对有关自己切身利益的谣传,人们就更加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判断力,从而从内心深处觉得这就是真的,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弄的人心惶惶。

3、网络谣言误导社会舆论

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上各种流言、谣言蔓延,这些流言、谣言似是而非,混淆了人们的视野,导致了人们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离心离德,污染了网络舆论环境,一些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分辨能力、自控能力较弱,面对网络谣言,可能会对社会、对未来产生消极情绪,从而玩物丧志,放弃精神追求和事业进取。有些谣言矛头指向企业,严重的会影响企业形象,甚至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