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是几点到几点之间

五更是凌晨3点到凌晨5点之间古人把一个夜晚分为五个时辰,每个时辰称为更,每更是现在的两个小时。一更即是晚上7点到晚上9点之间,二更即是晚上9点到晚上11点之间,三更即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之间,四更凌晨1点到凌晨3点之间。

一更在戌初一刻,称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这个时候,人还在活动着。二更在亥初三刻,名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三更在子时整(即子正,亦即00:00),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这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个时辰。这无疑是一夜中最为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候黑暗足以吞噬一切。而传说中的鬼,便在这个时候出来活动了。

四更在丑正二刻,名鸡鸣,又名荒鸡。虽说,三更过后天就应该慢慢变亮,但四更仍然属于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于是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就有贼人趁着这黑夜开始捣起了乱。所以四更也可称为是“狗盗”之时。

五更是几点 五更是什么时辰

导读:在过去,古人一般将一夜分为五更,然后按更击鼓报时,包括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也常常会看见更夫在固定时间段打更的情节,但若是将古代几更换算到到现在的二十四小时制,那么,五更是几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五更是什么时辰。

五更是凌晨三点至五点,我国古代将夜晚划分为五个时间段,即一夜有五更。旧时自黄昏至拂晓一夜之间,有甲、乙、丙、丁、戊五个关键时间点,谓之“五更”。又称五鼓、五夜。一更关鼓闭城门、二更上床睡觉、三更半夜换日期、四更睡得最沉、五更天光开城门。

古代“打更”时辰对应表

古代打更是从晚上“7点开始-5点结束”,每一更是2小时

19:00 - 21:00代表“一更”

21:00 - 23:00代表“二更”

23:00 - 01:00代表“三更”

01:00 - 03:00代表“四更”

03:00 - 05:00代表“五更”

五更详细内容介绍

一更:19:00 - 21:00

一更在戌初一刻,称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这个时候,人还在活动着。

二更:21:00 - 23:00

二更在亥初三刻,名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三更:23:00 - 01:00

三更在子时整(即子正,亦即00:00),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这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个时辰。这无疑是一夜中最为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候黑暗足以吞噬一切。而传说中的鬼,便在这个时候出来活动了。

四更:01:00 - 03:00

四更在丑正二刻,名鸡鸣,又名荒鸡。虽说,三更过后天就应该慢慢变亮,但四更仍然属于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于是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就有贼人趁着这黑夜开始捣起了乱。所以四更也可称为是“狗盗”之时。

五更:03:00 - 05:00

五更在寅正四刻,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这个时候,鸡仍在打鸣,而人们也逐渐从睡梦中清醒,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是几点 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是几点到几点

一更是19:00~21:00,二更是21:00~23:00,三更是23:00至次日凌晨1:00,四更是1:00~3:00,五更是3:00~5:00。古代中国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间段,首尾及三个节点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打更是古代中国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古代的更夫十分辛苦,晚上不能睡觉,而要守着滴漏或燃香,才能掌握准确的时间。打更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在古代,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那时候大家晚上很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

五更是几点 五更是几点到几点之间

五更在寅正四刻,指当地时间早上4:48左右,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古代晚上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五更天也用来指读书,语出“三更灯火五更鸡”,形容人读书用功,半夜三更挑灯夜读,五更听到鸡叫就起床了。

由于古代没有时钟,由于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指打更的人。在古代,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那时候大家晚上很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

五更是几点

五更三点(wǔ gēng sān diǎn)指的是3时48分00秒至4时11分59秒。

出自唐·王建《宫词》:“五更三点索金车,尽放宫人出看花。”

五更,古代中国民间一夜分为五更,五更为早三点至五点。

举例:

打到五更三点,敲肿了四个人的八只手不算,还敲碎了砖头瓦片一堆。出自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三回。

扩展资料

更,gēng ,从丙从攴( pū),。阴气初起,阳气将亏。以攴使之万物成(丙)也。

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更时。更阑。更夫。更鼓。更漏(原指计时用的漏壶,后泛指时辰)。

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一更是19点至21点,二更是21点至23点,三更23-次日凌晨1点,四更是凌晨1点至3点,五更是凌晨3点至5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更三点

五更是几点?

五更是凌晨3点至5点。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首尾及三个节点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

一更是19点至21点,二更是21点至23点,三更是23点至凌晨1点,四更是1点至3点,五更是3点至5点。

扩展资料:

时间来历

古代劳动人民最初描述时间主要参照显而易见的天象、动物生物钟和日常作息,比如鸡鸣、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后来逐渐改用授时设备读数来描述,后来也逐渐给这些授时设备读数配上了五行。

比如,给甲乙两字配上木(4:48-9:36)、给丙丁两字配上火(9:36-14:24)、给戊己两字配上给土(14:24-19:12)、给庚辛两字配上金(19:12-24:00)、给壬癸两个字配上水(0:00-4:48)。这些附会并无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