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忤合是什么意思
忤wǔ 意思: 逆,不顺从:~耳(逆耳)~逆(a.背犯,违反;b.不孝顺父母)。~视(逆视、抗视、正视相看)。
二、《鬼谷子》忤合第六:以忤求合
2022.05.02周一阴D122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21
《鬼谷子》忤合第六
【引言】
本篇主要是说明纵横之士的归宿问题。“忤合术”是以反求合的方法。 “忤”是忤逆、反忤、相悖的意思,“合”是趋合、顺应、相向之意。忤合术的实质是“以忤求合”,认为要达到某一目的,实现自己的意愿,必须曲折求之,以此求彼。
《鬼谷子》认为:“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 ”事物总是处在变化之中,世间万物趋合与背反是普遍存在的,它们时而互逆,时而互补,时而互换,或者合于此而忤于彼,或者合于彼而忤于此,变化多端。由此可知,“忤合”是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应变常规。
鬼谷子主张“因事为制”,善于“向背”,精于“忤合”。圣明的人应该掌握这一规律,任何事物都有正反逆顺的发展形势,都有反忤之道——或者合于此忤于彼,或者合于彼忤于此。这种反忤之术大而言之可以协四海、包诸侯,小而言之可以运用到与人的交往上。
【原文】
凡趋合倍反[1],计有适合。化转[2]环属[3],各有形势。 反覆相求,因事为制 [4]。 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5]也,必因事物之会[6],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注释】
[1]趋合倍反:趋合是趋向合一,相当于“合”;倍反是背逆,相当于“忤”。倍,同“背”。
[2]化转:变化转移。
[3]环属:像铁环一般联结起来而没有裂缝。
[4]因事为制:指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因,依据、凭借。制,法则,法度,控制。
[5]明名:显示名誉。
[6]会:时机,机会。这里指世间事物凑到一起的时机。
【译文】
凡是要趋向合一或背叛分离,都必须有适合当时现实情况的计谋。变化和转移就像铁环一样环连而无缝隙,而且各有不同的形式。 要反反复复从正面、反面仔细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所以圣人生活在世界上,立身处世都是为了教化众人,扩大影响,宣扬名声。他们还必须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考察天时,以便抓住有利时机,并依据它们的损益变化来修改自己的决策,依据它们的发展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策略方针。
【原文】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1]。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2]也。
【注释】
[1]反忤(wǔ):即本篇所说的“忤合”。
[2]术:忤合之术。
【译文】
世上没有永远显贵的事物,事物没有永恒的师长和榜样。圣人做事,没有永久不变的参与或不参与,也没有永久不变的听从或不听从,假如事情必然成功,而且又与计谋相合,就应该以此作为主体。如果计谋合乎一方的利益,就要背叛另一方的利益。凡是计谋不可能同时与两个对立物相符合,一定会出现相合、相逆的情况。忤合之术必然违背某一方的意愿。合乎这一方的意愿,就要违背另一方的意愿;违背另一方的意愿。合乎这一方的意愿,就要违背另一方的意愿;违背另一方的意愿,才可能合乎这一方的意愿。这就是忤合之术。
【原文】
用之于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于身[1],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大小[2]进退,其用一也。 必先谋虑计定[3],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
【注释】
[1]身:个人。
[2]大小:指上述天下、国、家、个人。
[3]计定:确定计谋。
【译文】
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运用到天下,一定要根据天下的实际情况决定顺从谁;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到某个诸侯国,必定依据诸侯国的情况来制定实施措施;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运用到某个家庭,一定要根据家族的实际情况运用它;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到某一个人,必定衡量这个人的才智、能力、气度,从而制定实施措施。总之,无论对象的大小或策略的进退,反忤术的应用都有一定的基本规律。 即必定先用忤合之术进行谋划、确定何去何从,再以飞钳之术来实现它。
【原文】
古之善背向[1]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故伊尹[2]五就汤[3],五就桀[4],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5]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6]。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
【注释】
[1]背向:即忤合。背,背离,即忤。向,趋向,即合。
[2]伊尹: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3]汤:商朝开国君主。
[4]桀:夏朝最后一个君主,荒淫无道,被商王汤所灭。
[5]吕尚:即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对周朝的建立贡献极大,是齐国的始封主。
[6]文王:姓姬名昌,周武王父,为武王灭商奠定了基础。
【译文】
古代善于实施忤合之术的人,能够驾驭四海之内的各家势力,控制各个诸侯,并且能够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改换实施措施,然后运用此术以求与明主相合。过去伊尹五次臣服商汤,五次臣服夏桀,但心里还是不明白投奔谁,最终决定一心臣服商汤。吕尚三次臣服周文王,三次臣服殷纣王,但心里还是不明白到底投奔谁,最后决定归服周文王。经过多次忤合之后,明白了天命的归向,所以才毫无疑虑地投向新王朝。
【原文】
非至圣达奥[1],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2]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3];材质不惠[4],不能用兵;忠实无真,不能知人。 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注释】
[1]达奥:通达高深的道理。
[2]原:追溯,推究。
[3]名:事物的名称,这里作动词用,命名。
[4]惠:通“慧”,聪颖。
【译文】
对于一个纵横家来说,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没有通达高深的道理,就不可能驾驭天下;如果不用心冥思,就不能追溯事物的本源;如果不能全神贯注地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就不能给事物成功命名;如果个人才能不佳,聪慧不够,就不能统兵作战;如果忠厚朴实却无真知灼见,就不可能有察人之明。所以, 忤合的规律是:首先自我估量聪明才智,然后衡量他人的优劣长短,确定对方不如自己之后再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可进可退,纵横天下。
【收获】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三、请问(忤合)是什么意思?
