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卯正三刻"是现在几点

早晨6时45分

时辰分布:子时(23:00--01:00)、丑时(01:00-03:00)、寅时(03:00-05:00)、卯时(05:00-07:00)、辰时(07:00-09:00)、巳时(09:00-11:00)。

午时(11:00-13:00)、未时(13:00-15:00)、申时(15:00-17:00)、酉时(17:00-19:00)、戌时(19:00-21:00)、亥时(21:00-23:00)。

一个时辰有两个小时,分“初”和“正”,“初”代表前一个小时,“正”代表后一个小时;其中每个小时都有四刻,一刻是十五分钟。所以:“卯正三刻”即06:45。

扩展资料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

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43.2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二、丑时三刻是几点呢?

丑时三刻是:1点45分。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相关信息:

丑时一般约合今天的在早上一点至三点之间,丑时三刻是将近一点。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以24小时制回答,午时三刻大约是1点45分。以一日一百刻来计算的话可知午时三刻是11点43分12秒。一刻为14分钟24秒,大约为15分钟。

丑时又称鸡鸣,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上午1时正至上午3时正)。《诗经-汝日鸡鸣》:汝日鸡鸣,士日眛旦。即古时鸡鸣而起,眛旦(天将明未明之时)而朝,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三、贾元春回家省亲的时间是丑时三刻,有何深层次含义?

贾元春回家省亲代表着贾家的最高的荣耀,但结束的时间是丑时三刻,则预示着贾家衰败即将来临。贾元春回家省亲是贾府的一件大事,为了这件事,贾府整整准备了一两年。贾府上下也都欢欣鼓舞的。贾元春封妃回娘家可是一件大喜事,无人不欢喜的。可是这件大喜事却预示着未来的衰败,元春封妃之后,不到一年便去世,贾家也因此衰败了。实在是令人唏嘘。

丑时一过天就要亮了,丑时三刻却是天最黑的时候。贾元春从宫中来是在下午7点左右,当时的天已经黑了。而在离去的时候已经是丑时,那时是天最黑即将破晓的时间。这是不是代表着贾元春是天黑的时候来,天黑的时候走。这不是贾元春入宫之后的写照吗?贾元春在贾府的长辈们面前,哭了好几次,更是说了如果在平常人家还能享受天伦之乐,到了这富贵的皇宫却毫无意趣。贾元春在皇宫之中的处境不好,不然也不会在贾府亲人面前哭诉。

虽然封妃,却没有宠爱,贾元春在后宫中处境凄凉。所以才会在省亲的时候哭。丑时三刻也预示着贾府的衰败的命运。这个时间是最黑暗的时候,贾元春却刚好回宫,贾元春这回宫之后不就是前程暗淡,之后不到一年就去世了。贾元春封妃原本应该预示着前途光明,可惜她回宫的时间是最黑暗的时刻,是作者在预示她的荣宠即将到头了。贾元春的荣宠可不就是贾府的荣宠。

综上所述,这个丑时三刻的时间是一个倒计时,它预示着贾元春回宫之路更加艰难,贾府的命运也更坎坷。在古人的时间刻度上,丑时三刻指向的是辛丑末和葵丑,从天干年的算法看,这中间的时间是一年多,这不就是作者在预示着贾府衰败的时间吗?

四、丑时三刻是几点

丑时三刻是凌晨一点四十五分左右。丑时,又称鸡鸣,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上午1时正至上午3时正)。时刻划分,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

五、丑时三刻是什么时间

丑时三刻指的是凌晨四点钟。因为过去的12个时辰从晚上的11点钟到第二天凌晨的一点钟开始计算。这个时间段为子时。而在过去一刻等于20分钟。三刻就是一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