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鲁豫具体指哪
晋冀鲁豫即山西省、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的简称。
晋—山西 鲁—山东 冀—河北 豫—河南
一、晋冀鲁豫边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1937年10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开始在山西太行和太岳山区建立。1938年4月,扩建为晋冀豫根据地,驻河北省涉县,后迁至邯郸市。
刘伯承、邓小平在邯郸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成功地进行了陇海、定陶等一系列战役。为野战军南征、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里召开了华北财经会议,刘邓大军南征会议。这里还是《人民日报》创刊号诞生地和《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印刷地。
二、省份简介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晋冀鲁豫分别代表我国什么什么什么什么和四个省
晋冀鲁豫
晋冀鲁豫即山西,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的简称。
晋
晋山西(Shanxi)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全省总面积156579平方公里,2008年总人口3410万人,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地级市,共 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省会太原,省政府驻太原市府东街。
冀
冀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位于东经113°04'至119°53',北纬36°01'至42°37',地处华北,黄河下游以北,东临渤海北京周边,西为太行山地,北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其余为河北平原,面积为18.77万平方千米。全省最高峰小五台 (海拔2870米),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2004年,全省总人口达到6808.75万人。
鲁
鲁山东省,古代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会设在济南。陆地南北最长约420公里,东西最宽约700余公里,陆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居全国第十九位。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近年来山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2008年总人口在9424万人左右。
豫
豫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处在东经110°21′ ~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与冀、晋、陕、鄂、皖、鲁6省毗邻,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7位,全省国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73%),人口9768万人(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位)。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2000多年前,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