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诗句的意思
1. 关于牧童骑黄牛吹笛的诗句
2. 关于牧童骑黄牛的诗句写两句
关于牧童骑黄牛吹笛的诗句 1.描写牧童骑牛的诗句
1.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清 袁枚《所见》
翻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2. 羃羃黄云麦垅秋,牧童横笛倒骑牛。——宋 王志道
《侨寄山居霍然几月凡见之於目闻之於耳者辄缀》
翻译:到秋天了,许多的麦子黄成一片,牧童倒着骑牛将短笛横吹着。
3.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宋 黄庭坚
《牧童》
翻译: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
4. 皷腹台前成现句,牧童也解倒骑牛。——宋 释心月《钱泉都庄偈》
翻译:皷腹台前有着现成的诗句,牧童也解开束缚倒下骑着黄牛。
5. 落日断霞连岳顶,牧童归去倒骑牛。——宋 释慧远《子湖有狗上取人头中取人心下取人足》
翻译:落日的残霞落在岳山顶,牧童骑着黄牛回去了。
6. 别后相逢重着语,牧童横笛倒骑牛。——宋 李弥逊《访雪峰真歇禅师》
翻译:分别后再次相逢着重着谈话,牧童骑在黄牛上吹着横笛。
7. 舟子斜荡桨,牧童倒骑牛。——宋 王禹偁《月波楼咏怀》
翻译:船上的小桨斜着放着,牧童倒着骑着黄牛回去!
8.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清袁枚《题画》
翻译:牧童到哪里去了?在牛背上睡着了。
9.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唐栖蟾《牧童》
翻译:牧童自由的骑着黄牛,春风吹着细雨飞!
10.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 雷震《村晚》
翻译:牧童横骑在牛背上回去,口着吹着短笛。
2.关于牧童和牛的诗句
1、入南港山庄口占
清代:林占梅
牧童牛代步,渔父艇为家。
岭峻云巢树,泉流涧漾沙。
译文
牧童用牛代步,渔夫用船为家,山岭峻峭,云雾缭绕,树上搭着鸟巢,泉水溪涧荡漾着细沙。
2、西郊晚眺
元代:王懋德
远寺僧归日欲沈,无边桑柘起层阴。牧童牛背闲横笛,却笑诗人马上吟。
译文
远处寺庙的僧人回去了,太阳也快落山了。牛背上的牧童吹着笛子,却嘲笑诗人在骑着马吟诗。
3、北戴河赠四友诗 赠李可染
近现代:老舍
牧童牛背柳风斜,短笛吹红几树花。
白石山翁好弟子,善从诗境画农家。
译文
牧童骑在牛背上,风吹着柳枝倾斜。短笛吹红了几棵树上的花朵红艳。你是白石山翁的好弟子,擅长诗的境界来画农家景色。
4、早行
南北朝:王谌
晓入荆溪路,西风快似刀。
雪深埋树脚,水浅见溪毛。
岁序相将换,人心只自劳。
牧童牛背卧,令我愧儿曹。
译文
早上走在荆溪路上,西风凛冽的像刀子一样。雪深得埋住了树根,水干枯到能看见溪底的水草。这一年快要过去了,人心还是劳累不已。牧童躺卧在牛背上,我对我对儿女们心怀愧疚。
5、圆明园四十景诗 其二十六 北远山村
清代:弘历
牧童牛背村笛,馌妇钗梁野花。
辋川图昔曾见,摩诘信不我遐。
译文
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送饭的村妇头上簪着野花。这幅辋川图我曾经见过,王维果然没有欺骗我呀。
3.牧童骑牛吹玉笛的诗有哪些
牧童骑黄牛”出自: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所见》,全诗原文: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⑺立:站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4.看着夕阳下骑在牛背上吹笛子的牧童,你会想起怎样的诗句
一个是杜牧的绝句《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谣指杏花村。
另一个是《天净沙 秋思》 作者:马致远 朝代:元 体裁:散曲 类型:记时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还有一首是李叔同的诗: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关于牧童骑黄牛的诗句写两句 1.描写牧童骑牛的诗句
1.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清 袁枚《所见》
翻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2. 羃羃黄云麦垅秋,牧童横笛倒骑牛。——宋 王志道
《侨寄山居霍然几月凡见之於目闻之於耳者辄缀》
翻译:到秋天了,许多的麦子黄成一片,牧童倒着骑牛将短笛横吹着。
3.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宋 黄庭坚
《牧童》
翻译: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
4. 皷腹台前成现句,牧童也解倒骑牛。——宋 释心月《钱泉都庄偈》
翻译:皷腹台前有着现成的诗句,牧童也解开束缚倒下骑着黄牛。
5. 落日断霞连岳顶,牧童归去倒骑牛。——宋 释慧远《子湖有狗上取人头中取人心下取人足》
翻译:落日的残霞落在岳山顶,牧童骑着黄牛回去了。
6. 别后相逢重着语,牧童横笛倒骑牛。——宋 李弥逊《访雪峰真歇禅师》
翻译:分别后再次相逢着重着谈话,牧童骑在黄牛上吹着横笛。
7. 舟子斜荡桨,牧童倒骑牛。——宋 王禹偁《月波楼咏怀》
翻译:船上的小桨斜着放着,牧童倒着骑着黄牛回去!