出自《鬼谷子》 是 《孙子兵法》的姊妹篇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鬼谷子》的版本,常见者有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此电子文本为道藏本,取自萧登福先生之《鬼谷子研究》
《鬼谷子》忤合第六 忤合第六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于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于身,必量身材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 ,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 .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实,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忤合第六
译文
凡是有关联合或对抗的行劝,都会有相应的计策.变化和转移就像铁环一样环连而无中断.然而,变化和转移又各有各的具体情形.彼此之间环转反复,互相依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所以圣人生活在世界上,立身处世都是为了说教众人,扩大影响,宣扬名声.他们还必须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考察天时,以便抓有利时机.国家哪些方面有余,哪些方面不足,都要从这里出发去掌握,并设法促进事物向有利的方面转化.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也没有永远居于榜样地位的.圣人常常是无所不做,无所不听.办成要办的事,实现预定的计谋,都是为了自己的评价,合乎那一方的利益,就要背叛一方的利益.凡是计谋不可能同时忠于两个对立物君主,必然违背某一方的意愿.合乎这一方的意愿,就要违背另一主的意愿;违背另一方的意愿,才可能合乎这一主的意愿.这就是“忤合”之术.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运用到天下,必然要把全天下都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到某个国家,就必然要把整个国家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运用到某个家庭,就必然要把整个家庭都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到某一个人,就必然要把这个人的才能气势都放在忤合之中. 总之,无论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在大的范围,还是用在小的范围,其功用是相同的.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进行谋划、分析,计算准确了以后再实行“忤合”之术.
古代那些善于通过背离一方、趋向一主而横行天下的人.常常掌握四海之内的各种力量,控制各个诸候,促成“屣合”转化的趋势,然后达成“合”于圣贤君主的目的.过去伊尹五盗用臣肫商汤,五次臣服夏桀,其行动目的还未被世人所知,就决定一心臣服商汤王.吕尚三次臣服周文王,三次臣服殷纣是懂得天命的制约,所以才能归顺一主而毫不犹豫.对于一个纵横家来说,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超人的智慧,不可能通晓深层的规律,就不可能驾驭天下;如果不肯用心苦苦思考,就不可能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果不会全神贯注地考察事物的实际情况,就不可能功成名就;如果才能、胆量都不足,就不能统兵作战;如果只是愚忠呆实而无真知灼见,就不可能有祭人之明.所以,“忤合”的规律是:要首先自我估量聪明才智,然后度量他人的优劣长短,分析在远近范围之内还比不上谁.只有在这样知己知彼以后,才能随心所欲,可以前进,可以后退;可以合纵,可以连横.
四、忤合怎么读
忤合的读音是:wǔ hě
一、忤的读音:wǔ
二、汉字释义:
逆,不顺从:~耳(逆耳)。~逆(a.背犯,违反;b.不孝顺父母)。~视(逆视、抗视、正视相看)。
三、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四、部首:忄
五、相关词组:
忤逆、违忤、诋忤、憎忤、孔忤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点、点、竖、撇、横、横、竖
二、词语释义:
1、忤逆
叛逆;不孝敬父母。
2、违忤
违背;不顺从。
3、诋忤
触忤,冒犯。 诋,通“ 抵 ”。
4、憎忤
因忤逆而厌恶。
5、孔忤
大相抵触,不合时宜。
五、忤合术怎么读
忤合术的读音是wǔhěshù,忤合就是合作和背叛,互利和出卖,忠心和违背的意思。
忤合术是鬼谷子所作,“忤合”讲的就是灵活应变的谋略,鬼谷子认为世间的事物没有永远高贵的,也没有永远居于权威地位的,圣人应该“无所不作”,“无所不听”,使用“忤合”之术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