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个又和四个又分别念什么?
这样的字挺有意思的,三个“又”构成的“叒”,读作“ruò”;四个“又”构成的“叕”,共四个读音,分别是“zhuó”“yǐ ”“lì ”“jué”下面再分别介绍一下“叒”和“叕”,帮助你更好地记住这两个汉字。
一、叒【ruò】
基础释义:古同“若”。
1.顺。
2.指“若木”。传说“若木”指神话中的大树,生长于西方太阳降落之处。后人诗文中常引此典代指太阳。
组词:又双叒(ruò)叕(zhuó )(并没有什么实际意思,只是人们发现结构相似的很多个四字组合中的一组而已)
二、叕【zhuó 】【yǐ 】【lì 】【 jué 】
叕[ zhuó ]
1.连缀。《说文•叕部》:“叕,缀联也。”;《玉篇•叕部》:“叕,连也。”
2.短,不足。“圣人之思脩,愚人之思叕。”
叕[ yǐ ]
张网的样子。《集韵•止韵》:“叕,张罗皃。”
叕[ lì ]
1.止。
2.系。
叕[ jué ]
速。《集韵•薛韵》:“叕,速也。
合理补充:
与“又双叒(ruò)叕(zhuó )”类似的汉字
土圭垚壵【tǔ、guī、yáo、zhuàng】
火炎焱燚【huǒ yán yàn yì】
屮艸芔茻【 chè cǎo huì mǎng】(曾被网友戏称为“叉子”开会)
二、“三个又”念什么?
叒,读音:ruò
字义:古同“若”(a.顺;b.指“若木”)。古人发明取友之义,从三又会意,同心同德,彼此可相辅相成之意。
叕,读音1:zhuó(默认读法)
字义:①连。缀②. 短,不足:“圣人之思脩,愚人之思叕。”
读音2:yǐ,①张网的样子。
读音3:lì,字义:①止。②系。
读音4:jué,字义:① 速。
扩展资料
叒字解析:
1、拼音:ruò
2、释义:古同“若”(a.顺;b.指“若木”)。
3、笔画:6画
4、笔顺:横撇/横钩、点、横撇/横钩、点、横撇/横钩、捺
5、部首:又部
6、结构:上下结构
叕字解析:
1、拼音: [zhuó] [yǐ] [lì] [jué]
2、释义: [zhuó] 连缀。短,不足:“圣人之思脩,愚人之思叕。”。 [yǐ] 张网的样子。 [lì] 止。系。 [jué] 速。
3、笔画:8画
4、笔顺:横撇/横钩、点、横撇/横钩、点、横撇/横钩、点、横撇/横钩、捺
5、部首:又部
6、结构:上下结构
三、三个又念什么字,三个又念叒ruo?
叒是一个汉字,读音为ruò,部首为又,古同“若”,a.顺;b.指“若木”。古人发明取友之义,从三又会意,同心同德,彼此可相辅相成之意。
康熙字典
【子集下】【又字部】叒 ·康熙笔画:6 ·部外笔画:4
《唐韵》而灼切,音若。榑桑,叒木。《说文》日初出东方暘谷,所登榑桑叒木也。《徐曰》叒亦木名。东方自然之神木。
又《精薀》叒,顺也,道相似也。古人发明取友之义,从三又会意,同心同德,而後可相与辅翼也。桑字从此,象众手之形,非取其义。《正譌》二又为友,三又为叒,所助者多,故为顺也。会意。
说文解字
【卷六】【叒部】叒
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榑桑,叒木也。象形。凡叒之属皆从叒。𠭚,籒文。而灼切
说文解字注
(叒) 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榑桑。句。叒木也。按当云叒木榑桑也、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也。榑桑巳见木部。此处立文当如是。宋本、叶本、宋刻五音韵諩、集韵、类篇皆作汤。别刻作暘。毛扆改汤为暘。非也。尚书暘谷自说青州嵎夷之地。
非日出之地也。日出之地、岂羲仲所能到。天问曰。出自汤谷。次于蒙汜。淮南天文训曰。日出于汤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墬形训注曰。扶木、扶桑也。在汤谷之南。海外东经曰。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大荒东经曰。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於乌。按今天文训作暘谷。
以王逸楚辞注、史记索隐、文𨕖注所引正之。则阳亦浅人改耳。离骚。緫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二语相䏈。葢若木卽谓扶桑。扶若字、卽榑叒字也。象形。枝叶蔽翳。而灼切。五部。凡叒之属皆从叒。