8.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清袁枚《题画》
翻译:牧童到哪里去了?在牛背上睡着了。
9.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唐栖蟾《牧童》
翻译:牧童自由的骑着黄牛,春风吹着细雨飞!
10.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 雷震《村晚》
翻译:牧童横骑在牛背上回去,口着吹着短笛。
2.牧童骑黄牛全诗写出类似的句子
夏天
所见
作者:袁枚
年代:清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林都被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到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吧。 很棒的哦
3.牧童骑黄牛全诗写出类似的句子
夏天
所见
作者:袁枚
年代:清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林都被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到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吧。 很棒的哦
4.关于牧童和牛的诗句
1、入南港山庄口占
清代:林占梅
牧童牛代步,渔父艇为家。
岭峻云巢树,泉流涧漾沙。
译文
牧童用牛代步,渔夫用船为家,山岭峻峭,云雾缭绕,树上搭着鸟巢,泉水溪涧荡漾着细沙。
2、西郊晚眺
元代:王懋德
远寺僧归日欲沈,无边桑柘起层阴。牧童牛背闲横笛,却笑诗人马上吟。
译文
远处寺庙的僧人回去了,太阳也快落山了。牛背上的牧童吹着笛子,却嘲笑诗人在骑着马吟诗。
3、北戴河赠四友诗 赠李可染
近现代:老舍
牧童牛背柳风斜,短笛吹红几树花。
白石山翁好弟子,善从诗境画农家。
译文
牧童骑在牛背上,风吹着柳枝倾斜。短笛吹红了几棵树上的花朵红艳。你是白石山翁的好弟子,擅长诗的境界来画农家景色。
4、早行
南北朝:王谌
晓入荆溪路,西风快似刀。
雪深埋树脚,水浅见溪毛。
岁序相将换,人心只自劳。
牧童牛背卧,令我愧儿曹。
译文
早上走在荆溪路上,西风凛冽的像刀子一样。雪深得埋住了树根,水干枯到能看见溪底的水草。这一年快要过去了,人心还是劳累不已。牧童躺卧在牛背上,我对我对儿女们心怀愧疚。
5、圆明园四十景诗 其二十六 北远山村
清代:弘历
牧童牛背村笛,馌妇钗梁野花。
辋川图昔曾见,摩诘信不我遐。
译文
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送饭的村妇头上簪着野花。这幅辋川图我曾经见过,王维果然没有欺骗我呀。
5.牧童骑黄牛的全诗是什么
1. “牧童骑黄牛”出自: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所见》,全诗原文: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2.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⑺立:站立。
3.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6.关于牧童的古诗句
1.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 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4.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5. 牧童
唐代:刘驾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6. 牧童
唐代: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7. 山中
唐代:李涉
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
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
7.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岳的后两句是什么
所见【清】 袁 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 “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翻译及注释
全文翻译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注释
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②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③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④欲:想要。
⑤捕:捉。
⑥鸣:叫。
⑦立:站立。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