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蜈蚣会游泳吗?
早晨上班,开进办公室门去,赫然发现水斗里卧着一条硕大无朋的山地蜈蚣那家伙身长近半尺,比小拇指细不了多少的赤黑的身体泛着油亮的光,两旁密密麻麻地蠕动着无数双脚。还没等我做出反应,张大的嘴巴已经被一只手紧紧捂住,一声可能比那蜈蚣更恐怖的尖叫给硬生生地咽了回去,等到感觉手指一阵疼痛才发现那手原来是我自己的。
我不敢直接去打它,只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水龙头开到最大对着那蜈蚣一阵狂冲,无奈那家伙不仅会游泳,还能仗着那无数只脚一次又一次地在下水道被冲下去又爬上来。幸好水龙头够大,水压够高,下水道又够粗,也幸好我有足够的决心和耐心,经过近二十来分钟如山洪暴发般地狂冲,终于又一次证明了人定胜虫的真理。蜈蚣被冲得精疲力竭,晕头转向,在我的牙快被咬成碎片前,我终于胜利收复水斗,那恶心的家伙乖乖地彻底掉进了下水道。
惊心动魄的人虫大战一结束,我便赶紧冲了杯茶给自己压惊。一口茶还没咽下喉咙,有一陌生人没敲门便一推而入,直挺挺问我:“蜈蚣在吗?”我正端着茶杯,一听问话,为了不让嘴里的茶水直照着那人脸上喷去,只好拼了命将水往喉咙里强咽下去,这一着急便呛得咳嗽连连,手里的茶杯也差点跌到地上。倒并不是因为我嫌他没礼貌,而是因为我一场人虫大战后惊魂未定,一听他深情呼唤“蜈蚣”便条件反射。那人见办公室里只有我一人在那惊惶失措的狼狈样子,便也不再为难我,又悄然退出。
一屁股跌坐在沙发上,才反应过来,刚才那人是来找我们处里一位吴姓高工的。失笑之余,便将这笑话写成短消息,发与一位朋友,本意是打算与民同乐。朋友快速回复:“好在我是文科出身,否则我也不是一条蜈蚣?”。天哪!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竟忘记了那朋友也是吴姓!这不是自己硬往枪口上撞过去吗?整个一自绝于人民自绝党的样子,不玩了不玩了。
外一则:单位里有位部长姓张,人长得黑,外号“橡皮阿三”,喜与人玩笑,我们呼其为“张部长”。一日见到,忽然想开他玩笑,于是笑盈盈高呼“张部长”,却硬是将那“ZHANG”的第三声拐成了第一声,还拖出了一个长长的问号,便成“脏不脏?”。那部长是反应极快的人,立刻接住翎子,“好脏呀,所以黑得连橡皮也擦不干净了”,众人哄笑。日后见了他,便问一句“脏不脏?”以作招呼,他每次总是坦然承认自己已经脏不胜脏。
再外一则:单位里有一四川MM川音不轻,偏偏管着广播,常要发个通知什么的。以前最常听到的是要各部门领工资的通知,每月都来那么一遍,于是有好事者将其整合成:“汤鸡(通知),请各部门马上到财务处领公鸡(工资),再到人教处领烤鸡(考核工资)。”一字一句还拿捏得抑扬顿挫,有腔有调。后来终于传到四川MM耳朵里,每月工资日便再也听不到川MM的广播通知了
二、蜈蚣会不会游泳?
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所以不会游泳。
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一起共居。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昆虫类。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
三、蜈蚣会不会游泳啊?
蜈蚣一般不会游泳,只能将依靠水中的表面张力将身体短暂浮在水面。
当蜈蚣进入水中后,由于水中有表面张力,而蜈蚣表面有浸湿角很小的油脂,可以依靠表面张力浮于水面,不会马上淹死。
但是蜈蚣在水中没有很强的运动能力,因此不能进行大范围的游行,只能在水面漂浮。事实上,有通过养殖池周围设置水沟的做法来防止蜈蚣的逃跑,这一措施能限制大部分的蜈蚣的活动。
生活习性
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
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一起共居。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昆虫类。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